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生於氣候亂世,有種責任

作者: Paula Tejon Carbajal (國際綠色和平的全球氣候項目策劃顧問)
本文作者Paula Tejon Carbajal 是國際綠色和平的全球氣候項目策劃顧問。文中指出個人和集體的行動努力對於整場氣候運動的重要。作為地球人關注保護環境的你,面對氣候危機,如果不懂如何自處,這文章應該提供不少你和大家可努力的方向。編者也大膽邀請香港人閲讀此文,不妨對號入座,身處巨大的社會運動的洶湧波濤當中,也許可從中尋找一些力量和啓發。
2019年6月21日德國亞琛舉行的國際「周五為未來奮鬥」氣候行動

天啊,我好亂。大家應該會這樣想。

我可做什麽?

做環保,搞氣候項目,你會經常聽到這問題。一邊廂,環保團體包括綠色和平會告訴你每一分努力都重要,你有能力改變。另一邊廂,媒體、專家經常提出日常生活作出改變是徒勞的,一己之力敵不過世界洪澇;因為問題的根由是那崩壞但久已長存的制度,這可能是逃避的藉口,或有包庇大商家之嫌,但畢竟全球七成的排放,是來自100大化石能源生產者的。

2019年7月8日綠色和平的行動者在瑞信集團蘇黎世總部抗議其業務為全球的化石能源企業提供資金。

最近一篇 Vox 的文章說得很白[1] {編按:文題翻譯大意為:我是環保運動一員,日常循環再用我不在乎,打倒石油煤炭大佬才是正經事}。作為一位氣候項目主任,曾幾何時,身邊的朋友很自傲與我分享,如何投入回收(recycle)、努力于生活中多菜少肉和選購綠色產品。很不忍心,但我還是對他們直言,要真正帶來改變,你必須懂得對浪費或過度消費說不(refuse),要源頭減廢(reduce),上街參與氣候抗議,發揮公民意志,向你的市長提出一個進擊的交通運輸計劃,或要求政府向有關財團、商家問責。{編者按:放諸香港的話,譬如向區議會或立法會議員提出單車友善政策、管制學校區的車輛排放等。}

一次我的講座(一如以往,內容技術性和冗長)後,看到我的朋友表情已經劇變,肢體語言說明一切;然後沉默。更糟的反應隨來,包括自衛本能說道:我已盡我所能,你懂的;或是無力版:我做了但其他人不一定會,這樣又可改變什麼? 而最感挫敗和心疼的是聽到:誰在乎? 我們已經到末路了,不是嗎?

我不想親朋好友不再向我說話,於是我開始發掘新的方法保持對話,與他們談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同時照顧到他們的感受(還有我自己的!)因為,這世界真的需要個人和集體的力量,此時此刻一起努力!

香港 Fridays for Future 行動者天朗在綠色和平的「氣候變化分享會」中鼓勵大家參與氣候行動。

不錯,有人會覺得生活中正面而微小的改變,或會分散、拖慢更具野心的政策推動,他們擔心人們因而降低針對企業和政府的力量。我卻相信並非此消彼長的,現實世界,不能缺其一。個人和集體的行動必須肩並肩,一起同行,因爲兩者血脈相連。

回收,要,大家且要拒絕浪費與消費,源頭減廢,還要爭取大品牌改變他們的營商模式。踩單車上班,好,同時與街坊向政府爭取承認氣候告急,規劃增加單車徑和改善公共交通。改用具能源效益的燈泡,也推動社區採用可再生能源,改進你所在地區的能源系統。自己少吃肉,與此同時向你小朋友的學校建議加入素菜餐單、校園園圃甚至課程中加入種植蔬菜。參加植樹活動,並且要求政府保育森林 {編者按:守護香港郊野公園} 及採取大膽的氣候政策。

確實,全人類要立刻應對生態和氣候危機,必須有系統性變革,一切關乎生死存亡。

我們確實需要改變社會思維模式。從前到現在是「幸福源於自由市場和採掘模式所創造的經濟增長」、「物質越豐裕我越快樂」,以後應該是「經濟的運行與發展必須顧及地球環境的極限」 「自我價值應關乎與人際關係及經歷,而非關消費增加所擁有的」。

2019年6月21日國際「Fridays for Future 周五為未來奮鬥」,遊行人士拿著「燒毀資本主義而非煤炭標語」。

我們確實需要集體行動,推動我們想要看到的系統變革。

推動這些巨大的轉變,卻有不同的方法:策勵正能量的故事,一起籌謀解決方案創造新常態,以好榜樣和獎勵建立同時反映社會崇尚的環境。

為了實現這種系統性變革,我們需要社會承認這些轉變的重要性,也需要從某個點開始。 那個點就是從我們每個人開始。

無錯,個人行動不可即時扭轉世界的問題。自備購物袋或選買沒有無謂包裝的水果,是無法大幅降減即棄塑膠生產的規模,但足以作為第一步,影響到你的社區,因為個人正向的行動足以撼動和連結身邊人,鼓勵他們成為好榜樣,啓發更多人參與去解決問題。

小小信號,可以激發希望,鼓勵大家尋找同行者,建立以行動為目標的社區。當社區採取行動時,一切就更游刃有力,因此更獨立和充滿能量。

2019年4月綠色和平台灣在台中與民共享「GreenDay綠・日子」

Rosa Parks (美國人稱為「現代民權運動之母」的黑人民權行動者)或者 Greta Thunberg (瑞典少女全球氣候領袖)皆以素人身份開始,做出不平凡,進而改變世界(改變一直延續),創造新常態。一切在勇敢第一步之前是無法想像的。

誠然,不是你每次個人行動會帶來一場民權運動或阻擋到鑽油台運作,但卻有機會就因你選擇行出勇敢的一步,影響到同枱食飯或者會議的某人的想法。勇氣,不同人有不同體現,就是從跳出個人舒適圈,由邊緣爆發開來的。每個人的勇氣表現不同,但同等有力量,同等大膽。

海洋勇士羅樹源與多位走塑大使出席綠色和平香港2019年4月的「走塑社區嘉年華」。

一己的行動是勇敢而珍貴的起點。對於一個人作出自己可以做的事,大家不可看輕或鄙視,或讓他覺得做得不夠而感到內疚。

同樣重要的是,出發了就不要停步。學生也好,CEO也好,必須努力招攬更多人參與這場具備義的共同旅程,行動發展的規模會相當于我們擔起的責任和賦予的可能性。

讓我們一起抱持樂觀和勇氣,誠實面對自己。讓我們一起承認改變現有的社會經濟體系是迫切的,當中包括改變我們的思考、行為和生存模式。我們必須為改變付諸行動,無論細小個人的、大型集團的,大大小小裏裏外外任何規模的行動,我們都需要。

2019年6月初香港「I Sea You 海洋日」,小朋友支持守護海洋。

備註: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