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馬屎專欄【事過境遷系列】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

  [事過境遷系列] :不是本地旅遊攻略,也非香港郊遊熱點推介,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精選 6 個香港高生態價值地方,為你撰寫一套非常生態地方誌。馬屎這位資深生態人,不只領航與你共遊這些今日的熱門郊遊地點,還會帶你穿越過往,分享這些高生態價值地方往昔風光與變化,透過文字分享對這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養分。這次細數由農業輔助會到今天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緣起和演化。

深耕於大帽山的一片山坡,種植大量原生樹木來把自己隱藏,在森林之中渡過了一個甲子的寜靜歲月,期間為本地農民和新移民討回尊嚴,同時亦為大自然醫治各種傷創。市民不理解甚至未有聽見,是由於他們從不打鑼打鼓,哇眾取寵,吹噓自己的功績。

 [事過境遷]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呂朗婷
[事過境遷]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呂朗婷

緣起 農民

上世紀 50 年代以前,新界的村民大都栽種稻米,靠牛隻犂田,牛在前行,一面拉犂,一面拉屎,在後「駛」牛的農夫,沒有穿鞋,結果是「一腳牛屎」。在農夫眼中屎就是金,代表農作物有營養,收成有希望。就是面對不穩定天氣、蟲害處處、疫病橫行,有牛有屎就有生機,而「糞」就是米、田和生態共生的關係。

農民雖然讀得書少,但他們對天文地理、養殖和種植技術,以至大自然的生態關係,都十分熟悉。他們知道在蒼天之下只能屈膝,期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結果農夫一般都養成謙卑寡言,一笑置之的性格。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霧中 farm © 馬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霧中 farm © 馬屎

緣聚

回溯 40 年代,國內政局動盪,大批難民逃到香港,當中不少是農民。他們為本地農業帶來重要的勞動力和耕種技術。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來港的農夫,在陌生的土地上就是找到可耕的土地,但種子從何而來?肥料從何而來?農具、一日三餐從何而來呢?

看見農夫生活艱苦,內心躊躇,羅蘭士嘉道理勳爵及賀理士嘉道理爵士深感難過。雖然他們是猶太裔人,跟中華民族沒有血源關係,但本著大家都是人類,應該互相幫助的心,於是找來漁農署提供技術支援,他們就提供貸款作為起動資金,之後甚至送出小雞、小豬和牛隻,期望加快穩定農夫的生活。他們心信「助人自助 」,而人類都是聰明而堅強的生物,只要給他們一點幫助解除燃眉的問題,「自助人助」 是最理想的扶貧方法。

嘉道理兄弟拱 © 馬屎
嘉道理兄弟拱 © 馬屎

農夫是前線生產者,未有收成,沒有收入,所以貸款很重要;有人力和財力之後,易種又受市場歡迎的蔬菜和牲畜品種很重要,於是要有育種團隊;然後,要農夫生活安定,繼續專心耕種,鄉村發展、修橋築路、改善水利很重要。 這些嘉道理兄弟都知道,而且通通都做到。

1951 年成立的嘉道理農業輔助會(KAAA)大力推動鄉村建設和農業發展,期間受惠的農民超過 30 萬,送出的雞超過 120 萬隻。建築工程遍及新界和離島各處。同時亦培育出廣受養殖戶和市場歡迎的「白牛石雞」「白牛石豬」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緣散

可惜,生活得到改善的農夫,大多還是離開了農田轉到城市工作 。成熟的種植技術和適合本地飼養的牲畜品種,慢慢被放棄然後被遺忘。

今天境外有心、好味又昂貴的食材被受追捧。常説本地有質素的土產都已失傳,但原來起碼「白牛石雞」仍活在嘉道理農場。一切隨緣的農業管理方式,順著都市化的洪流,最後只剩下大量刻有「KAAA」字樣的石雕,無數溫情的回憶,和一個沒太多農產品出產的「農場」,不到半個世紀之前那段光輝的農業歷史,跟本地農產名物一起自然地被遣忘掉。

代表賀理士嘉道理的木老鼠 © 馬屎
代表賀理士嘉道理的木老鼠 © 馬屎

緣聚 自然生態

本地耕種文化的精髓是「風水」,主要以「風水林」作為體現。 60 多年前建設實驗農場,已經是新穎的想法,而在一片光禿禿的山坡,以原生植物種植風水林,以穩定農業生產和營造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園景,就更前衛,不免令人摸不著頭腦。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園境 © 馬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園境 © 馬屎

從規劃的第一天,就已經決定從「好風、好水、好生態」作場地設計。於是松樹、杉樹,荔枝、龍眼,桔樹、橙樹,楠樹、櫟樹,吊鐘花、山櫻花,重新栽種的植物,多樣而複雜,期望這片山坡日後能再次吸引雀鳥、動物和昆蟲前來聚居。

農業工作逐漸減少,1995 年「嘉道理農業輔助會」,順其自然改名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除了繼續推廣有機耕種和禽畜養繁之外,更加入動、植物保育和永續生活的元素。之後相繼加入野生動物拯救中心、蘭花微繁殖實驗室、原生樹苗圃、蝴蝶園、猛禽之家、兩棲及爬蟲館等生態保育及自然教育設施。兩棲爬蟲專家、魚類專家、蝙蝠專家、飛蛾專家、植物專家、蘭花專家等專家學者相繼加入,組成前所未有的強大保育團隊,一時無兩。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拯救亞洲龜 © 馬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拯救亞洲龜 © 馬屎

生境復育、生態調查、環境保育、拯救受傷及瀕危生物等工作,全力開展,積極、專心、默默為本地的自然生態填寫數據。強大的保育力量甚至可以往外輸出,在大陸各地和亞洲地區,協助進行各種自然保育工作。

今天在國家地理頻道都甚少提及的專業保育陣容,在 20 多年前的香港已經組成。多年來在保育上的貢獻,跟推動農業發展一樣,沒有太多專題報導或成果發佈的新聞。縱使名字上加了「植物園」,但仍是嘉道理,低調作風依然。

認識裸買重用回收

指南內含裸買地圖、重用與回收貼士,幫助大眾培養環保生活新習慣!

免費下載環保指南

一念

大眾社會不清楚,他們每年投入至少 8,000 萬、 園內有博士、碩士名銜的員工很多、被拯救或接收的野生動物已經突破 6 萬隻,如此行事的原因,是由於以「大眾與環境和諧並存」是嘉道理農場使命,而自然保育機構做自然保育工作是份內事,因此,沒有什麼可以自誇?抑或覺得現在所做的保育工作,仍未達到「理想」水平,因此無法自誇?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的猛禽放飛解說 © 馬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的猛禽放飛解說 © 馬屎

但見今天的推廣文化,習慣就是在計劃未正式開始之前已經在社交媒體大事論述,為吸引大眾的注意力而無所不用其極。而嘉道理仍沿用一切「隨緣」的低調作風,行有麝自然香的路線,跟現今大眾理解、吸收新知識的習慣相距甚遠。坊間不清楚嘉道理農場除了養雞、養豬、種菜之外,原來還做了大量保育工作,實屬正常。大眾對於這片樹林,除了知道有櫻花和罕有雀鳥之外,並不了解當中劃時代的生態建設工程,甚至在 2016 年無法在保育的專業角度,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 的實踐,亦是意料之中的無可奈何。(延伸閱讀:10個保護自然的事實,迎接年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 CBD COP15)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豬舍 © 馬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豬舍 © 馬屎

全球暖化、生物數目鋭減、冰層溶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增加、2019 年冠狀病毒肆虐.....等由人類活動引致的自然問題,是否憑道理說句:「人人奉行永續生活的世界,既彼此敬重,亦尊重大自然。」 就能紓解?以恢復民生為己任的農場用建設;以收復被砍伐的山野為目標行「復育工法」;以了解本地自然生態為工作用各種普查方法,其實都已經不是自然的東西。

一次又一次保持緘默,這可能是從前做事最理想的中庸之道,但今天生態保衛戰一次又一次的失守,真的要繼續順其自然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場內舊建築 © 馬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場內舊建築 © 馬屎

【事過境遷系列】的初心:那些年跟朋友在香港各處闖蕩,上山下海、賞花賞樹、觀鳥尋蟲。30年前的山、水、海岸跟現在的不盡相同,動、植物亦不太一樣。翻查昔日高生態價值地方的資料,當中的變遷真不少。雖然都已成為歷史,是好是壞,牽涉什麼人什麼事, 大都已無從稽考,但若果將當中的點滴梳理,成為可供參考的史料,必定對這片土地往後的發展有所裨益。閱讀更多:[事過境遷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