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力量同幻想!嚴選10大綠色生活新主意
無論是運用實驗性新科技,抑或只是一些簡單的做法,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直用創意,去尋找跟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方法。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些巧妙的綠色生活好方法。
如何跟大自然和諧共存?我們都意識到,現時的生活方式正在傷害地球。為了地球的將來,我們必需作出集體的改變。無奈是壞消息天天都多,需要採取的行動則更多,這樣的狀況實在令人沮喪。
無論是在城市裡運用新科技,或是在郊區採用可持續發展的農耕方法;全球人民正努力運用創意的方式,令這世界變得更好。
以下的例子告訴我們,綠色的將來是有可能的。有些想法可能仍處於實驗階段,有些則比較像是用來打開話匣子的小噱頭,多於可大規模運用的解決辦法。但它們都提醒着我們,只要願意運用創意,去重新想像一個更好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要重獲希望,我們得運用想像力。

文章目錄
夜光單車徑
在波蘭北部的瓦爾米亞地區利茲巴克(Lidzbark Warmiński),以單車代步是件很安全的事。這條實驗性的單車徑,會在白天吸收陽光,再在漆黑中發光,為夜晚踏單車的人照明,令道路變得更安全。單車徑以藍色發光物質製造,那些像水晶的微細粒子,會從陽光中汲取能量,再慢慢發光將能量釋放,原理跟貼在天花的夜光貼紙很相似。這條單車徑的損秏及耐用程度,現時仍在測試當中。

帶來光明的每一步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純粹是走走路,也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在當地 Connecticut Avenue Overlook 公園,路面有一些特製地磚,會採集行人走路產生的能量,並以此為戶外街燈發電。這計劃由當地政府及環保科技公司合作而成。

「藻」起的大廈有電用
全球首棟以藻類發電的大廈位於德國漢堡。這棟名為 BIQ(Bio Intelligent Quotient)大樓的「外牆」,養有活生生的藻。這些藻類不單能產生可再生能源、煲水,更可為大廈遮蔭。

新加坡超級樹
這些外型像大樹、名為超級樹(Supertrees)的建築,實質是一棟棟的垂直花園。位於新加坡的超級樹,能以太陽能發電,同時是附近溫室的排氣系統,並可收集雨水。

太陽能充電三輪車
在墨西哥城的特拉瓦克(Tláhuac),綠色和平墨西哥辦公室跟當地工程師合作,推出一款電動三輪車的原型。該電動車的電池,可在太陽能發電中心充電,是個幫助當地居民實現零排放的好辦法。

「風葉」發電
這創新的可再生能源裝置名為「風樹」(Wind Trees),是可在城市內運作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外型如其名像一棵樹,樹上的 72 塊「葉」就是風力發電機。「風樹」的樹幹和樹枝以鋼鐵製,它們在低至每小時 4.5 英里的風力下仍可運作。
雖然它們所產生的能源比常見的風力發電機少,但勝在外型夠搶眼,能提醒我們環保能源並不遙遠,只待我們將它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這些「風樹」在 2015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期間,被設置於巴黎近郊勒布爾熱(Le Bourget)。

天空之林
名為「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的這棟住宅大樓,由意大利設計師史蒂法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操刀,位於意大利米蘭新門區(Porta Nuova)。大樓的露台上種滿大大小小的樹木,目的是要創造一個能讓人類和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的環境。

城市農耕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居民,在土地非常有限的大城市中進行「城市農耕」。當地居民在方便和容易去到的地方耕作,令他們在石屎森林中仍能找到跟大自然聯繫起來的空間。

「Bee for Bus」巴士站
這個太陽能巴士站名叫「蜜蜂巴士站」(Bee Bus Stop),設置於英國多個城市中。巴士站頂種植的多種野花及景天屬植物(Sedum plants,類似香港人所指的多肉植物),都帶有豐富的花蜜,深得蜜蜂和其他會傳播花粉的昆蟲喜愛。

可持續漁業社區
在泰國 Khan Kradai Bay 的社區,居民同意以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捕魚。他們會採用特定的工具及方法,去捕捉特定種類的魚。居民亦會幫忙進行保育,包括為海洋生物設置「魚類小屋」之類的育幼場,以及在繁殖季節設有休漁期。

除了上述的太陽能充電三輪車,綠色和平各地辦公室一直致力提出創新而可行的環保方案,不論是研發革新全球的環保製冷技術 Greenfreeze 保護臭氧層、在泰國發起眾籌改裝太陽能醫院,以至於香港試行「唔該借借」重用餐具社區實驗,你我一起敢想敢試,實現可持續未來!
- 我們現在能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