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氣候覺醒解鎖,銀幕上下的氣候行動

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Animal》映後感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刻下舉行的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的「氣候變化實錄」,選映今年4部優秀的環保電影。上星期六,觀賞了當中作品:導演Cyril Dion(凱撒獎最佳紀錄片得主)的新作《Animal》(動物:生命之匙)。電影中2位年輕氣候家帶領我們遊走世界不同地方,見證多方人類活動影響大自然的真像,不無震撼!接著的映後座談會,觀衆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學者交流,當中本地年輕氣候行動者的分享,更為整個環保、氣候的討論留下餘韻。電影 X 氣候,娛樂以上,還為環保運動投射很多可能性⋯⋯

上星期六走進大會堂劇院,觀賞法國導演Cyril Dion的環保紀錄片新作《Animal》(動物:生命之匙),銀幕上兩位少年氣候行動者Bella和Vipulan帶我們遊走世界不同角落,透過他們的視綫,我們不止看見地球環境和生態的醜惡與美好,還與他們內心的激蕩連繫,此電影無論感性和知性上,對自己來說都有種震撼。

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的「氣候變化實錄」,12月4日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動物:生命之匙》放映會暨映後座談會。© Greenpeace© Greenpeace / Kim Leung
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的「氣候變化實錄」,12月4日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動物:生命之匙》放映會暨映後座談會。© Greenpeace / Kim Leung

香港法國電影節來到50屆,鑒於氣候議題不容忽視,首度策劃專題特別引入氣候電影,而今年也是綠色和平成立50周年,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氣候變化實錄」,《Animal》是當中4齣2021年優秀的氣候電影之一。

《Animal》(動物:生命之匙)

電影開拍於2019年,來自英國的Bella Lack和法國的Vipulan Puvaneswaran時年16歲,兩人都是少年的氣候行動者,關注動物權益。獲導演邀請,也在靈長類動物專家Jane Goddall的啓發下,二人一起參與了6個月踏足3大洲的拍攝工作。

提到為氣候,你會質疑,飛行不是帶來很多碳足跡嗎? Bella和Vipulan當然也立刻顧慮到,拍攝就不得不飛行,是對氣候影響最糟糕的出行方式。不過再思考,氣候行動的表達,「罷課和遊行已經達到極限,我們現在必須更進一步」,於是,他們同意踏上電影拍攝的路途,接受導演Cyril Dion和「神級動物學家」Jane Goddall的建議,透過光與影之旅,探索我們之為人,其他的生活方式,與動物和諧共處,人與天地萬物不一定是捕食者與獵物/食糧的關係。

【以下《Animal》劇透】

《Animal》(動物:生命之匙)的主角是兩位年青氣候行動家Vipulan(左)和Bella。
《Animal》(動物:生命之匙)的主角是兩位年青氣候行動家Vipulan(左)和Bella。

看過本片的朋友,相信對電影中不加修飾的各類動物受虐影像(其實很多都是人類工業化漁農業和糧食工業鏈的日常)印象非常深刻,為人的罪孽感到不安、受挫。其中兩位年輕朋友探訪一個兔肉養殖場,上萬隻白兔的居所是鐵籠,基本空間如A4紙大小,以人工方法飼養繁殖,一切合符當地規矩,所謂達到基本「人道」原則,看著這一切,你或會在心底暗問「人道」與「非人道」界綫之間的距離是多少。而我尤其不忘的是Bella和Vipulan兩人當時的表情,有壓抑著的震驚、憤怒,還有壓抑不住的痛和憐憫,還有養殖場負責人誠懇的答話,讓你真實感受到他不是個凶殘的人,他的生計與人類糧食工業緊扣,絕對反映人與動物之間此刻的現實。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Animal》電影初中段,感受到兩位氣候行動者Bella和Vipulan對地球生態憂心忡忡,深感地球很危險,對動物充滿歉意,對人性帶著強烈疑問和戒備。看到他們走到大型會議會場「追擊」政治人物,當「小朋友」向「大人」質疑政策對生態影響的思維的情節,令人先莞爾後感嘆;隨著電影繼續推進,我會慶幸這兩位氣候運動家(應該還有很多氣候行動者)未被擊倒,他們正正在實現「堅持才有希望」的信念。

所以,電影當中雖然帶動一點負面的感應,我會更感動於紀錄片所涉獵的美麗的情景,不同地方的人與自然和動物不同的關係:Bella和Vipulan在野外觀察野生大象的一幕,寧謐平和;科學家手捉蜜蜂讓兩人以嗅覺感受蜜蜂獨有的氣味,大自然很精彩,我們需打開自己的好奇心;永續農場的鷄鴨和農作物,充分發揮自然共生的能量;偏遠山區年邁牧牛農與自己牛隻的愛與不捨等等。

《Animal》(動物:生命之匙)映後座談會

香港法國電影節X綠色和平「氣候變化實錄」,在12月3日舉行《Animal》社區外展放映活動,映後座談會中,台上(左起)的Dr. Benoit Guénard(管納德博士)、Dr. Janet Chan與綠色和平項目經理朱江與觀衆討論關氣候與自然的種種,氣氛熱烈。© Greenpeace / Alison Hui
香港法國電影節X綠色和平「氣候變化實錄」,在12月3日舉行《Animal》社區外展放映活動,映後座談會中,台上(左起)的Dr. Benoit Guénard(管納德博士)、Dr. Janet Chan與綠色和平項目經理朱江與觀衆討論關氣候與自然的種種,氣氛熱烈。© Greenpeace / Alison Hui

這次電影節「氣候變化實錄」,大會在《Animal》兩場放映舉辦映後座談會,12月3日是社區外展活動[1],邀請中學生和大學生觀賞和參與,而12月4日則是公眾放映場次,當中包括綠色和平的支持者。主講嘉賓有兩位大學學者: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總監Dr. Benoit Guénard管納德博士)和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講師Dr. Janet K.Y. Chan,並由綠色和平項目經理Andy朱江(Andy)和項目主任伍漢林(Tom)分別擔任兩場的主持。

我參與的是4日的場次。主持與觀衆分享觀後感時,席中兩位少女觀眾首先舉手,她們是香港的氣候行動者,電影中兩位外國的年青氣候家的經歷和觀察,給她們帶來震撼,也讓她們記起,自己最初的氣候行動,少人理會。嘉賓主持Dr. Chan對兩位就讀小學的行動者很是欣賞,讚揚她們主動倡議,努力動員社區和社會,她鼓勵大家跟隨她們的社交媒體(下是她們的映後IG貼文,前排就是Reaha和Dhaanya兩姐妹,後排左二綠色和平Tom,左三Dr. Janet Chan),並參與她們的氣候行動。綠色和平的項目主任Tom,則指出綠色和平的理念就是行動帶來改變,而小妮子倆正式真人示範。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Dhaanya & Reaha (@mygreenmantra)

另一位年輕朋友對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危機表示擔憂,即使這部電影帶來提醒,到底有多少人在乎?Tom隨即問在場觀眾,大家看完電影後,會否思考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在場馬上有約半數的朋友舉手示意。當然,電影的衝擊,保鮮期可能只得幾天,然後大家又生活如常,繼續購物「豪買」、做吃肉獸餐餐大魚大肉,化石燃料依然不絕燃燒。

兩位少女行動者、Dr. Chan、還有Tom提醒大家,要持續反省和實踐,反省過度消費,日常可以多菜少肉、帶備自家水壺、餐具和容器,減少塑膠污染,還要與朋友分享這些訊息。正如另一位先生也分享道,生活中的小事,只要肯去做,已經是開始也可以帶來分別,例如買衫,當售貨員先以薄紙包裹再給你購物袋,其實兩件包裝都是多餘的,何不直接放進自己的購物袋去。

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的《動物:生命之匙》放映會暨映後座談會中,觀眾朋友分享生活香港,大家都可以在日常做多一點,任何氣候行動都在推動環境的改善。© Greenpeace / Kim Leung
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的《動物:生命之匙》放映會暨映後座談會中,觀眾朋友分享生活香港,大家都可以在日常做多一點,任何氣候行動都在推動環境的改善。© Greenpeace / Kim Leung

說到過度消費議題,一位觀眾問道:我們是否應該改變經濟為尚的標準,我們的生活是否有其他量度社會進步的方法?管納德博士同意觀眾的提議,快樂指數可以是另類標準;他並多提出其他答案,包括身體健康的預期壽命、教育等,Dr. Chan也提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程度。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Tom)拿起自己的水樽,分享氣候行動可在生活細節。© Alison Hui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Tom)拿起自己的水樽,分享氣候行動可在生活細節。© Kim Leung / Greenpeace

從外國到香港本地的氣候行動,還讓大家思考社會發展的更多可能性,映後座談會這個討論,豐富了整個電影觀賞的經驗。感謝電影不只是娛樂,還給我們引進其他角度,去認識世界周遭,繼而我們會去反思、回饋、產生共鳴。

電影與氣候行動

在此也說一下導演Cyril Dion,他除了是電影人也是文字及出版工作者,長時間投入公民運動,尤其投入生態、氣候相關的理念和行動。2015年與Mélanie Laurent合導的《自己地球自己救》 (Demain/Tomorrow ),在2016年法國的凱撒獎(該國的奧斯卡)獲取最佳紀錄片獎,香港的電影愛好者尤其關注環保的,應該對該片留有印象。2021年的作品《Animal》,先獲「康城電影節」挑選入本年特設以環保為題的作品系列,亦剛於12月1日在法國公映。

今年康城電影節,不單在電影選片設有氣候電影系列,同時在舉辦盛會的實際工作中施行環保措施[2],包括以混能或電動汽車接送明星嘉賓,標誌的紅地毯過往每天更換三次,今年則取用可回收材料更換紅地毯。導演和Bella特別親赴康城為電影節站台,在記者會上,Bella發言:「大家都以為年輕人被嚇壞了,是恐懼驅使(作出氣候行動)……我的推動力其實是希望和想像力,這正正是電影工業和康城的所長,可以發揮你們的能耐,激發成年人的想像力。」

《Animal》(動物:生命之匙)劇照
《Animal》(動物:生命之匙)劇照

最後以電影《Animal》重要訊息作結,引述Bella早前在訪問中的說話:「目前的生態社會運動(ecological social movement)非常集中在氣候危機議題上,特別是全球的年輕人,為確立全球升溫控制在1.5°C内的目標貢獻良多。但對於大自然、各式生命、物種的消失,我們卻有種抽離。然而,談到氣候,談到生物多樣性,將兩個議題分開,是誤導,且具破壞性。我們務必要認清,兩者失其一,未來都不會存在。[3]

我們要清楚大地母親賜予地球的,無論是動物、植物、微生物、森林、海洋、大氣,都是環環相扣的,環境、氣候、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存,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而此刻,守護環境和萬物,須要全地球更堅定更大力共同努力。

備註:

綠色和平聯乘香港法國電影節策映「氣候變化實錄」,選映4部2021年的優秀環保電影:(本文刊出之日,兩齣尚有未上映的場次)

《動物:生命之匙》(Animals)
《​​水上行》(Above Water / Marcher sur l'eau)
《茲事體大》(Bigger Than Us)12月12日、12月13日
《寶貴的承傳》(Legacy, notre héritage)12月13日
更多資訊:香港法國電影節X綠色和平「氣候變化實錄」系列

[1] “Cinema for the Climate”: Environmental Crisis through Camera Lens (source: The Young Reporter)

[2] The Festival De Cannes is taking action to protect the planet (source: The Festival De Cannes)

[3] Cyril Dion: "Collapse is a dynamic of death in which we cannot let people down" (source: usbeketrica.com/fr)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