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擬人化」可減少食物浪費:我很醜但我很好味
選購新鮮食材時,大部分人都是「外貌協會」,即使營養完全相同,大家寧取光鮮豐碩的,棄皺皮瘀黑的,因此,每年有13億噸的瑕疵蔬果被送進垃圾桶!最近有研究就為減少食物浪費帶來曙光:把醜陋蔬果「擬人化」,或可增加顧客的購買意慾!

「我很醜但我很好味」,相信是不少瑕疵蔬果的心聲。最近美國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發佈了一份研究,指出將有老化跡象的蔬果產品「擬人化」,可以改變顧客對它們的觀感!
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香蕉、青瓜及翠玉瓜人格化,在呈現它們時加入人類特徵,例如香蕉坐在太陽椅上曬太陽,以青瓜拼湊出人臉等。研究結果顯示,參加者對「擬人化」後的老化蔬果,出現觀感上的轉變。研究人員Vanessa Patrick指出,當食物被人格化,會創造出一種與人類老化質素相關的聯繫,「對於新鮮食材,老化會帶來明顯的轉變,就跟人類一樣。」因此,將市場上的老化蔬果擬人化,會令顧客在評價它們時投放更多同情心,增加購買意慾。

研究建議販售者在推銷瑕疵蔬果時,為它們加入人類特徵,有助增加吸引力。那些過了最佳狀態的蔬果,將有機會被放進購物籃,減少食物浪費。
根據環境保護署2017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數據顯示,香港人平均每日製造10,733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廚餘約佔3,662公噸,佔垃圾總量超過三分之一。達至全城減廢之路仍然遙遠,「擬人化」蔬果銷售策略也許是辦法之一,但更重要是大家抱著決心,從源頭減廢。

參考:
Research Finds a New Way to Reduce Food Waste:
http://www.uh.edu/news-events/stories/2019/september-2019/09032019-patrick-produce.php
From Oldie to Goldie: Humanizing Old Produce Enhances Its Appeal:
https://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full/10.1086/705032
2017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msw2017t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