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節氣有時】2023 年 8 月:立秋、處暑「秋老虎」出沒 地球燒滾,哀我鯨落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我這晚熱辣辣……二十四節氣的循環走到秋季了,這個 8 月,我們迎接立秋和處暑,正是爭秋奪暑之時。農曆七月且在月中開始。即使你沒有七夕慶祝七姐誕的習慣,但多少會為意民間所言「鬼門關大開」的某些禁忌。其實鬼節又有咩可怕,現實有更多更驚心的事:布氏鯨於我城水域來又「去」了;全球暖化已歿,地球進入沸騰燒滾時代!

地球燒滾!全球沸騰時代來到

地球燒滾的程度,全球暖化已不足描述,全球沸騰時代來臨。當冰川與海冰加速消融,何止夏蟲不可語冰,我們的下一代也許不見冰。 © helen yip
地球燒滾的程度,全球暖化已不足描述,全球沸騰時代來臨。當冰川與海冰加速消融,何止夏蟲不可語冰,我們的下一代也許不見冰。 © helen yip

執筆之時,心緒不寧。這個二十四節氣的系列專欄,說的是天文、氣象、自然與我們的關係,而根據國際間的科學數據,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 2023 年 7 月 27 日的發言,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的時代[1]!地球燒滾的程度,「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已經不足以描述

古特雷斯當日預警, 2023 年 7 月的氣候數據會全面打破紀錄(此刻科學家已經肯定[2])。他鄭重宣告,氣候變化將帶來可懼、悲慘的後果,而這只是開端:孩童給暴風雨捲走、火災烈焰令家庭流離避走、工人在酷熱天氣中倒下(甚至懷疑因而喪命[3])。他敦促所有國家爭取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同時在 2040 年前停止石油和天然氣擴張,並逐步淘汰煤炭[4]

同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2022 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亞洲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加劇。2022 年亞洲洪水和旱災交替發生,摧毀人們的生活和生計;受洪水最嚴重損害的,依次是巴基斯坦(超過 150 億美元),中國(超過 50 億美元)和印度(超過 42 億美元);而去年中國亦因長期乾旱,影響了水電供應,據估計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 76 億美元[5]

可嘆的是,大家對此的關注、討論,遠不及兩齣大熱荷里活電影熱切[6]。你會像我同感如熱鍋上的螞蟻嗎?期望與大家共勉,對氣候災難、氣候不公繼續在意,不要成為溫水中的蛙,地球急切需要更多氣候行動,讓我們一起對抗麻木和無力感。古語夏蟲不可語冰,是指與生長夏天的蟲很難談論冬天的冰,比喻人囿於見聞、知識短淺。放眼這個世代,海冰加速融化,會否好快有一天連人也不懂得冰為何物?

鯨來鯨落 不要讓布氏鯨白白死去

在全球沸騰時代,極端天氣新聞大幅佔據頭條,希臘的熱浪和大火、北京洪災的恐怖景象[7],源於現代人類將本來生生不息的星球變得七勞八損。身處香港,布氏鯨現身西貢,終成我城海上亡魂,更令人激動、心傷非常。不願憤怒、謾罵,思考下不難會發現,很多人並未意識自己的行為可以是地球升溫、鯨魚之死的幫兇。一個錢幣有兩面,守護氣候和生態,也可以由廣開學習知識之門,減少無知開始。

生活中為環境想多一點、做多一點,自備水樽,減少外賣,就能最直接減少即棄用品消耗。暑期進行水上活動,選擇對海洋友善的防曬用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干擾不侵害海洋生物和牠們的生活環境,皆是守護海洋之舉。

相信閱讀此文的朋友,都有愛護自然與環境之心,就讓我們感染更多身邊的家人、朋友,加深認識周遭的自然萬物─因為多了解,自會在乎多一點,懂得珍惜,不期然付諸行動去守護。

不要做井底之蛙和接受溫水煮蛙,讓我們感染更多人認識自然萬物,相知相守,期望香港的海洋生態生生不息,別讓布氏鯨白白死去。 © helen yip
不要做井底之蛙和接受溫水煮蛙,讓我們感染更多人認識自然萬物,相知相守,期望香港的海洋生態生生不息,別讓布氏鯨白白死去。 © helen yip

立秋:盛夏餘熱未散 寒蟬本不噤聲

步入陽曆 8 月,有秋季第一及第二個節氣,「立秋」和「處暑」。雖然暑氣漸漸收斂,但盛夏餘熱未散,立秋的熱度僅次於小暑及大暑。有云「立秋不是秋,秋在處暑後」,所以民間有「秋老虎」之說,中醫也會將立秋到秋分間的日子稱為「長夏」[8]

古人觀察四時物候,累積智慧編制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一季,四季一年,當中得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每候相對應一個物候現象,稱之為候應。

上文說過,經歷盛夏,立秋剛至,暑氣難消,但畢竟季節轉移,立秋「初候,涼風至」,一早一晚有清涼之感;「二候,白露生」,早晚溫差漸大,夜間濕氣到清晨,在地面形成白霧;「三候,寒蟬鳴」,夏末秋季活躍的寒蟬繼而出現。

講到蟬,耳蝸頓時響起夏日嘹亮的蟬鳴,以至聯想到「噤若寒蟬」、「寒蟬效應」等詞彙。倒是在了解秋初這個節氣,方知道世上真有「寒蟬」,牠們分佈在香港以至東亞廣泛地區。《維基百科》頁面[9]參考過科學文獻,有這樣的說明:「寒蟬學名 Meimuna opalifera,活躍期是每年 8 到 10 月。陰晴皆鳴,鳴聲似鳥鳴而悅耳」─原來,寒蟬本性會發聲!

寒蟬 (Meimuna opalifera),請按圖細聽其鳴叫。(摘圖自《維基百科》短片,作者:The Nature Box )
寒蟬 (Meimuna opalifera),請按圖細聽其鳴叫。(摘圖自《維基百科》短片,作者:The Nature Box )

氣候政策須以人為本

攜手促請政府提高酷熱天氣下的戶外工作保障,消除「氣候不公」。

聯署加入氣候行動

處暑:三伏天跨越四節氣 酷暑始盡

「立秋」後有「處暑」。「處」有止、退之義。立了秋,暑氣開始退去,故曰「處暑」。處暑的三候,又有自然愛好者值得參考的「候應」:一,鷹乃祭鳥,二,天地始肅,三,禾乃登。

還記得小暑三候中「鷹始鷙」嗎[10]?鷙音誌,指幼鷹初現猛禽本性;隨着成長,獵殺技能到處暑初候變得老練,因其獵食習慣會先將捕獲的禽鳥陳列,古人將此習性擬人歸納,如祭拜充滿儀式感。到處暑二候,蕭剎的秋日氣象開始來臨,氣溫整體有下降趨勢;所謂五穀豐登,登即成熟的意思,三候意指禾本莊稼飽滿盈盈。

提防中暑的前提下,欣賞這位朋友自在地享受陽光青草綠樹藍天白雲。 © helen yip
提防中暑的前提下,欣賞這位朋友自在地享受陽光青草綠樹藍天白雲。 © helen yip

到了秋季第二個節氣,較北部的地方會感受到秋意,但身處亞熱帶的我們,繼續受到夏季季候還有颱風天的影響,「秋老虎」盡顯威力。正如本欄上月分享[10],一年最酷熱的時期在於「三伏天」,跨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伏天到了「處暑」才步近尾聲。

【節氣有時】2023 年 8 月小筆記

立秋在 8 月 8 日(農曆六月二十二日)
立秋「三候」—— 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處暑在 8 月 23 日 (農曆七月初八)
處暑「三候」—— 初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又稱乞巧節,在 8 月 22 日

民間流傳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關大開,直至月底才關上。 2023 年「鬼節」由 8 月 16 日至 9 月 14 日;不少香港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盂蘭正日,但也有於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慶祝(今年是 8 月 30 日)

農曆鬼月 宜七夕觀星、盂蘭祭孤

農曆月份,除了正月,最多人在意的,要數到七月。今年農曆七月初一是 8 月 16 日。對充滿禁忌的「鬼月」,大家也很多想像,先不要疑心生暗鬼,可記得七月還有牛郎織女相會時?

七月七日「七夕」,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古時社會男耕女織,此日女子會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謂之「乞巧節」,習俗歷史源遠流長,且流傳到日本和韓國。雖然近年多了中式情人節的包裝,現今香港社會還是少見慶祝七夕,如果你有認識長輩或者老街坊「拜七姐」的話[11],不要錯過見證甚至參與。拜祭禮儀中會奉上豐盛瓜果,兩年前本欄寫過七姐果,發覺不少讀者對這種又稱「蘋婆果」的時令果品和本土植物很好奇,文中也介紹了與之外觀相近的假蘋婆,在此再分享這篇應節文章

7 月底 8 月初,蘋婆樹果子滿樹,成熟的蘋婆果落在地上,果實形狀如栗子。這就是老一輩用來烹調和用於七夕節慶的七姐果。© helen yip
7 月底 8 月初,蘋婆樹果子滿樹,成熟的蘋婆果落在地上,果實形狀如栗子。這就是老一輩用來烹調和用於七夕節慶的七姐果。© helen yip

杜牧的《秋夕》詩云:「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秋季節氣到臨,早晚涼,大氣較澄明,實宜觀賞天象。我不懂找看織女星,不過清亮晚空下,即使這個城市光害嚴重,放空留意,還是可以抓到點點星光。這個七夕,不妨觀賞夜空,在城市生活中珍惜大自然賦予的曼妙。

這個世代的「鬼節」,滲合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的元素,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都有人視為正日。香港多區舉行數十年的傳統盂蘭勝會,卻是大致平均分散整個七月,其實又體現香港人務實講效率的精神。因為勝會牽涉搭棚、做神功戲,還有大型紙紮祭品,師傅、戲班人手有限,於是各區默契地將會期分散,以確保區區妥當舉辦。疫症前數年,開始追隨不同區域的盂蘭勝會,節慶處處色彩斑斕令人目不暇給,濃厚的地區歷史、人情習俗流傳,更是其價值所在。最令人有感召的,是整個祭節重視普渡布施無主孤魂,那種惠及眾生的精神,很值得更多人去感應和效法。

如果更多人可感染到大愛精神,而且不只關心往生的,還想及我們下一代的未來,世界該會美好些,地球或可退燒吧。或者你會覺得我想得太美、不切實際,那麼接下來的想法會否貼地一點?這個盂蘭,我會為死去的布氏鯨燒香超度,也為世界各地的氣候災民祈福。

【節氣有時】系列
「二十四節氣」 2016 年獲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這套中國曆法中精深的時令系統,糅合天文、地理、氣候、物種、農耕、習俗的學問,值得我們用心應用。邀請你與我在日常中、親親大自然時,對應二十四節氣,多一番觀察與思考!2023 年,此專欄將按每月的節氣,與你縱遊香港自然界,一起感應節氣有時,自然有序。

參考:《二十四節氣 常識一本通》 張超編著 龍圖騰文化出版發行

[1] 聯合國新聞《聯合國秘書長:最熱7月標誌著“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經到來”》(原文簡體字)
[2] Earth.org "World Sees Hottest July in History Amid Record High Land and Ocean Temperatures"
[3] 香港經濟日報《【天氣酷熱】極端酷熱天氣下2死 前台長:高溫危害健康憂會有更多致命意外
[4] UN News "Hottest July ever signals'era of global boiling has arrived' says UN chief"
[5] 聯合國新聞《氣象組織:亞洲氣候變化影響在加劇
[6] 筆者只是對氣候危機肉緊,無意貶抑電影《Barbie 芭比》和《奧本海默》。在此推薦延伸閱讀,《Barbie 與奧本海默:平行電影時空 警世存亡威脅
[7] BBC中文《颱風杜蘇芮:「半世紀最大暴雨」已致北京河北20人死亡數十人失蹤
[8] 香港中醫學會:長夏養生,健脾除濕
[9] 維基百科《寒蟬
[10] 綠色和平《【節氣有時】2023 年 7 月:小暑、大暑多喝水 「熱在三伏」夏天會中伏?
[11] Hong Kong Memory 《七姐誕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