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性主義走到氣候倡議,拯救地球最有效的3個方法
從研究女性主義、性別議題,到成為經濟學博士,她一直關注平權與經濟發展。研究中發現,氣候變化正在擴大不平等狀況,令弱勢活在環境危機之下,而經濟社會的慣性,則加劇了氣候變化。她不滿足站於研究者、學者的角色,於是決定積極投入推動氣候行動的工作,成為一名綠色和平行動者——這是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劉君言,跟我們娓娓道來關於她的故事,以及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做到的3個拯救地球環境的方法。
我第一次接觸氣候變化議題時,大概是2009年,當時我仍在修讀女性與性別研究。我關注的是如何以女性角度,在環境議題中發揮作用。
文章目錄
從性別研究到研究氣候,我發現到的是⋯
2009年,「氣候變化」是當年全球最熱門的環境議題。所有與氣候有關的政治家、經濟學家、科學家都聚集在丹麥哥本哈根,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即「COP15」)。我很想參與其中,因為在這樣大規模的國際會議,必定能夠看到更多女性身影。但可惜的是,除了希拉里和默克爾以女性身份參與其中,我看不到女性議題獲討論。

我從報章看到最多的是,關於中美關係、奧巴馬怎樣衝入中印四國會談,變成五國會談,以及場外聚集很多示威者。
過去10多年,我由女性研究學者,變成研究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亦很榮幸可以深入鑽研氣候變化。我的日常工作包括:學習和利用經濟學模式,了解氣候變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其經濟數據、成本、收益、能源的未來前景、能源結構的變化,以及各國之間的利益博弈。
青藏高原讓我真切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威力

第一次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威力,是2018年。我跟一位科學家到中國青藏高原,研究冰川變化。在天山一號腳下,有一塊石頭寫著「2014年5月」,是當時冰川考察員,在冰川的水平線刻劃的。但到2018年時,我看到的已經是一片石灘,冰川的水位已下跌幾十米。

平均氣溫上升的「1°C、2°C」又是什麼意思?
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與工業革命前比較上升1.1°C 。或者你會問,1.1°C、2°C,甚至3°C又如何?譬如說,今天寒潮,明天濕暖,溫差可能不止1°C、2°C 。但是這個「1°C、2°C」是放於全球尺度下來看的,其波動幅度是非常劇烈的。

以廣州市為例,1990年前,廣州市每年平均的高溫日數差不多6.5天,而現在是34.7 天,足足多出1個月。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對於戶外工作者、老人家、嬰幼兒,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高溫熱浪會令他們的死亡率大大提升。
非洲兩場暴雨,牽起蝗禍

還記得之前東非和北非爆發的蝗災嗎?在1平方公里面積的地方,可容納4,000萬隻蝗蟲,每天可吃掉35,000人的食糧。2018年,氣候變暖導致海洋溫度上升,形成了兩個非常罕見的熱帶氣旋風暴,綜合各氣候因素,為蝗蟲製造更有利的繁殖條件,促使巨大的蝗蟲災害。
氣候不是在變化,而是在「告急」
2019年,牛津詞典公佈年度詞彙:「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澳洲山火由去年燒到今年,在熱浪下,加州、亞馬遜和西伯利亞發生嚴重山火,北極圈錄得破紀錄38°C高溫,高溫導致北極的凍土融化,促使嚴重的漏油事故。這一切背後都與氣候變化有關。
或許你會問,我可以做什麼來應對急劇變化的氣候風險。有關個人行為的討論,已經說過很多,例如源頭減廢、咪做大嘥鬼、惜食、走塑等。聽起來很熟悉,但要身體力行,卻知易而行難。
有朋友認為個人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效用不大,因為100萬人每天騎單車的減排量,也抵不上關掉一間煤電廠。他的想法讓我反思,氣候行動的真正力量,不在於微小的數字變化,而是行動帶來的希望和力量。
「人類是否有能力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在網上討論區,有一個熱門話題叫「人類是否有能力應對氣候變化?」。如果要為這個議題加上新角度,我會說「人類是否有能力,有心和有信心應對氣候變化?」。
從技術層面來看,所有科學家、經濟學家可用技術論證和模型作印證,加上充足的資金、積極的政策下,我們是有能力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意味著我們可以減緩氣候變化,避免危機為人類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但大前提是,我們有沒有信心推動這個改變,這意願不單止來自政府、企業,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
氣候告急,我可以點做?3個拯救地球的有效方法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氣候行動的小貼士。
(1) 第一個貼士:是「認知」和「交流」。有人說,剛剛過去的冬天那麼冷又寒流,怎會氣候變暖?但其實那也是與氣候變化有關。每一個寒潮,每一個波動的本身,背後也會有氣候的推動。正由於氣候令波動增強,不但令波峰增大,波谷也會增大。
此外,現今獲取資訊的途徑簡單便捷,容易忽略批判思維和邏輯推論。但這樣會令我們陷入「農場新聞」的漩渦 ,我們沒辦法辨認全世界真正的資訊,沒有辦法真正理解氣候變化這個複雜議題,從而阻礙我們的行動。
我們應該將看到的觀點,與身邊人分享,聽聽他們的想法,盡量在氣候變化這個複雜的知識系統中,更清晰地了解和分享真相。
(2) 第二個貼士: 是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們每一個行動,都是一個選擇的結果。 氣候行動就是做一個對人、對地球和對社會負責任的人。我們生活上每一個選擇,對氣候也有影響。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比駕車的減排量低,那麼這個選擇,便可以為環境負責任。

(3) 第三個貼士:就是做氣候掌舵人,由自己開始創造改變。應對氣候變化已經無法再等,要有爆炸性的力量來改變。力量積少成多,不論你是從事哪一個行業,在社會上飾演任何角色,例如是性別研究學者、學生、老師、廚師、酒吧老闆、女性主義者、設計師等,也可以作出改變,於你的範疇內成為氣候行動的掌舵人,透過創新締造改變、參與改變、推動改變,打破舊有的框框,感染身邊的人行動,共創可持續、更綠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