8,516米翻越冰封與雪崩 黃偉建俯瞰氣候真相
短短回港兩日,明顯黝黑了的皮膚亦難掩倦容,但阿建分享旅程見聞時依然雀躍,「冇唞過,但要keep住passion」。不出數天,他又馬不停蹄接受採訪;當時珠穆朗瑪峰「塞車」導致最少11人死亡的報道成為熱話,從阿建分享相片所見,長長人龍就在身後──那是他去年登上珠穆朗瑪峰走過的路,後來因天氣轉差、雪巴人病倒等理由,乘勢連登洛子峰的心願,留待今年續圓。
文章目錄
攻頂吉日驟減 目擊珠峰人龍
「點解珠峰死咁多人,就係因為今年攀爬『窗口』短咗,得22、23兩日,我哋就揀『次好天』21號上洛子峰,凍得好緊要,但我知揀最好天嗰兩日,就喺人龍裡面。」今年381位向珠峰進發的攀山者各自修行,無雲無風無雪的攻頂吉日卻由去年10日驟減至兩日,長時間輪候導致氧氣不足或出現併發症、高山反應,甚至魂斷此處。
「天氣係導致不幸事件發生嘅其中一個原因,直接影響佢哋做出攻頂決定,因為咁樣而死亡。」
四月飛霜 「座山震緊」
避過人龍,不代表旅程一帆風順。3月底尼泊爾破天荒遭受龍捲風吹襲、4月冰雹異象接踵而來,「一粒粒好似波子、發泡膠粒,雪巴人領隊生活十幾廿年都未見過」。繼而是5月初一行人原定作高度適應,卻因惡劣天氣被迫折返,「原來颱風吹襲印度,啲風吹埋嚟冚冚聲,座山震緊!當時橫跨緊絨布冰川,有啲雪巴人上咗Camp1、Camp2出唔到營,開條拉鏈就會吹走,叫我哋唔好再上,惟有撤退……一連串現象怪異到不得了」。
一時退卻,與團隊盤算行程再出發,阿建依然遇上不測之風雲:「上去時支氧氣壞咗兩次:7,800米Camp4時個調節器壞咗,攻頂嗰日上到8,300米,支氧氣都壞埋,換完個氧氣罩又結晒冰,吸到呼唔到,啲血去唔到手指凍傷晒;仲要有路段冇咗繩,一失足就跌落大本營,隨時身首異處。」連峰頂在望也因積雪要多攀幾米,終告創下歷史一刻,外行人想像「大地在我腳下」的征服感覺,由他一語道破:「(逗留)十分鐘都冇,太凍啦,而且好斜,差唔多直畢甩,唔會停喺度selfie啦。」
氣候天秤兩面,叫危機與商機
來去峰頂匆匆,阿建也要把握山上一分鐘拉開「氣候告急」橫額,呈現山下十年功──尼泊爾民眾第一身氣候見證。個多月旅程期間,阿建指村民大多不懂以科學角度理解氣候危機,對天氣轉變卻更瞭如指掌。例如有人談起農作物收成,縱為植物迅速生長而高興,卻明白背後原因是異常和暖;亦有人提及目測氣象不再準確,顛覆了以往對天氣的感應。
不過,面對氣候變化,他們既有樂天知命的心態,也有聽天由命的難處。畢竟旅遊業是尼泊爾經濟命脈,民眾一方面明白持續發展可能加劇污染、垃圾處置等問題,不少人卻像當地旅館老闆所想,更着眼經濟繁榮,「天氣愈來愈差,反而吸引更多遊客,因為過多唔知幾多年就會冇山爬,調番轉喺咁逼切環境下,基本上每年登山人數都遞增緊……全球暖化帶出嚟係生意、商機。」
「呢度天氣轉變緊,但可以點?作為小市民,唔可以求神拜佛話雪山唔好融,唔可能直接改變天氣,但政府無能、貪污,冇能力改變,佢哋唔會旨意政府有太大幫助。」
「爬過屍體先可以登頂」
阿建以「親歷其境嘅一個人」形容自己,不過在一般人難以踏足的地方記錄世界。而在登峰造極之地,正有氣候真相赤裸裸呈現登山者眼前。例如他出發前提及跨越冰川的階梯:「今年我哋橫越絨布冰川,全部都係一條梯。冰川融得快咗,令冰隙夾得埋咗,過嘅梯就少咗;舊年行最多3條,睇番之前啲相差唔多5、6條梯。」
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因冰層融化而曝露出來的屍體與垃圾。「今年見到兩個新屍體、一個舊屍體,頂峰對落十米八米有個坐咗喺度,啲人話係6年前(死亡),要爬過佢先可以登頂。」要清理山上垃圾難度極高,由當局每年春天派軍隊及雪巴人登山收集,再經直升機輾轉運走,今年正因冰川融化加劇,令更多垃圾曝露出來,「你冇可能派一班無敵嘅雪巴人,攞斧頭上去鋤冰攞垃圾出嚟,難度非常高。調番轉夏天太危險,上面山洪暴發,啲冰溶晒淋晒,踩落去會跌死」。
從照片所見,既有膠樽、膠袋、鋁罐、紙盒等「家居廢物」,亦有帳篷、氧氣樽等「山野限定」垃圾,是否攀山者之過?阿建認為亂拋垃圾只是個別攀山隊不負責任,自己與團隊按照明文規定帶走全部垃圾,「我哋唔係得個講字,叫人關注氣候危機,而係實際行動,睇吓我哋行為係點。」
如果嚟緊有10個「山竹」……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見證種種氣候危機的登山者,也許對這句名言有更深體會,尤其氣候警示數十年來一直存在,「世界係一個生命體,作出無聲控訴好正常:空氣污染,水位上升、溫度變化、颱風,直接由人類本身承受代價」。
回看香港,縱有不少市民願意實踐低碳生活,當局氣候政策卻遠遠落後其他國際城市;政治領袖只管追求發展,缺乏長遠目光與改革勇氣。「需要一啲有Guts嘅人行出嚟做呢樣嘢,認真議題唔認真處理,得過且過,最終影響都喺自己度。舊年(颱風)『山竹』咁勁打嚟,今年再嚟多個,你只會話加強防風措施,綁實啲家居雜物,買多啲皺紋膠紙……如果嚟緊仲有10個山竹,唔係搬屋,唔係避難,應該要講咩嘢影響氣候,點解氣候危機咁緊急。」
說到底,珠峰氣候變化,關香港人咩事?阿建相信你我無法獨善其身於氣候危機之餘,亦能做到更多:例如香港人喜歡拍照「打卡」,其實在大本營打卡也是正經事──若你日後到訪珠峰大本營,於入口處拍攝冰川全貌,既可作簡單對比,長遠而言甚至建立數據庫,幫助了解珠峰地區氣候變化。
生活中減少消耗,尊重自然生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響應環保團體理念與行動,促使政治領袖改變思維,都是「兄弟爬山」可做之事。早前在世界海洋日與數十位家長、小朋友分享經歷,現埸的熱烈反應,以至香港學生早前響應全球 #FridaysforFuture氣候行動,均讓阿建看見拯救氣候的希望,「下一代有佢哋嘅視野,雖然力量好似好渺小,但影響往往就係從好小嘅聲音開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