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關於香港空氣污染 科學研究說的其實是…

作者: 綠色和平
說起空氣污染,你的first impression是:煙囪廢氣不絕的工廠?舉目不見對岸的維港?催淚煙霧濃罩的街頭?「霧霾」與「PM2.5」近年成為空氣污染熱門關鍵字,但生活在香港,你我絕大部份時間一呼一吸,其實同樣深受7成屬本地排放的二氧化氮(NO2)所困。本文主要概括兩篇由香港中文大學學者發表的科學文獻[1][2],並綜合參考資料與國際研究,活學活用爭一口清新空氣!

1. 一日最衰都係跨境污染?除咗NO2

不過3個月前的事,於香港人而言卻恍如隔世:6.9及6.16接連兩個周日,車來車往換上人山人海,同時教你我明白每個人多走一步,對改善空氣質素是有用的?我們翻查了銅鑼灣空氣質素監測站數據,發現相比去年同期,該兩日由下午兩時半(即遊行起步時間)起的二氧化氮濃度明顯驟減,差距直至凌晨時份才有所放緩。

針對4種主要空氣污染物,有研究指出其中3種均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當中以懸浮粒子問題最為嚴重:逾8成PM10及近8成PM2.5均屬跨境污染,二氧化硫(SO2)亦有約5成來自內地,唯獨近7成NO2屬本地排放[1]。研究同時指出,過去十多年推行各種減排措施,令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普遍有所下降,本地排放的NO2卻持續增長,估計主因是車輛造成的路邊空氣污染──據運輸署車輛登記數字,香港私家車登記數目過去5年以年均2萬架左右的趨勢上升,其中2018年高達617,683架[3]。因此綠色和平早前向運輸及房屋局遞交請願信,要求當局與環境局合作,加快推動公共交通電動化、控制私家車增長速度及推行電子道路收費。

2. 轉季注意!這個冬天空氣不太好

秋分已過,終有秋風吹來絲絲涼意,是時候轉季了!添衣保暖當然要做足,但鼻敏感發作等「都市病」似乎避無可避。早前綠色和平民調發現,近8成受訪者表示曾經或正受空氣污染影響,大部分影響和健康相關,例如鼻敏感、哮喘發作等;有空氣質素公民科學計劃參加者更指,其6歲兒子因嚴重鼻敏感導致鼻膜變薄,幾乎每日都受流鼻血之苦

事實上,季節之分的確與空氣污染有直接關係!香港冬季(12至2月)的PM2.5、PM10及二氧化氮的濃度平均比夏季(5至9月)高出94%、80%及40%[2];另一研究採用較窄的夏季範圍(6至8月),亦得出類似結果,並指出因本港冬季氣候相對穩定,令更多本地污染物困在「下對流層」(lower troposphere),而冬季東北季候風亦助長內地污染物順勢吹至香港。[1]

3. 愈夜愈有機…身受空氣污染所害

「早睡早起身體好」可謂老生常談,原來單從空氣污染角度來看,「晨型人」確實比「夜貓」身體健康?研究指出,除了大部份人「覺覺豬」的凌晨時份,其餘時間空氣污染同樣嚴重,以中環、旺角及銅鑼灣3個路邊監測站為例,PM2.5、PM10及二氧化氮的高峰期分別為「09:00-10:00」及「18:00-19:00」(當中普遍以後者較嚴重);整體而言,污染物濃度最低的時段則是「04:00-07:00」[2]

4. 暴風雨前夕,翳焗空氣唔係幻覺

如果你是打工仔,每次風暴襲港前夕,心裡會否忐忑徘徊於額外假期與候命返工之間,與窗外翳焗空氣異曲同工?參考2002至13年香港44次熱帶氣旋統計數據,研究發現當天文台懸掛3號、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在颱風遠離「落波」時,因雨量及風速增加,空氣污染物濃度相應下降。不過,在掛起「1號波」前後,4種空氣污染物的跨境來源分別增加17至46%不等,皆因更強勁、更頻密的北風及東北風,加上雨未打到來, 但先帶來跨境空氣污染物[2]

另外,有研究[1]追溯2002至2016年間香港20次熱浪周期(指最少連續3日最高氣溫達33°C或以上),發現由進入本港1,100公里範圍以內並往東北(向台灣/日本)移動的熱帶氣旋所引發的熱浪,4種空氣污染物濃度均比平常日子大幅上升(PM10:125%;PM2.5:175%;SO2:60%;NO2:96%),皆因當時普遍吹起西北或西南風,風速較平日減少21%之餘,雨量亦下降約80%,造成更多跨境污染物來襲,本地污染物亦難以排解。

此外,厄爾尼諾(El Niño,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表面海水異常溫暖)與拉妮娜(La Niña,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表面海水異常寒冷)可謂細細個就聽過的名字,但你是否知道,它們如何影響香港空氣質素?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香港冬季(12月至2月)和春季(3月至5月)的雨量一般較多,熱帶氣旋在6月前影響本港的機會亦較低;而在兩次厄爾尼諾現象(09/10年:強勁;15/16年:超強)期間,4種空氣污染物的跨境濃度均比沒有厄爾尼諾和拉妮娜的日子普遍下降12-32%不等,主因是當時雨量較多、濕度較高,阻止污染物長距離傳送,而且在氣壓700百帕層以下的北風及東北風頻率較低,加上「低空」(700-950百帕層)風速較強,令北方污染物難以來襲。

至於在07/08年強勁拉妮娜及10/11年溫和拉妮娜現象期間,污染物增幅主要反映於SO2及PM2.5,主要是當時降雨量較少,風速稍微較低,而且900百帕層以下北風及東北風較常出現。下次遇見「小男孩」或「小女孩」其中一位,不妨留意它們與空氣質素的關係!

5. 全城關注:催淚彈科學談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催淚彈於全港各區陸續「解鎖」,社會渴求了解當中的健康風險,綠色和平適時與公眾分享當中的科學資訊及應對方法:催淚彈含有毒化學物質 2-Chlorobenzylidene malononitrile (即CS Gas),加熱後會釋放出氯化氫(HCI)、氰化氫(HCN,即山埃)及氮氧化物(NOx)等,對環境和健康都帶來潛在影響。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指引,人類曝露於催淚煙濃度達到11mg/m3 一小時,會誘發呼吸系統、皮膚等即時劇烈反應,有機會引致窒息死亡[4]綠色和平按此估算,若於面積1,000平方英尺、樓底兩米高以下的室內環境,以及缺乏良好通風系統情況下施放催淚彈,室內催淚煙濃度會持續達到13mg/m3 [5],意味人類於有關環境曝露一小時,就有致命風險。另外,殘留室內的催淚煙有機會經過冷氣或通風系統循環再緩慢釋出,持續威脅人體健康;而在室外催淚彈爆發期間,開冷氣或會帶來同樣問題。有研究顯示[6],催淚彈中的化合物會於泥土殘留長達5日,或影響生態。

目前國際間對催淚彈對人體長期影響的研究甚少,根據2017年英國公共衞生部-輻射化學及環境污染中心公佈的安全指引[7],人類接觸催淚煙後,會有多種即時影響:

  • 鼻或呼吸系統:打噴嚏、咳嗽、喉嚨痛、氣喘、呼吸急促、流鼻水及胸口鬱悶甚至疼痛等;造成呼吸不規律甚至短暫窒息,亦可能誘發哮喘。若曝露於高濃度催淚氣體下,有機會誘發反應性氣道功能障礙綜合症(Reactive airways dysfunction syndrome, RADS),對本身患有哮喘等長期疾病人士影響尤為嚴重。
  • 口腔:口腔刺痛並有灼傷感覺,唾液增多,更會導致噁心及腸胃不適,嚴重會出現嘔吐反應。
  • 皮膚:皮膚刺痛及有灼傷感覺,亦會導致痕癢、脫皮、出紅斑及水泡。長期曝露或曝露於高濃度催淚氣體中,可能會引致輕微化學燒傷。在少數情況下,催淚彈會導致接觸性皮膚發炎、白血病及出現玫塊座瘡等徵狀。
  • 眼睛:一般會引致眼部不適、疼痛、流眼水、視線模糊、眼眶水腫、眼臉痙攣。若催淚彈近距離在眼睛附近爆發,催淚彈罐碎片可能會進入並傷害眼睛。

學是學非過後,別忘了「交功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公眾諮詢至10月11日結束,政府提出方案僅屬小修小補,遠遠未達世衞最嚴謹標準,其中PM2.5 24小時限值的可容許超標次數由9次放寬至35次……邀請您參與發表意見,要求政府全面審視並收緊空氣質素指標,還我們污染真相!空氣質素公民科學計劃亦即將發表研究結果,密切留意綠色和平空氣污染項目的最新進展,一起為自由呼吸清新空氣加油!


[1] Yim, S. H. L., Hou, X., Guo, J., & Yang, Y. (2019). Contribution of local emissions and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to air quality in Hong Kong during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heatwaves. Atmospheric Research, 218(October 2018), 50–58.
[2] Ming Luo, Xiangting Hou, Yefu Gu, Ngar-Cheung Lau, Steve Hung-Lam Yim (2017).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n a city under various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18(March 2018), 132–141.
[3]運輸署車輛登記數字https://www.t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4883/table41a.pdf
[4]參考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指引. Acute Exposure Guideline levels.
[5]如該催淚彈屬「一彈五發」(MP 6M5 CS)類型。數據參考Nonlethal technologies products data sheet - MP 6M5 CS (http://www.nonlethaltechnologies.com/pdf/NLT_Data_Sheets.pdf)
[6]參考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2-Chlorobenzylidenemalononitrile)
[7]參考英國公共衞生部-輻射化學及環境污染中心公佈安全指引 CS Gas (2-chlorobenzylidene malononitrile) -UK Incident Management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