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自然保育Slasher】生態攝影師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

【自然保育Slasher】 系列,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分享多年來「做保育」的種種經驗、體會,還有反思。系列第三篇,馬屎以他多年來累積豐富的生態攝影體驗,為你送上很多非常實用的香港生態攝影貼士和竅門,尤其以拍攝螢火蟲為實例,娓娓道來拍攝的須知,如何才是有意思的生態攝影作品。如果你關注、愛護香港生態,尤其是有興趣或者已經投入生態攝影的朋友,請你細閱馬屎此文,並要讀到文章最後。

【自然保育Slasher】 生態攝影師 © 呂朗婷
【自然保育Slasher】 生態攝影師 © 呂朗婷

生態攝影師

有一位拍攝記錄片的前輩曾說:「拍野生動物是他最不擅長的題目,而生態攝影師是一份吃力不討好、門檻高、貼錢買難受的工作。 」

的確,坊間普遍貶稱拍攝生態的朋友為「龍友」(拍沙龍照的攝友),他們為了拍攝一些所謂「唯美」相片而不擇手段,會用餌作「引誘拍攝」(誘拍),甚至使用更粗暴的「干擾拍攝」! 此等拍攝方式,普遍認為是破壞自然環境,甚至會傷害被攝動物的自利手法。

「沙龍」是甚麼?原是法國一個攝影學會名稱,主張以「唯美」的原則和手法拍攝,坊間一般稱「藝術人像」為沙龍照。沙龍照的拍攝原則簡單易明,能讓生態攝影師,不管是拍攝照片抑或影片,都能有效表達「感情」。例如是將相片打「井」,分成六格的「黃金分割」法,把被攝物放在四個交叉點上,配合小光圈拍攝,就能交待動物和環境的關係。又例如將向左望的動物放在右邊的交叉點上,騰出給牠凝視的空間,再以淺景深特寫頭部,就可為觀眾製造出動物正在想什麼的想像。只要相片對焦準確、曝光恰當,再加上動物水汪汪的眼神,結果「硬照」就不會只是粗暴地將一個動作凝固然後抽出,而是拍下一個正緩緩發生的動作。

捕捉蝴蝶 © 馬屎
捕捉蝴蝶 © 馬屎

門檻高

由於不是隨便拍攝動植物園內不知名的動物和花卉,亦不是拍攝家中不怕人的寵物,生態攝影師需要熟悉各種動植物的名字和習性、各類自然生境、天氣潮水、食物鏈、共生關係等複雜的生態名詞和法則,然後靈活搭配,為畫面加入時間、地點和行為等内涵

以在12月拍攝本地河溪生態題材為例,正值隆冬、旱季和節日集中的時段。大部份河溪水量減少,溪邊植物大都了無生氣,顏色都是啡色或灰包,沒有漂亮的花朵,最糟的是,喧鬧的遠足和溯澗人潮,往往會闖入鏡頭,影響拍攝的心情。

拍攝河溪中的香港瘰螈 © 馬屎
拍攝河溪中的香港瘰螈 © 馬屎

生態攝影師應該知道這個時候並非拍攝流水飛瀑、兩棲爬蟲和水生昆蟲的好季節。但冬有冬美,仍活躍的動物,自有不畏寒冷的傲氣。例如可以拍攝鷺鳥、鶺鴒和紫嘯鵣等以河溪為家的雀鳥,或者夜拍水中不但不用冬眠,反而在冬天求偶繁殖的香港瘰螈和寛褶蛙。還有水溫越低,顏色越美的廣東米蝦。溪水緩緩流動、水底有暗紅的落葉,配上河岸光秃秃的枝椏,就成為有主題又季節限定的生態作品。

不同動植物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各有不同,但各有特色,要融會貫通,然後從作品中表達出大自然的生態關係,並投入攝影師拍攝時的心情,作為興趣分享,甚至保育工具,都需要有專業知識和長期浸淫而來的經驗,才能勝任。

貼錢

相片或影片要拍得得心應手,性能好、成像質素高、反應快,但價格相宜的攝影器材,是不可或缺的拍檔。雖然作為「用家」的專業生態攝影師,都是以目標為本,選購器材以平、靚、正和耐用為原則。攝影機、鏡頭、腳架、攝影燈、記憶卡、電池 、 攝影袋、防潮箱算是基本裝備。若進一步拍攝生態記錄片,腳架要更穩陣、雲台擺動要流暢、還有收音裝置、高性能的電腦、剪接軟件等就不能缺少。若再加上近年動不動就需要以航拍機拍攝高空角度,潛水相機拍攝水底片段,而背著十幾二十公斤的攝影器材,搭車搭船並不方便,於是可能時常召喚的士或自駕,以上通通除了錢都是錢。

不同生態題材,需要使用的器材不同,簡單理解:

  • 拍雀鳥要使用長焦鏡頭和穩定的腳架
  • 拍昆蟲需要微距鏡頭
  • 拍珊瑚魚就需潛水機殼和防水攝影燈
水中生態攝影需要不同器材 © 馬屎
水中生態攝影需要不同器材 © 馬屎

雖說近年攝影器材和週邊配件發展迅速,新款不斷湧現,各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生態攝影師不時可以以相宜價錢購得高檔器材。但從10年前開始普及的高清,到之後的4k、5k畫質,在科技發展超乎想像的今天,生態攝影師在購置器材上,想將價就貨,似乎是不可能。若要那些經過細心策劃,付出不少寶貴時間或運氣才能拍攝得到的珍貴片段,能在5年、10年之後仍可繼續被使用,器材的質素就不能太落後。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買難受

器材如何先進、性能如何高超,都是設計出來給人手操控,肉眼觀看,再由腦袋構思畫面,最後按下快門才能成像。若要拍出能夠感動人的作品,生態攝影師熟悉所用器材的優點、限制和操控方法是基本。強健的體魄、能長時間應付全天候拍攝的耐力才是至勝關鍵

例如在本地要拍攝螢火蟲生態,首要條件,攝影師要不怕黑,不怕鬼,有需要的話,可以獨自在偏遠漆黑郊外進行拍攝。而拍出大群不停閃爍的螢火蟲,沒難度,沒有意思;一定要有明確的主題。如果題目是「農田上的螢火蟲生態」的話,就要拍攝到農田作背景,像是一行行的蔬菜或一幅幅的稻米田,田邊擱置些耕種工具就更好。於是拍攝前一定要實地了解農田和周邊環境狀況。跟農夫打個招呼,道明來意,看看可不可通融拍攝。得到批准後,再找構圖合理的自然場景,若田上架設著大型的瓜棚,網棚、甚至膠膜農棚,這些東西都太巨大,太不自然,應該盡量避開。

瞓身攝影也是生態攝影的基本 © 馬屎
瞓身攝影也是生態攝影的基本 © 馬屎

選好安全而又適合的場景,就要在天黑前到達,並預備好所有器材,原因是螢火蟲爆發的時間,通常在日落之後兩個小時內發生,天已黑上才到達拍攝地點,就等於白白浪費寶貴的拍攝時間。

另外,想要拍到成群的螢火蟲閃飛,本港主要是在3月至9月,這段時間蚊蟲極多,攝影師不能使用驅蟲劑,因為會把同樣是昆蟲的螢火蟲嚇跑。春、夏季又濕又熱,就是夜晚亦能叫人汗流浹背,好不舒服。要拍到好畫面,攝影師不但不能動氣,更要學懂享受自己的「酸宿爛臭」。

跟一般生態題材一樣,螢火蟲出現的日子和數量都非常飄忽,不易預測。攝影師需要背著重甸甸攝影器材,步行進出郊外,抱著即使苦盡不一定會甘來的心情,陶醉在那種患得患失的藝術創作心情之中,默默地拍攝。

農田上的螢火蟲生態 © 馬屎
農田上的螢火蟲生態 © 馬屎

陶醉還陶醉,若果時間緊迫而錯過一些片段,隨時要等一年之後才能補拍。最怕就是辛苦了一段時間,最終都是因為片段不理想、動物的數量或動作不似預期而終止拍攝。業餘興趣還可以,若是要履行合約的話,就可能要承擔違約的責任。

為生態保育磨劍

從一般的攝影師變為生態攝影師,除了要有相當的攝影技巧之外,亦要不停嘗試新的表達方式來鍛鍊拍攝技巧,務求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對於各種生態和生物的特點要了解透徹,輕易就能拍出牠們的特徵。又要有預測牠們下一歩的動作知識,一面拍一面不停構思,以被攝對象的視覺攝取畫面,利用鏡頭為牠們說故事。

廣東米蝦。生態攝影其中的價值,是讓人感受到生物的美態,帶動他們從欣賞到關心。© 馬屎
廣東米蝦。生態攝影其中的價值,是讓人感受到生物的美態,帶動他們從欣賞到關心。© 馬屎

這個程度的投入,有時會不自覺把自己放在自然的危險之中,然後經驗跟死亡擦身。但面對死亡能令生態攝影師升華,慢慢對自然產生敬畏和謙卑。由於涉及生和死,動物攝影往往成了攝影師生存的信仰或使命,通過具感染力的畫面,告訴大眾,生命為何珍貴,自然、各種動植物和人類之間那種不可分割、互相影響的唇齒關係,為何值得我們每一人去學習、珍惜和守護

前輩曾說: 「拍野生動物,吃苦是前提,是必要條件,重點是要記緊,為何甘心吃苦。」

有關【自然保育Slasher】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的話:「從事保育工作至今已經超過20年,現在是自然保育的『Freelance Slasher』 。這些年,差不多每一個崗位都做過。在世紀疫症肆虐全球,人類正停停、想想自己往後的生態角色的難得機會下,我加把勁,期望以經驗跟大家深入探討,期望工作賺錢同時,又可以檢視這些保護地球的自然『筍工』,如何達到目標,並從中去蕪存菁,改善技術提升知識,也算是『自肥地』繼續把這些工作做好。」

閱讀更多:【自然保育Slasher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