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春天沉默 足不出戶傾聽鳥鳴蟲叫
美國作家Rachel Carson筆下的《寂靜的春天》,因人類濫用殺蟲劑破壞了生態,本來朝氣勃勃的春天而變得寂靜。疫情蔓延下的香港,要到郊外走走都不容易,自然的聲音就離我們更遠。幸好有豐富的網上資源,令我們足不出戶亦能聽到郊野的風聲水流和不同動物的叫聲,閉上眼睛真的仿如置身野外,亦是在家自學、環境教育的上佳教材。
文章目錄
AK IN KK──記錄自然的聲音地圖
AK IN KK網頁由聲音工程師簡僖進(AK)開發,他以透過紀錄香港大自然的聲音來讓人認識郊野。在聲音地圖上,你可以隨意點擊一個標示的地點,點擊後你不但可以聽到有關地點的環境錄音,還有地點的相片、簡單的介紹、還有紀錄的日期。在聲音地圖內,你可以探索不同山頭、海岸的聲音,只要隨手一按就做到,由大嶼山石壁到偏遠的吉澳,在聲音地圖內都變成咫尺之間。每段錄音就似一個小寶盒,你永遠不知道打開之後會聽到什麼聲音,有時會聽到流水淙淙、有時會聽到鳥鳴蟬叫、有時會聽到遊人嬉戲。聽着AK IN KK的聲音地圖,仿如去了一趟真實的郊遊。
透過聲音郊遊,跟真實的郊遊有什麼不一樣呢?AK就曾在訪問中表示,平時行山,人們都喜歡登上山頂看風景,但有時一個不起眼的轉角,可能有令人驚喜的聲音。換個角度,以聽覺探索自然,可能會讓你體會到不一樣的風光。
AK IN KK:連結

鳥鳴集──鳥語百科全書
鳥鳴可說是最為人熟悉的動物叫聲,香港紀錄得超過550種雀鳥,除了常見的留鳥之外,亦是不少候鳥的遷徙路線必經地,是重要的休息點及中途站。香港觀鳥會網頁上就有「鳥鳴集」,紀錄了香港60多種雀鳥的叫聲,包括市區非常常見、叫聲是「咕咕固」的珠頸斑鳩;亦有花名「升Key雀」的噪鵑。這些都是香港十分耳熟的鳥鳴聲,有些或會令人覺得嘈吵,擾人清夢。
除了這些熟悉的雀鳥,你又知不知道貓頭鷹的叫聲是怎樣?美艷奪目的鸚鵡的叫聲是怎樣?大家不妨試一下在鳥鳴集內搜尋一下領角鴞和亞歷山大鸚鵡,聽聽牠們的叫聲。
鳥鳴集:連結


漁護署蛙蛙──香港蛙類叫聲合集
除了鳥類外,不少蛙類的叫聲都同樣為香港人熟識,住在鄉村的朋友,可能有被此起彼落蛙聲困擾的經驗。著名作家余光中亦曾著有散文《牛蛙記》,記載雨後沙田的蛙叫,他形容牛蛙的叫聲大得似「陰溝裏的地雷」,不但聲大如牛叫,而且整夜不停,令人難以入睡。
其實香港並沒有野生牛蛙,文人筆下的牛蛙很可能是指花狹口蛙。大家不妨在漁護署的蛙類叫聲紀錄中,聽聽花狹口蛙的叫聲,是不是文人筆下的那麼討厭?蛙類叫聲集內包含了香港19隻蛙類的叫聲,例如香港獨有種盧氏小樹蛙,及常見的黑眶蟾蜍等等。蛙類的叫聲對於牠們求偶非常重要,你又能否單憑叫聲分別不同的蛙類呢?
香港蛙類叫聲:連結

香港自然蹤跡地圖──物種分佈及叫聲全公開
單單知道動物的叫聲,但不知道牠們的分佈,又如何去尋找呢?香港自然蹤跡的網頁就可以幫到你了。這個網頁是香港首個自然生態聲音互動地圖網站,由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香港觀鳥會及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共同開發。在互動地圖上可找到大量香港動物的資料,包括牠們的分佈、相片、簡介和聲音紀錄。大家可以在地圖上找找物種比較豐富的地區,例如大埔及北區,就會看到很多雀鳥的紀錄。大家亦不妨找找自己家附近有什麼物種?
跟之前介紹的兩個網頁不同,香港自然蹤跡地圖包括不同物種,除了鳥類、蛙類,你亦可以找到蟬、水牛、獮猴和赤麂的叫聲,趣味十足,十分適合小朋友用於學習自然生態。
香港自然蹤跡地圖: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