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管理機構氣候表現研究報告》(2023)
氣候危機已經成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在金融部門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資產管理行業扮演獨特的角色。他們掌握著大量而且靈活的金融資本,在整個投資鏈中處於關鍵地位,可以為各類企業和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近年ESG投資、綠色金融等一直是熱門的話題。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越趨嚴謹,掀起針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反漂綠」浪潮。在「雙碳」目標和綠色金融政策的驅動下,中國責任投資整體規模增長。面對氣候危機加劇與全球經濟形勢的雙重挑戰,我們就資管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報告》關注中國內地主要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氣候行動的進展,追蹤和總結資產管理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採取的實質性行動。《報告》基於資產管理規模、公司總部註冊地、資料可獲得性等原則,合共選取了16 間內地領先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報告》從「氣候相關風險治理」和「實際氣候行動」兩個核心主題入手,旨在以公認的評價基準,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機構間可比較的績效資訊,希望推動行業加速行動;同時為監管部門和資產所有者等主要持份者提供洞察,並為資產管理機構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建議,協助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主要發現
- 與2022年報告的評估結果相比,2023年16間資產管理公司在氣候風險治理方面的整體表現取得顯著進步,顯示資產管理機構已開始提高對氣候變化議題的認知和重視。然而,大多數資產管理公司尚未認識到與氣候相關的風險,是對其有實質影響的策略風險,也沒有將氣候風險治理流程納入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 此外,半數以上的資產管理公司尚未公佈氣候風險的具體影響和應對措施;亦未開始分析其策略在不同氣候情境下的適應性,或未有披露與情境分析有關做法的完整資訊。
- 資產管理公司在氣候目標設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披露、氣候行動計劃以及氣候資訊公開等方面整體進展相對緩慢,資產管理公司急需將認知轉化為實際的氣候行動。 包括:
- 資產管理公司披露的氣候資訊數量增加,但品質仍需改善。
- 資產管理公司「淨零 」雄心不足,缺乏投融資碳排放核算。
- 盡責管理成為資產管理機構展開氣候行動的重要工具,資訊披露仍需加強。
- 資產管理公司股權持倉的高碳投資達千億元,迫切需要制定明確的低碳轉型策略,以促進實體行業淨零轉型。
- 可持續主題產品定義不明確,「碳中和 」基金「漂綠」風險高。
報告全文(英文):
執行摘要(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