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酷熱天氣的煎熬 —— 農夫・黃如榮

作者: 綠色和平
全球氣溫近年屢破紀錄,天氣對農作物有決定性的影響;對農夫而言,不斷攀升的氣溫亦是一種挑戰,甚至是煎熬。黃如榮八年前創立有機農場,曾於烈日下工作後,長靴可倒出相等於兩隻碗容量的汗。在他務農生涯的多年間,見證著氣候由四季分明變得模糊不清,耕作亦因而變得愈來愈困難。

「而家香港天氣開始唔可以預測,以往可以睇吓時令、節氣參考吓。而家睇嗰啲就死得人多,好多時候都唔啱,參考性唔大」。阿榮指,氣候變化令冬天縮短,即使在「冬季」,大部分日子都高於20 ‎°C,難以種植如菜心、白菜、小棠菜等冬季作物。惟有改種如冬瓜、南瓜、青瓜等生長週期長的作物應對。

近年極端天氣頻生,直接導致農作物失收。阿榮憶述,今年五月連續三個星期高溫和乾旱,令地下水不足、農作物嚴重缺水,部分更因而枯萎。同樣地,極端雨季也為農作物帶來負面影響。「粟米正常喺夏天可以有六、七尺高。但而家雨水太多,令根部健康狀況唔好,淨係生到腰位。」農作物質素參差,變相令農夫收入大減。

在這「四時紊亂」的時代,多種害蟲應運而生。阿榮指,近年農田出現多種從未見過的昆蟲,估計與氣候變化有關。「以前有冬天可以幫我哋處理吓,生態有機會回復。但而家天冷嘅時間唔夠,令生態傾斜,變相唔可以靠生態控制蟲患」。歸根究底,元兇亦是氣候變化。

面對極端天氣,可以在農田加建雨棚、蔭棚,但阿榮認為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無助解決當前的氣候困境。其實紓緩氣候變化、減排並非只是政府的責任。個人層面亦能出一分力,如實行低碳生活,支持本地生產,減少浪費等。你我都可以為農夫,為全人類共創更舒適更宜居的地球。

相關標籤:

日常環保貼士人物故事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