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嚟到食物博物館… 梁祖堯調教你CLIMATE
有些食物的故事可以空肚講,卻可能隨氣候變化而再難細味;有些不足之處可以靠一人調教,氣候危機卻須集眾人之力應對。繼去年於網上教室炮製「母親節走塑大餐」,藝人梁祖堯再次與綠色和平合作,化身未來食物博物館館長拍攝短片,導航公眾與下一代認識近在嘴邊的氣候危機:看似充裕的三文魚、咖啡豆、蜂蜜等糧食正面臨威脅,唯有攜手守護氣候,方可保存今天味道。

文章目錄
雨唔應該咁快嚟
無論將氣候兩字接上「變化」、「危機」、「告急」,連帶本港屢破高溫紀錄、全球極端天氣頻仍,就算普羅大眾或心裡有數,氣候危機始終與普遍港人生活日常有種距離。但對梁祖堯的另一身份──提倡「香港人食香港菜」的本地農夫,要無動於衷反而更難。拍攝日子還是五月天,卻下了一場不合時宜的豪雨:「噚朝新界西北落咗一場好大好大嘅雨,啲西瓜一路吸水就會成個爆開,咁你種咗3個月嘅心機就會冇晒。以前可能去到8月仲夏,先會連場大雨。」
「其實啲雨唔應該咁快嚟。」

農夫係首當其衝
香港身為美食天堂,糧食貿易日趨全球化,代替品不是唾手可得嗎?《食物博物館》影片中收藏各種食物「標本」、只能由祖堯館長口述味道的食物博物館看似荒誕,其實陸續「巡展」世界各地……
綜合不同研究,三文魚因海水溫度上升及含氧量降低,導致難以覓食、繁殖;60%野生咖啡品種或因產地的氣溫與降雨模式改變而絕種、植物生長及花期轉變,亦令蜜蜂更難採蜜,印證氣候危機無遠弗屆,與港人關係甚近。
「農夫係首當其衝,佢哋冇辦法得到好嘅農作物,大家就會發覺選擇愈嚟愈少、質素愈嚟愈低,甚至去到某一日係會冇咗。」

轉捩點就係而家
「呢一個,係咪我哋想要嘅未來?」
「我唔想咁呀……」
館長與來訪小朋友的對話,是劇本也是心底話。去年受訪時,他說到讓香港人與子孫後代食到優質本地菜的心願,今年再談環境與願景,話語間多了一分凝重,卻也多了一分堅忍:「氣候改變咗的話,好多嘢係會唔一樣,而大家係冇諗過影響嚟得咁大、咁快。如果我哋可以開始去改變生活價值觀,(轉捩點)我覺得就係而家。」

「不如每一次由簡單生活裡面做起,譬如返到公司,你真係覺得凍到要著褸,不如撳到唔好咁凍。唔係電費嘅問題,電費我哋都畀得起……但再咁樣用電落去,地球就係食唔起。」
氣候「新常態」想讓我們習慣並接受,但向嚴峻氣候變化投降,只會換來更大、更難以承受的危機。一分耕耘,不保證一分收穫;但唯有耕耘,才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