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香港城市散步:漫遊港島東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秋風送爽,逢週末假期,香港人就會將近一年受困的旅行戰鬥力傾瀉,郊野與鬧市角色互換,前者變成擁擠地段,反而城內寧謐鬆動下來。給你香港staycation另類推介,香港城市旅行,乘叮叮漫遊港島東。

疫情稍緩,還記得重陽節長假期的新聞影像嗎?多區郊遊景點人如潮湧,香港人近一年受困的旅行戰鬥力傾瀉,我們的郊野,有形容為淪陷了。

我們的家病了,連呼吸、聚會都受到拘束,於是大家拼力找尋空間釋放,一股腦兒跑去郊外。周遭的綠野成為大家避疫、透氣的目的地,郊野與鬧市角色互換,前者變成擁擠地段,反而城內寧謐鬆動下來。

慢活,曾經人人掛在口邊,是大家嚮往達至的生活境界,如今不再是最熱門辭彙,但慢活真義之一,就是不要趕熱潮,擺脫習慣的繁忙節奏,與其偏向山中行人潮去,何不在靜下來的市區旅行,放慢步伐,重拾城市生活另有的節奏。大家都愛這個城市,在這個失去的年代,香港現活的面貌就來多看多欣賞,趁秋風送爽,這個週末試試市區遊。

英皇道上,電車、模範邨、行人天橋,組成美麗的城市風光。© helen yip
英皇道上,電車、模範邨、行人天橋,組成美麗的城市風光。© helen yip

叮叮,請登上今天的特別航班

天氣涼爽與和暖之間,這次「慢活電車河」行程是漫遊港島東。坐叮叮有無數的好,首先,環境友善,對環境好:電力推動,沒有廢氣排放。再說,矜貴的香港人,夏天怕熱冬天嫌凍,如今秋冬之間,實在沒有最好的時節,享受乘坐電車的樂趣,整個車隊,除了一兩部電車設有冷氣外,車廂的窗戶,自由開關;套句老人家的用語,吹吹鮮風,最好不過。自由的空氣,我們不可不珍惜!

數地道、本土,電車的價值是重量級的。雖然現在經營的公司來自法國,但電車行走香港島東西,已經走過116年的香江歲月,老而彌堅;所有電車都是香港製造,當「香港製造」此四個字正沒入歷史的時候,我選擇抱緊剩下的所有,你會嗎?

木窗、藤椅、金魚燈,保留60年代模樣的120號電車。© helen yip
木窗、藤椅、金魚燈,保留60年代模樣的120號電車。© helen yip

漫遊港島東,筲箕灣出發,看民生老區風貌

郊遊行山之選,龍脊很大機會榜上有名,大家通常在筲箕灣乘坐巴士或小巴出發。這次轉乘電車,改往城內行,由最東的總站出發,慢遊港島。

筲箕灣是個老區,卻充滿活力和人氣。出發前,電車總站周圍有不少景點,可看可玩。東大街的食店就不多介紹了,電車站後面有排擋和民生小店,前面有城隍廟,對面又有棉胎鋪、老牌醬料店等。

電車由東大街駛出筲箕灣道,由筲箕灣走過西灣河。電車有兩個車廠,東邊的是較小型的,就在西灣河,所以東行的電車也有以西灣河為終站。筲箕灣道市面繁華,兩面間有簇新的建築,但主要還是老舊的商住樓房、唐樓。舊建築、老商鋪、樓房立面上很有書法行氣的文字招牌,都是這區的風景名物。

老店與筲箕灣電車總站為伴。© helen yip
老店與筲箕灣電車總站為伴。© helen yip

鰂魚涌:洋行歷史、山景怪獸

當太安樓在電車的右面滑過,表示筲箕灣道接住英皇道的尾巴。這路段天空線比較空闊,左面有綠樹山景,鰂魚涌的中英文地名,就道出這裡有水(涌)有石(鰂魚涌英文Quarry Bay,直譯石礦灣)的地貌。現代香港人很難想像,香港曾經是石礦生產之地,馬路左面的石坡就是歷史留痕。而此區的歷史,不能不提太古洋行,今天當你經過太古城、太古坊,又知否這裏曾有太古船塢、太古糖廠,香港曾經有光輝的造船業和沸騰的工業產業?此外,旅遊香港,當然不能錯過荷里活電影中,城市風景終極地標「怪獸大廈」,雖然我會覺得「廣廈千萬家」更貼切這景象。

鰂魚涌英皇道俗稱「怪獸大廈」建築群。© helen yip
鰂魚涌英皇道俗稱「怪獸大廈」建築群。© helen yip

北角:生榮死哀、滄海桑田

乘坐電車,不免懷舊,進入北角氣氛更合襯,英皇道上的麗池大廈,今天只是孤零的老舊建築,毫不起眼,卻是僅存老一輩遊樂鄉的見證。如果你未聽過麗池泳棚、麗池夜總會,請上網追尋當年瑰麗的歷史。

鰂魚涌麗池花園大廈。© helen yip
鰂魚涌麗池花園大廈。© helen yip

近來皇都戲院帶出歷史建築價值的熱議,趁此,特別請大家當電車駛近時,留意細看一下「香港殯儀館」,人稱「香港大酒店」,是避諱還是暱稱,蠻喜歡這名號;生死人必經,旅程總站到大酒店,然後揮一揮衣袖……說其建築,是香港建築師公(學)會首屆會長徐敬直的設計。簡單幾何綫條但現代風格,那些彎拱簡約綫條和立面,感覺澄明,令我聯想到教堂。

「香港殯儀館」的建築美你可有欣賞過?© helen yip
「香港殯儀館」的建築美你可有欣賞過?© helen yip

北角的地標,電車路沿英皇道滑行,一浪接一浪,近70年的廉租屋邨模範邨、身份鮮明的僑冠大廈,充滿歷史感的娛樂休閒場地:新光戲院、華豐國貨、新都城百貨、皇都戲院舊址。各具個性、歷史甚至獨特口音,樂韻、光影、上海話、福建話彷彿鏗鏘起落。

鰂魚涌、砲台山、及至看到唐樓間行車天橋在清風街凌空弧入,以往全是北角的地頭。近年大家習慣以地鐵的站為線,但我以為以電車的站去想象香港區域的分佈,又是另一番社區發展歷史的體會,數數看:筲箕灣、西灣河、北角、銅鑼灣、跑馬地、上環街市、屈地街、堅尼地城。

銅鑼灣:天與海、維園、樹

電車行到英皇道的開端,也是銅鑼灣尾的天后,我們在此完成電車旅程,下車走走。先往左面的天后廟,天后的地名的根源。據民間歷史相傳,香港古名之一,有紅香爐的記載,與此廟好有淵源。

乘坐電車,淺遊了幾區,看了一些香港社區的歷史景物,如有勾起你一點興趣的話,來到天后廟,給你一個與香港歷史、地理、發展相關的事實:香港絕大多數的天后廟都建在海邊。你會反問,縱觀各區的天后廟,不都在繁忙馬路旁和陸地中心嗎?告訴你,我們的天后娘娘,是香港填海工程的最佳見證。執著此事實點,期望可啟發你往香港不同地區遊走,當你走到某區的天后廟,站在廟門,請停一停,想一想,那裏在若干年前其實就在海岸綫上。

電車綫來到銅鑼灣,路名高士威道,英文causeway road意思是海堤。對,我們此行終站維多利亞公園,當年就在填海地上建造。

剛才一路在電車上,我們集中欣賞社區、建築,下車後,我們以自然體驗為結。郊外旅行讓大家可以縱身大自然,但鄭重推薦,香港市區公園也是城市的綠色寶藏。維多利亞公園內的綠色空間和價值,就像倫敦的聖詹姆士公園、紐約的中央公園。當年人手種植的樹木,經歷歲月,今幾近天然。高士威道外圍,就是市區行道樹極佳的風景綫,天后站出口籃球場前,有8棵筆直高聳的吉貝樹,全部列入古樹名木冊上,估計有60多歲,每棵有七、八層樓高。

維園的吉貝芳齡60有多。© helen yip
維園的吉貝芳齡60有多。© helen yip

吉貝與木棉樹是近親,長相相近;沿此樹木風景綫走下去,你也可看到為數不少的木棉。木棉花色深紅,但維園這條路上有幾棵卻是橙紅色的。約定你明年春天花季,到來這裏賞木棉紅。

春日維園木棉紅。© helen yip
春日維園木棉紅。© helen yip

參考:

香港經濟日報本土電車之報導

明周西灣河前世之太古舊事專題

經濟通麗池夜總會小史

香港海事處《紅香爐水汛》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葉慶明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