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也「排外」?細說 6 大香港外來入侵物種
我們在談及香港野生動物的時候,總是會提及原生物種和非原生物種這些分類,還會強調保育原生物種的重要性。為什麼連保育動物都要區分本土和外來?甚至會將部份外來物種稱為「入侵物種」,似是要敵我分明一樣驅除入侵者?難道引入多一些動植物來增加「生物多樣性」,不是很好嗎?
其實外來入侵物種不但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還會造成龐大經濟損失。就讓我們來看看香港大自然有什麼「入侵者」!
文章目錄
外來物種 vs 入侵物種:定義與差異
入侵物種威脅不少國家的生態、農業以至經濟,因此全球各地都有不同政策來防治入侵物種。但不是所有外來物種都是入侵物種──根據美國當局有關防治入侵物種的行政命令,就將「入侵物種」定義為「其引入確實或可能造成經濟,或環境損害,或對人類健康造成損害的外來物種」。當我們使用入侵物種這個詞語時,往往要非常小心──當一個外來物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或人類有確切影響時,我們才會稱之為入侵物種,否則就只可以稱為外來物種。
而外來物種則僅指非屬於該生態系統原生的任何物種,牠們多是經由人類活動,有意無意地被帶到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包括:故意引入、貿易及運輸等途徑。雖然生物具有自然傳播及擴散物種的能力,但如果少了人類的幫助,大多要歷年累月地擴散,緩慢的轉變令生態系統的壓力較小。自然的繁衍擴散亦受到地理環境限制,例如造成某些海島獨特而脆弱的生態。但隨着人類踏遍地球每一寸土地,一切改變都來得非常急速,也引發了入侵物種的問題。
入侵物種例子:歐洲的馬鈴薯甲蟲和澳洲的貓
歷史上就發生了不少因入侵物種所造成的生態災難。於 19 世紀末,隨着美洲及歐洲的貿易往來,原生於美洲的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被帶到歐洲,成為殺傷力極強的害蟲,會對薯仔及茄科植物造成破壞,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美洲和歐洲本來就隔着一片汪洋大海,兩地生物難以接觸交流,但就因為航海技術的發達,促成了生態災難,並為人類帶來切身的影響,不但直接影響了糧食供應,甚至造成經濟損失。
另一個深受入侵物種影響的國家就是澳洲。澳洲四面環海,地質環境上與亞洲、歐洲、美洲等大陸隔絕,有多達八成的物種為當地原生的獨有物種。澳洲的生態豐富,但同時亦不堪外來物種的打擊。例如澳洲的原生生態並沒有貓,自從野貓在當地大量繁殖,已令澳洲約 20 個物種絕種,可見物種的引入有時不但不會豐富生物的多樣性,反而有害。
時至今日,世界各地政府依然對入侵物種時刻提防。2020 年,美國各州就收到大量不明來歷的「種子信件」,郵件內附上神秘種子,引起當局懷疑有人用入侵物種的種子來發動一場「種子恐襲」,並要求民眾將種子交由當局處理。此外,世界不少國家都汲取歷史的教訓,對動植物入口有較嚴格的管制。
香港的外來入侵物種 如何危害生態?
上文提到外來物種不一定是入侵物種,但每個物種的入侵性有多嚴重,就需要透過觀察及研究來提供證據。以下羅列一些香港的外來物種,看看牠們對香港生態的影響。
1. 中國水龍
中國水龍,又名為長鬣蜥,如果大家行山的時候經過溪澗或引水道,都可能會看到牠們的踪影。香港野外看到的中國水龍,大多來自被棄養或走失的寵物,或是牠們的後代。雖然中國水龍不是香港的原生物種,但已經慢慢在香港落地生根,形成本地的族群。根據漁護署資料,中國水龍的入侵性風險為低等。
2. 巴西龜
巴西龜又名紅耳龜,是非常熱門的寵物。很多人都有過養巴西龜的經驗。但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入侵物種專家組所編制的名單,巴西龜正正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由於巴西龜太受歡迎,加上被大量棄養,我們可以輕易在公園水池及郊野公園內的水塘找到牠們,牠們會進食水生植物及魚蝦,與本地物種互為競爭,影響原生物種的生存。根據漁護署資料,紅耳龜的入侵性風險為中等。
3. 溫室蟾
溫室蟾是世界普遍的入侵物種,牠們會跟隨盆栽及植物,輕易地進口世界不同國家。在香港,溫室蟾受到關注,其中一個原因為溫室蟾在體形及習性跟本地受保護的瀕危物種盧氏小樹蛙都非常相近,如果兩者互為競爭的話,有可能影響到盧氏小樹蛙的生存。根據漁護署資料,溫室蟾的入侵性風險為中等。
4.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亦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同時也是受到本地關注的入侵物種。相信不少有務農經驗的朋友,都曾見過紅火蟻,甚至被其叮咬。紅火蟻叮咬可引起過敏反應,包括皮膚出現紅脹疼痛、出現水泡等,威脅人類健康。本港最先於 2005 年在天水圍發現紅火蟻,其後一度擴散至香港各區,曾引起坊間恐慌及關注。
5. 薇甘菊
最後,也得提提入侵性的植物。薇甘菊為多年生攀緣植物,源自南美洲,擴散力甚高,也是百大入侵物種之一,素有「植物殺手」之稱。它會在其他樹木及植物上攀附生長,並且遮蔽陽光,令其他植物死亡,是不少農夫的大仇人。雖然本港當局已有措施清理薇甘菊,但薇甘菊依然在郊野廣泛生長,令不少本地林木受到威脅。
6. 海桑
另一種較少人認識的入侵植物是海桑。海桑原生於東南亞、澳洲北部及印度洋沿岸,它可以在紅樹林及泥灘快速生長,威脅本地原生紅樹的生存空間。紅樹林可說是香港買少見少的重要生境,為了保護紅樹林,當局及本地環保團體也有進行海桑的清理行動,以確保良好的生態環境。
雖然本港當局對防治外來入侵物種,也有採取為入口動植物檢疫及研究入侵風險等措施,但由於為免影響出入口經濟活動,本地的防治措施相對很多歐美國家較為寬鬆。同時,本地農業不受重視,食物大多依賴進口,亦令市民對入侵物種的警覺性不高,留下了生態災難的隱患。
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最少應該做到不要棄養寵物,並拒絕一切放生的行為,就已經可以為防治外來入侵物種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