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收緊空氣質素指引 百大城市PM2.5全數未達標
事隔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再次更新《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收緊多種空氣污染物的濃度上限,卻不代表空氣污染的影響迎刃而解。綠色和平印度辦公室比較去年全球100大城市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數據與世衛指引,發現除了8個城市數據從缺,香港等92個城市的PM2.5水平全部超出更新後的最嚴格水平,亦有79個城市連較寬鬆的舊指引亦告超標,由此促請各地政府跟隨世衛指引改善空氣質素,減低每年700萬人早死的疾病風險。
文章目錄
相隔16年再更新 多種污染物限值下調
世衛1987年初次發表《全球空氣質量指南》,1997及2005年曾兩度更新,今次經檢視空氣污染影響健康各方面的證據顯著增加,幾乎下調了所有空氣污染物的參考水平(見下圖),並警告超出建議水平會造成重大健康風險,相反則可挽救數百萬人的性命。世衛亦提到,部份污染物會加劇氣候變化,因此改善空氣質量有助減緩氣候危機,同時減少排放亦可改善空氣質素,達成雙贏局面[1]。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更新前後比較 |
|||
污染物 | 平均時間 | 2005年指引 最嚴格水平濃度限值 (微克/立方米) |
2021年指引 最嚴格水平濃度限值 (微克/立方米) |
---|---|---|---|
PM10 可吸入懸浮粒子 |
1年 | 20 | 15 |
24小時 | 50 | 45 | |
PM2.5 微細懸浮粒子 |
1年 | 10 | 5 |
24小時 | 25 | 15 | |
O3 臭氧 | 8小時 | 100 | 100(全日最高值) 60(高峰季節平均值) |
NO2 二氧化氮 |
1年 | 40 | 10 |
24小時 | / | 25 | |
1小時 | 200 | 200 | |
SO2 二氧化硫 |
24小時 | 20 | 40 |
10分鐘 | 500 | 500 | |
CO 一氧化碳 | 24小時 | / | 10 |
只列部份;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
德里超標17倍最嚴重
不過,畢竟世衛指引未具法律約束力,究竟現時全球空氣質素的理想與現實相距多遠?綠色和平印度辦公室分析空氣監測程式開發商IQAir的去年全球人口100大城市PM2.5平均數值,發現除了8個城市未有監察或公開數據以外,其餘92個城市的PM2.5濃度均超出世衛指引更新後的最嚴格水平限值(5微克/立方米),更有79個城市未能符合指引更新前的最嚴格水平限值(10微克/立方米)。
百大城市當中,以德里(Delhi)的PM2.5污染最嚴重,2020年錄得每立方米84微克,比舊指引超標8倍,新指引更超標近17倍。另外,雅加達與北京的PM2.5水平,亦超出舊指引建議水平4倍,而墨西哥城、曼谷及首爾則超標兩倍。
專責研究空氣污染的綠色和平科學研究部門成員Dr. Aidan Farrow表示:「世衛按照最新科研進展而強化空氣質素指標,但沒有決策者採取相應行動的話,這些清新空氣指標只會流於空談。當務之急是各地政府落實具影響力政策,停止化石燃料投資並加快過渡至可再生能源,從而減少污染物排放,不能重蹈任由指引落空的覆轍。」
加速淘汰化石燃料 健康、經濟邁向雙贏
這裡亦要申明,遵照世衛指引不代表安枕無憂:綠色和平、IQAir與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聯合研究曾指出[2],倫敦與紐約去年的PM2.5數值即使符合世衛最嚴格水平,仍分別有11,000及10,000宗死亡個案與懸浮粒子有關──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物下,會增加包括肺癌、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等健康風險,因此空氣質素可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改善空氣亦對經濟有所裨益,據綠色和平及CREA估算,去年德里的空氣污染導致約57,000人早死,連同因病缺勤等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86億美元,佔城市GDP 14%。
綠色和平促請各地政府採用世衛標準收緊空氣質素指標,同時加快淘汰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並轉用可再生能源、提升配套以推廣行人及單車友善政策、擴展無車日與行人專用區等社區項目,讓呼吸不再有害,同步拯救氣候危機。
延伸閱讀:
【全球實時追蹤器】你知道嗎?空氣污染的真正代價其實是…
一文看清,解決空氣污染的3大法門
空氣污染科研實證健康影響及監測之重要
[1] New WHO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 aim to save millions of lives from air pollution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The cost of air pollution in 2020 ; IQ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