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最美的香 · 郊之 3】最美的蝴蝶谷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家馬屎
1997年回歸之前後,香港的自然保育曾一度綻放令人雀躍的曙光。在「回歸祖國」的背景之下,一些有價值但具爭議的保育法例相繼落實,其中影響最深遠的,要數在1998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環境影響評估條例》,透過執行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例如評估動物、植物、景觀、空氣、水質等環境因子,來預防、減少及管制指定工程項目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若果發展商不能符合當中的條件,那管是政府或私人工程,環保署署長都有權不發出開展工程的「許可通知書」。
香港的蝴蝶谷 © Joe Lui
香港的蝴蝶谷 © Joe Lui

1997年前後吹起的保育風

由於被認為會減慢香港房地產發展的速度和增加工程成本,條例一出,即時引起各界討論:什麼是環境保護?什麼是生態保育?什麼是本地物種?什麼是具生態價值的地點?類似的問題充斥在大小媒體,然後各熱心學者、專家又現身說法,逐一闡釋。結果市民似懂非懂地聽進了一大堆自然保育的名詞。

這段時期,本地動、植物分科定種的科普工作,亦是前所未有的全方位驅動,除了傳統備受保育關注的雀鳥如黑臉琵鷺(首個全球黑臉琵鷺同步普查@1997)之外,蜻蜓(沙螺洞的河道和河岸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1997)、淡水魚(發現香港鬥魚@1996)、珊瑚(首次全港珊瑚普查@1997)等較具規模和學術價值的工作,都相繼展開。

藍點紫斑蝶
藍點紫斑蝶 © 馬屎

遷來了四萬隻蝴蝶

蝴蝶亦不例外。1998年在屯門小冷水發現了「蝴蝶谷」,谷内的蝴蝶數量,一時多達四萬隻,掛滿整片樹林,場面極其震撼。媒體報導之後,大多數香港人甚至是保育工作者,才知道縱使蝴蝶沒有蜜蜂般勤勞儲蜜,亦不一定因為寒冬來襲而死亡。更有些聰明的蝴蝶,懂得遷徙到較溫暖的南方地區,挑選一些隱蔽的山谷或樹林躲避寒風。牠們遷徙的路線至少長達幾千公里,但途經甚麼地方?路線是怎樣定出?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如何牢牢地鑲嵌在後代的基因內?以上種種問題,到今天仍然是耐人尋味。

蝴蝶谷並非香港獨有,早在1937年已經有人研究斑蝶越冬遷徙這種超自然行為,那就是世界聞名的「美洲帝王斑蝶大遷徙」。正常只能活兩個月的帝王斑蝶,到了秋天那一代的壽命突然增加至五、六個月。牠們千里迢迢,由美國北部或加拿大各地,趕緊在寒冬和風雪來到之前,向南遷徙到中美洲墨西哥的一片隱蔽樹林中聚集。等待大地回春之後便立即北返,揸緊時間,奪取初春最新一批資源,來完成生存最大的繁衍使命。

虎斑蝶
虎斑蝶 © 馬屎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香港的蝴蝶谷

回說小冷水,這是一片封閉了的堆填區,由於填土中的垃圾處於不穩定狀態,因此暫時不能作任何發展,只能種植樹木。一年復一年,慢慢形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封閉而沒有人為干擾的環境,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吸引了斑蝶冬天前來避寒。1998年幾萬隻斑蝶在這裏聚集的畫面,對於自然愛好者是一件振奮而有趣的事情。之後,大嶼山、深灣、大欖涌等地都相繼有蝴蝶谷被發現。雖然數量遠遠不及小冷水的多,但每年冬季必會出現的蝴蝶谷消息,引證出香港市民對蝴蝶的熱愛,並對蝴蝶谷的價值有相當程度的肯定。

2019年12月,如常有蝴蝶谷出現,而且是在大攬涌某處的新位置,縱使數量只有一千多隻,但亦足夠叫愛蝶人碰杯慶祝。

同樣是遷徙的斑蝶,本地可見的斑蝶跟南美的斑蝶在品種上有所不同。外觀上,帝王斑蝶是橙色並有明顯黑色翼脈,跟本地常見的虎斑蝶十分相似。而香港蝴蝶谷主要的品種,是深啡色、翼面有金屬閃藍斑的藍點紫斑蝶,其餘數量較少的還有幻紫斑蝶、青斑蝶和虎斑蝶等11個品種。由於香港冬季的氣溫一向飄忽不定,由幾度到廿幾度不等,因此學者普遍認為香港並非斑蝶最終越冬的地點,而每年在蝴蝶谷越冬的斑蝶數量亦時有不同。小冷水在1998年之後,只有2012年錄得五千多隻較可觀的數量,但由2016年到18年,卻又只得雙位數字的蝴蝶數目。

藍點紫斑蝶群
藍點紫斑蝶群 © 馬屎
異型紫斑蝶
異型紫斑蝶 © 馬屎

23年後的蝴蝶保育

慶幸自60年代,香港陸續劃出郊野公園。得到法例保護的山林,令原生植物可以安心生長以至覆蓋率漸高。以各種植物葉片為食的蝴蝶幼蟲,在食物充足的利好因素下數量日增。今天香港的蝴蝶品種,已多達5科共239種。而郊野公園内的幽谷,亦順理成章為越冬斑蝶提供安靜的休憩處。

斑蝶遷徙是個匪夷所思的昆蟲行為,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要收集整個北美二州帝王斑蝶移動的數據相當緩慢,並需要大量喜歡蝴蝶的熱心人從中協助,結果足足用了37年才能畫出整條遷徙路徑。

今天,我們活在資訊發達的城市,網路上能夠找到無數有關斑蝶遷徙的資料,我們似懂非懂地了解了很多,而郊野公園內又是環境清幽、翠綠環抱、鳥語花香。要畫出本地越冬斑蝶的飛行路線,希望不用另一個37年!

擬旖斑蝶
擬旖斑蝶 © 馬屎

【最美的香 · 郊】系列:

新石器時代、南越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沿海地區的蜑家、鶴佬文化、英國殖民地文化……香港歷史之中,各時代由於民生、政治、經濟等不同原因而建立的特色城鄉地境, 遇上本地的生物多樣性之後,造就了不少獨特而有趣的東西。

東壩消波塊下的水世界、南涌泥灘上的鷺鳥林、西環麻石牆上的石牆樹、北丫海域的紫海膽、大澳大街小巷掛著的鹹魚,還有小冷水堆填區封閉後的蝴蝶谷。這些有歷史的自然風景,充分反映出香港複雜的文化融和。亦顯示了文化影響自然生態,自然生態又衍生出18區之中不同特色地景。藉著這些特色生態,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深層次角度,進一步認識我們所居住的城市。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馬屎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