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猴子與人類:人與野生動物的紛爭與共存
愈來愈多人欣賞香港的自然生態,雀鳥或蝴蝶等野生動物都備受人們喜愛。但另一些野生動物卻偏偏不受人青睞,更被視為對人類造成滋擾和生命危險,有的甚至會進入市區,干擾人類生活,當中的表表者就是野豬和猴子了。
自 2021 年 11 月起,漁護署宣佈會捕捉進入市區的野豬,並將之人道毀滅,時至 2024 年 3 月,已殺豬逾 900 隻。到底人類能否與這些野生動物共存?還是只能鬥個你死我亡?
文章目錄
衝突時有 野豬難逃一死
野豬又名山豬,牠的馴化亞種就是人類餵養及食用的家豬。居住在鄉村的人,對野豬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在農業為主的社會,野豬因為會破壞及偷吃農作物,故大多不受歡迎。鄉民甚至會捕捉野豬,將其食用。時至今日,雖然很多城市人已不再接受吃野味,但仍有鄉村保留了捕捉野豬食用的習慣,即使有關行為可能觸犯法例,仍有鄉民會以身試法。
野豬除了會破壞莊稼和財物外,也有一定攻擊性,偶然都會聽到人豬衝突的新聞,例如 2023 年 7 月 28 日,有一隻野豬誤闖火炭鐵路站,並襲擊一位女士及一位少年,漁護署以麻醉槍捕捉野豬,其後人道處理;之前的 7 月 8 日,就有一隻野豬於上環對出的維多利亞港游泳,該野豬被捕獲後,隨即被人道毀滅。其實漁護署於 2021 年底,就以野豬傷人為由,開始捕捉進入市區的野豬,並將之人道毀滅,有關政策引來極大爭議。
是閹是殺?政策彈出彈入
政府在管理野豬的政策之上,從來都是「彈出彈入」。從前香港有兩支野豬狩獵隊,分別是於 1981 年成立的大埔狩獵隊及 1995 年成立的西貢狩獵隊,他們獲署方發出特別許可證,可以管有槍械以便獵殺野豬。時至 2017 年,當局就開始嘗試以避孕、絕育及遷移等方法,處理野豬過多的問題,並於 2019 年宣佈,當野豬狩獵隊持有的許可證到期後不再續牌,狩獵隊就此成為歷史。
這看似是以較人道的方法來處理人豬衝突,可惜直到 2021 年 11 月,當局決定改變有關政策,並且定期捕捉及人道毀滅在市區出沒的野豬,更聲稱會考慮讓野豬狩獵隊「復活」。根據署方數字,由 2021 年政策開始至 2024 年 4 月 9 日,已有 932 隻野豬遭人道毁滅;其中殺豬最多的地點為滘西洲,達 50 隻,其次為香港仔,有 47 隻。
人為引入 馬騮盤踞山頭
與野豬一樣飽受惡名的,則要說到猴子了。野豬尚有關注牠們遭遇的民間團體,卻不見有猴子關注組,到底猴子是不是真的那麼神憎鬼厭?相信不少行山人士害怕猴子甚於野豬,遇上猴子擋路時,甚至會選擇掉頭走,不敢硬闖。的確,猴子有時會搶奪行山人士的食物,也會作出一些威嚇的動作,令牠們在人們心目中留下壞印象。
其實香港也有原生猴子族群,但相信已經滅絕。後來,政府在二十世紀初興建九龍水塘的時候,同時引入猴子,希望牠們能幫忙吃掉水塘邊有毒的果實馬錢。因為欠缺天敵,以及人為餵飼,猴子數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激增,時至今日香港有約 1,800 隻猴子,大致分為 30 個猴群。牠們的主要活動範圍為金山、城門及獅子山一帶,因此九龍水塘及金山一帶就有「馬騮山」的稱號。
絕育經年 猴子數量穩定
偶然也會聽到猴子滋擾人類的新聞,包括走入市區、搶奪食物及傷人等。2023 年 8 月就有新聞指,大群猴子走入荃灣老圍一所俱樂部的泳池暢泳,事件中雖然無人受傷,但也引起俱樂部使用者的不滿。當局於 2007 年開始為猴子避孕及絕育,以控制猴子的出生率及整體數量。現時猴子的出生率約為 30%,整體數量穩定。這樣看來,猴子的命運要比野豬好一些,還未需要面對捕捉與獵殺。
可是,本港近日出現首宗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個案,相信患者是被猴子襲擊後感染病毒的。這個案令社會上又再掀起有關猴子的討論,更有人提出以人道毀滅方式來控制猴子數量。雖然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後,死亡率可達八成,但也不必過慮,因為人類從猴子感染猴疱疹病毒的個案,實在非常罕見,全球自 1932 年起只錄得 50 宗。我們只要和猴子保持距離,避免被抓傷、咬傷,基本上很少機會感染猴疱疹病毒。如果不幸被猴子襲擊致傷,則應立即妥善消毒及清洗傷口。
動物進擊 人乃罪魁禍首
無論是野豬還是猴子,牠們在香港也欠缺天敵,加上非法餵飼情況嚴重,在「好食好住」的條件之下,當然生育眾多。除了非法餵飼外,牠們也非常習慣翻弄垃圾桶,而差劣的垃圾處置方法,也令野生動物更習慣從人類身上取得食物,並吸引牠們進入市區,加劇與人們之間的衝突。
如果野生動物的數量很多,但牠們害怕人類,或者行為溫馴的話,那可不會發生什麼衝突。可是野生動物的行為會被人們慢慢改變,就以塔門的牛群為例,因該處是熱門野餐及露營地點,牛群慢慢習慣從人身上取得食物,會主動走入營帳、破壞營具,甚至行為也變得進取,威脅到人類及動物自身的安全。
胡亂餵飼 或好心做壞事
雖然當局已於 2022 年修改有關法例,將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地方擴展至全香港,但非法餵飼依然常見。人類不但餵飼猴子、野豬等野生動物,更會餵飼野貓、野狗及野鴿等。就以九龍公園旁的清真寺為例,清真寺的白色桃形頂部之上,經常有野鴿聚集,更留下不少糞便,原來有人恆常在九龍公園以大量飼料餵飼野鴿,這種行為也引起衛生問題。
另外,餵飼野貓和野狗也會令牠們的數目上升,當獵食者數量增加,自然威脅到作為獵物的其他動物。例如野貓數量上升,就會危害到雀鳥生存,也許不少野鳥就此死在貓爪之下,那麼餵貓的人可說是「好心做壞事」了。
城市擴張 人動物兩不寧
不要餵飼,當然是減少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不二法門,但當城市不斷發展,我們也得想想,這城市是不是過份擴張,侵佔了動物家園?就以石籬的建屋計劃為例,政府建議改劃現時石梨坑村所在的綠化地,並興建五幢房屋。現時的石梨坑村鄰近金山郊野公園,是猴子活躍出現的地點,可想而知,將來新建房屋的居民,或會飽受猴子滋擾。在城市不斷發展的同時,人與野生動物怎樣共存,值得我們和決策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