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森林
5 mins

【動物人的植物世界】蘿藦亞科「銀髮族」 成就斑蝶遷徙大業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呂朗婷(圖)、馬屎(文)

種子亦有銀髮的一天!所說的並非如蒲公英的種子,有如傘柄的喙,撐起白色的冠毛,而是說那些頂部生出白色絹毛的種子。在香港,常見的就有屬於蘿摩亞科(Milkweeds)的植物。

蘿藦亞科的動植物世界。 © 呂朗婷
蘿藦亞科的動植物世界。 © 呂朗婷

蘿蔔的十字花科或羅勒的唇形科全沒關係,蘿藦亞科是夾竹桃科之下的一個亞科,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與洋金花牛眼馬錢斷腸草名列「香港四大毒草」的羊角拗。牠是一種木質藤本植物,廣泛分佈在我們的郊野公園、鄉郊地區,甚至是城市之中。

羊角拗遍佈郊野 名列「香港四大毒草」

羊角拗被形容為羊角,是由於牠那兩支又粗、又長、又尖的連生蓇葖果,每支有四、五吋長,是典型蘿摩亞科和一些夾竹桃科植物的特徵。至於毛毛種子在哪裏?在夏季開出五條長長帶狀花瓣的羊角拗,到秋初就開始結出莢果:最初是綠色的,而隨着果筴逐漸長大,內裏便發育出兩排貼着中軸而生的種子。

羊角拗在夏季會開出長長帶狀的花瓣。 © 馬屎
羊角拗在夏季會開出長長帶狀的花瓣。 © 馬屎

進入冬季,北風吹起,天氣開始乾燥,羊角就由綠色慢慢變成啡色;木質化之後,水份隨之減少,在一個陽光充沛、有少許北風的早上,低濕度令羊角沿連接縫爆開,露出啡白色的絹毛。北風繼續吹,吹到絹毛上,絹毛與絹毛之間產生靜電而互相排斥,然後向上下左右撐開,形成如雞毛掃般的毛毛棒。突然大風一吹,穿過絹毛的氣流產生巨大的拉力,種子連着中軸的部分,受不了突如其來的強大拉力,便飛脫並乘風飄去。

相對巨大的種子,並不如想像般受地心吸力影響掉到地上,反而由於風吹過絹毛,產生一股向上推起的分離渦流,結果種子徐徐向遠處飄去

在冬季某個低濕度的日子,羊角拗的「羊角」爆開,露出啡白色的絹毛。 © 馬屎
在冬季某個低濕度的日子,羊角拗的「羊角」爆開,露出啡白色的絹毛。 © 馬屎

毒草天敵:藍點紫斑蝶愛吃羊角拗

「有角、有毛、有翼」並非動物的專利,蘿藦亞科的植物同樣具備這些條件,它們還「有毒」──是可增加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從而誘發心律不正的強心苷,而在羊角拗可找到羊角拗甙和羊角拗異甙,結果成為聞風喪膽的毒草。但對於心臟結構簡單的藍點紫斑蝶來說,卻成了趨之若鶩的美食。

羊角拗是人類聞風喪膽的毒草,同時也是藍點紫斑蝶趨之若鶩的美食。 © 馬屎
羊角拗是人類聞風喪膽的毒草,同時也是藍點紫斑蝶趨之若鶩的美食。 © 馬屎

藍點紫斑蝶是香港蝴蝶谷冬天常見的蝴蝶品種,牠具有典型的「烏鴉型斑蝶」特徵,翅膀呈深啡色,雄蝶前翅翅面有大片金屬藍色的斑紋,後翅翅底有整齊的白點,造型簡潔而經典,在陽光中拍動,份外醒目。斑蝶有遷徙的習性,而香港正是斑蝶遷徙路徑上的中途站,牠們從北方南來過冬,在天氣欠佳的日子常會被迫「滯留」,幸好我們有不少樹木茂密的幽靜山谷,能成為牠們的避寒中心。因此冬季藍點紫斑蝶的數量較其他季節多,族群也更聚集。

藍點紫斑蝶是典型「烏鴉型」斑蝶,翅膀呈深啡色。 © 馬屎
藍點紫斑蝶是典型「烏鴉型」斑蝶,翅膀呈深啡色。 © 馬屎

有說這些蝴蝶能以成蟲過冬,是由於牠們有遷徙的習性,藉此克服冷血昆蟲受外界溫度影響活動能力的限制。但對於生命週期短促的蝴蝶來說,牠們的遷徙並非如候鳥般,在繁殖期後帶着雛鳥飛往南方;斑蝶的行為是如遊牧民族般,追逐溫度和食物,乘風遷徙。牠們的遷徙能力猶如寫在基因之中的天賦,因此在蜜源花朵和蘿藦亞科植物同樣豐富的地方,牠們會透過繁殖,傳宗接代來完成南遷北返的壯舉。

在香港郊野公園內,羊角拗的數目奇多,往往爬滿一樹,若果藍點紫班蝶有需要,便可隨時為蟲寶寶提供新鮮食物,讓牠們順利完成族群的使命。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馬利筋:帝王斑蝶美洲大遷徙功臣

夾竹桃是行人路和馬路兩旁常見的觀賞植物,深得種植者歡心,除了由於它能開出黃色、粉紅色、紅色、白色等漂亮的花,以及花期長久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有毒」。剪下一條枝條、摘一朵花,傷口處都會流出白色液體,作用是幫助封住傷口、減少感染──這些白色液體,就是毒之所在。外來植物加上有毒,自然少蟲害和病害,令管理成本降低。

屬於夾竹桃科之下的蘿藦亞科植物,都有相似的機制,常見的是一種叫馬利筋的草本園藝植物,它源自美洲,一般是橙黃雙色,少有純黃和純紫,在香港一年四季都能開出漂亮且蜜量豐富的花朵,是一種嗜甜昆蟲都不能抗拒的蜜源植物。

馬利筋主要呈橙黃雙色,外表艷麗之餘,也成就了帝王斑蝶的遷徙大業。 © 馬屎
馬利筋主要呈橙黃雙色,外表艷麗之餘,也成就了帝王斑蝶的遷徙大業。 © 馬屎

馬利筋在它的美洲原生地,可是鼎鼎大名之帝王斑蝶的寄主和蜜源植物。擁有老虎型條紋的帝王斑蝶,是蝴蝶世界的大明星,它的成名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70 年代。話說北美洲各地都喜歡這種大而優雅的斑蝶,為了把牠們引來自己的花園和社區,於是把野地裏的馬利筋「馴化」並大量種植,營造出帝王斑蝶喜歡的生境。相處和觀察多了,便發現牠們在不同季節的數目增減,都有明顯規律:爆發時鋪天蓋地產卵,幼蟲把園圃內的馬利筋吃光;結蛹羽化後,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種連昆蟲學者都無法解釋的現象,慢慢被假設為這些斑蝶正進行遷徙。可是在網絡還未通行的那個年代,要記錄、收集和歸納分佈在整個美洲的帝王斑蝶訊息,十分困難。但由於這種蝴蝶實在深得大眾喜愛,於是昆蟲學者聯繫每個地區的蝴蝶學會或保育機構,用印上號碼的超級市場價錢標籤,貼在捕捉到的斑蝶翅膀上,然後再放飛。之後每當有看到翅膀上有標籤的斑蝶便作記錄,並向總部提交訊息,眾志成城下很快就勾畫出帝王斑蝶的遷徙路徑,證實了成蟲壽命一般只有二至五星期的帝王斑蝶,要用合共三至四代,才能完成一年一次的壯舉。甚麼原因令牠們做出這種跨代的行為?牠們如何做到?至今仍然是科學界未能解釋的有趣謎團。

香港的斑蝶生態:金斑蝶、虎斑蝶

跟帝王斑蝶相似、同屬老虎型斑蝶的物種,我們香港也有,就是大眾熟悉的金斑蝶虎斑蝶。金斑蝶吃的是同樣是馬利筋,而虎斑蝶吃的是天星藤,都是蘿藦亞科的植物。

金斑蝶與帝王斑蝶同屬「老虎型」斑蝶,也同樣以馬利筋為食。 © 馬屎
金斑蝶與帝王斑蝶同屬「老虎型」斑蝶,也同樣以馬利筋為食。 © 馬屎
金斑蝶蟲。 © 馬屎
金斑蝶蟲。 © 馬屎
虎斑蝶是另一香港常見的斑蝶品種。 © 馬屎
虎斑蝶是另一香港常見的斑蝶品種。 © 馬屎

在香港,蘿藦亞科植物大概有 20 種,它們特徵是葉長長,有的葉片有絨毛,另一些有斑紋,大都是我們高不可攀的攀緣植物。平常我們可能連看都不容易看見,唯有在秋風送爽、風和日麗的日子,看見帶有白色毛毛的種子,在空中徐徐飄揚,往南方飛去,就知道這是蘿藦亞科植物,就知道斑蝶群正在徐徐拍動翅膀,隨風南下,或許已到達某一片樹林、某一個山谷。牠們或許正在吸食花蜜,補充遷徙時消耗了的能量,又或正在產卵,讓下一代為遷徙的壯舉努力。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