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明日戰記》影評沒有告訴你的事 污染來襲如何拯救地球?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華嘉昌

上月底正式於香港上畫的電影《明日戰記》,未上映已經是城中熱話,無論是 4.5 億元的超高投資額、CG 特效、演員選角、劇本情節,甚至是總監製古天樂本人,都成為討論焦點。

可惜這套電影的主題思想卻差不多沒有人提起,原來《明日戰記》是港產片中極少數以環境污染為背景的劇本,有些金句與彩蛋亦描繪了人類在災後世界的生活。片中有關環保和氣候問題的隱喻,你又看得出多少?

《明日戰記》最為矚目的,可說是逾 4.5 億元的投資額,以及超長製作期,單單後期製作就用了 4 年。可惜筆者對科幻動作片不感興趣,就連 Marvel 大片都不能令我心動,加上看過惡搞版 YouTube 短片《尋日戰記》,每當看到劉嘉玲出場時,都會聯想起惡搞版中的豪媽(演員蘇致豪)。為免令嚴肅的戰爭情節都變搞笑,建議大家先看正劇後,才到 YouTube 看惡搞版《尋日戰記》。



!!以下含劇透!!



災後世界會出現嗎?

電影開場出現一個藍藍的地球,泰來(古天樂飾)跟女兒思思說:「你睇以前嘅地球係唔係好靚?」這一幕已經開門見山帶出全劇主題:環境污染。

《明日戰記》的世界觀是一個未來的地球,這時候各種污染已經達到極致,不但有嚴重的空氣污染、水污染、氣候變化、過度工業化,還有戰爭帶來嚴重破壞。因為空氣質素太差,已威脅人類健康,泰來的女兒思思也因此早夭。人類只能夠在能淨化空氣的天幕之下生活,不能自由活動,就連食水也要等降雨後、政府從水塔發放。即使科技發達,但天然資源短缺。

電影中的未來世界因為空氣污染,人只能生活在有淨化功能的天幕之下。 © Lu Guang / Greenpeace
電影中的未來世界因為空氣污染,人只能生活在有淨化功能的天幕之下。 © Lu Guang / Greenpeace

電影中人類的聚居地名為「B16」,創建於 2050 年後,2050 這個年份聽來耳熟?原來 2050 年是《巴黎協定》中,世界各國共識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希望藉此制止全球暖化帶來的禍害。不少國家都希望透過本地立法來實現 2050 碳中和,包括法國、德國、丹麥及匈牙利等等。

香港政府亦於去年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 》,希望在 2050 年前達至碳中和。2050 年距今只有二十多年時間,現時全球每年還排放着達 340 億噸二氧化碳,到底我們能否趕及完成碳中和的目標?生活在天幕下的災後世界,是不是真的會出現?

《明日戰記》的製作團隊就邀請了前天文台台長梁榮武教授拍片,大談氣候變化問題。梁榮武在訪問中強調,我們不應該問電影中的天然災禍會不會發生,因為這些災害已經正在發生,問題只是有多嚴重──《明日戰記》的災後世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警示,必須為氣候變化立即行動

延伸閱讀:唔只香港好熱 2022 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簿

港府去年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 》,以 2050 年達到碳中和為目標;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促請當局加強減碳措施,追上國際步伐。 © Greenpeace / Yan Tang
港府去年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 》,以 2050 年達到碳中和為目標;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促請當局加強減碳措施,追上國際步伐。 © Greenpeace / Yan Tang

潘朵拉隱喻的兩難

災後世界當然慘不忍睹,但禍不單行,一顆外星隕石墜落地球,並生長出一棵破壞性極高的外星植物,名為「潘朵拉」。導演吳炫輝在訪問中提到,潘朵拉是非常矛盾的植物,它一方面會不停生長,推倒及破壞所有城市;但另一方面,它可以淨化空氣,那麼人類就不用在天幕之下生活了。

這個設定彷彿比喻了人們面對環境問題時的矛盾心情:「我們是不是要放棄舒適的現代生活模式,才能拯救地球?」而片中的科學家沒有摧毀潘朵拉,亦沒有任由它生長,而是選擇改變它的基因,令它不會造成破壞之餘,亦可以利用它淨化空氣。

這種奇想令人想起早前另一部有關環保議題的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千萬別抬頭》中的科學家面對隕石襲地球,他們不單沒有打算摧毀隕石,甚至想將隕石炸碎,然後將碎片中珍貴的稀土回收。這行動盡顯人類的貪婪,最後行動失敗,他們亦因貪婪而滅亡。

延伸閱讀:《千萬別抬頭》影評:瘋狂黑色幽默 隱喻氣候危機

即使科技可以緩解環境問題,但說到底還是需要從個人層面做起,在生活上減用、減廢、節能。 © Constantinos Stathias / Greenpeace
即使科技可以緩解環境問題,但說到底還是需要從個人層面做起,在生活上減用、減廢、節能。 © Constantinos Stathias / Greenpeace

雖然在《明日戰記》中,主角們成功改造潘朵拉,造就美好的明日;但現實中,我們不能妄想會天降潘朵拉來解決環境問題。潘朵拉代表了貪婪,亦暗示了人類如不減少物質生活的追求,對地球所作的破壞亦不會停止。即使科技可以緩解環境問題,但說到底還是需要從個人層面做起,在生活上減用、減廢、節能。

延伸閱讀:酷熱天氣屢破紀錄,慳電環保貼士提提你

認識裸買重用回收

指南內含裸買地圖、重用與回收貼士,幫助大眾培養環保生活新習慣!

免費下載環保指南

「天幕就係我,我就係天幕。」

今年 7 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佈享有健康環境是一項基本人權,被外界視為重要里程碑;雖然決議大比數通過,但有部份國家在表決中棄權,也帶來了隱憂。應對環球問題如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多國同時協作努力,但各國過去對減碳議程的願景不一,令國與國之間的協議與合作更難達成。

延伸閱讀:「清潔、健康環境屬基本人權」聯合國決議的作用?

同樣地,在電影中位高權重的角色,面對危機時亦未能齊心協力,就像李昇(張家輝飾)作為一位戰功顯赫的少校,一心維護自己建造的天幕,不希望改造潘朵拉的任務成功,而令天幕失去作用。當鄭重生(劉青雲飾)質疑李昇暗中破壞行動「只係為錢」的時候,李昇以擲地有聲的一句對白回應:「天幕就係我,我就係天幕。」令人反思這些位高權重的人,着眼的未必只是利益,他們的決定可能是基於個人的執念、對權力的戀棧及其他政治原因。

這些舉足輕重的少數人,足以影響地球的命運,而作為無權力者的一般市民,我們又有沒有方法監察政府、表達訴求,為自己的未來發聲?

各國之間的合作,對於應付氣候變化、守護你我與下一代未來至為重要。 © Chanklang Kanthong / Greenpeace
各國之間的合作,對於應付氣候變化、守護你我與下一代未來至為重要。 © Chanklang Kanthong / Greenpeace

結局真係有得揀?

「結局係由自己決定。」這句說話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劇中重複。面對悲慘的災後世界,人類只是在地球上苟延殘喘,沒有人對未來有什麼希望。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也許不少人已抱悲觀心態面對。

事實上,「結局係由自己決定」,並非只是口號。不少國家在積極的環保政策下,已成功減少碳排放,以美國為例,在 2007 年碳排放達至高峰後逐步回落,2021 年的碳排放回落至接近 80 年代的水平。市民可以在生活中減廢減排,並監察政府落實環保政策──地球的結局,由我們的行動所決定。

只有實質的行動,才可以決定地球的結局。 © Johanna de Tessières / Greenpeace
只有實質的行動,才可以決定地球的結局。 © Johanna de Tessières / Greenpeace

延伸閱讀:
《緣路山旮旯》電影 6 大必去本地靚景 談情之餘睇盡香港城市發展
【和你講氣候變化】系列

相關標籤:

環境新聞氣候污染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