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4 mins

一位潛水員的自白:鯊魚是海洋守護者

作者: 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數碼項目主任Jack Bullett

長久以來,電影等主流文化描述的鯊魚是凶猛掠食者,令很多人心生畏懼。其實牠們不時成為人類捕撈行為中「混獲」的犧牲品,甚至因魚翅等製品需求而遭血淋淋割鰭棄身,卻持續背負惡名,連帶維持海洋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的功用也遭忽視,更有約三分一物種瀕臨滅絕。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數碼項目主任Jack Bullett,分享他從又愛又恨,到與鯊魚共游大海的心路歷程。

從小我就對鯊魚既着迷又害怕。每逢「鯊魚週」(Shark Week,不少歐美國家均會為此製作特備節目),我總會目不轉睛追看電視節目。「Jack,你又要發噩夢了!」媽媽會警告我,但我始終緊盯螢幕。

然後每次來到海邊,我總擔心遇到這些完美的海洋掠食者(相信很多人都感受過類似的恐懼)。這種畏懼感一直持續到廿多歲,直到我開始水肺潛水(scuba diving)。

長尾鯊的尾巴佔體長一半,是捕獵魚群時的利器;雖然外貌嚇人,但身為食物鏈頂級獵食者,牠們鮮少主動攻擊人類。 © Steve De Neef
長尾鯊的尾巴佔體長一半,是捕獵魚群時的利器;雖然外貌嚇人,但身為食物鏈頂級獵食者,牠們鮮少主動攻擊人類。 © Steve De Neef

因為驚嘆 很快不再恐懼

人生第一次和鯊魚相遇的當下,我不得不承認很害怕,甚至確信牠一看到我,便會發動攻擊。驚奇卻很快驅走了恐懼──鯊魚我行我素地暢泳,對我絲毫不感興趣。牠的動作如此優美,使我從那一刻起深深着迷;我再也不怕鯊魚,每到任何地方都想尋找牠們的蹤跡。

長尾鯊(Thresher Shark)是我潛水時遇過最大、最「可怕」的鯊魚。這種神奇動物有一條長尾巴,利用它擊昏魚群,獵物便手到拿來。那條長尾鯊身長約4米,想當年12歲的我肯定嚇到失魂落魄,如今卻興奮如置身天堂。

目睹這些壯麗動物近在眼前,時間彷彿靜止不動。即使我越界並闖入了牠的家園,鯊魚卻沒有展現任何攻擊性,也使我深感謙卑。

鯊魚分佈於全球海域,種類繁多、體型差異極大,有超過12米長的鯨鯊,也有僅17厘米長的侏儒角鯊;有的是肉食者,有的只濾食浮游生物,圖為黑尾真鯊。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鯊魚分佈於全球海域,種類繁多、體型差異極大,有超過12米長的鯨鯊,也有僅17厘米長的侏儒角鯊;有的是肉食者,有的只濾食浮游生物,圖為黑尾真鯊。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與鯊魚的情意結,不代表我會隨意跳進大海偕大白鯊同游,但牠們很多時被刻板定型,實在有欠公允。每天,成千上萬潛水者與鯊魚暢快同游,與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鯊魚可說是世界上被誤解最深的動物之一。

牠們應該更怕人類

單論數據,鯊魚的奪命風險比雷劈或失足更低;反觀鯊魚似乎大條道理害怕人類──根據統計,人類每年殺死約1億隻鯊魚,即平均每小時殺死11,415隻鯊魚;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約有三分之一鯊魚物種(sharks & rays)瀕臨滅絕。

漁船為了捕撈吞拿魚等物種,佈下天羅地網,鯊魚卻往往成為「混獲」(bycatch)對象而魂斷大海。2019年,綠色和平研究團隊發現,北大西洋漁船每年捕捉多達2.5萬隻瀕危鯖鯊(mako sharks);這些漁船本意是捕撈劍魚,殺害的鯊魚數量卻是劍魚的4倍。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在印度洋見證鯊魚「落網」的殘酷景象──印度洋每年有10萬隻鯨豚及鯊魚因人類捕撈方式而死,目前約三分之一鯊魚物種瀕臨絕種。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在印度洋見證鯊魚「落網」的殘酷景象──印度洋每年有10萬隻鯨豚及鯊魚因人類捕撈方式而死,目前約三分之一鯊魚物種瀕臨絕種。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一直以來,魚翅是鯊魚成為漁民獵物的主因(因此牠們不時遭割鰭棄身;事實上,魚翅的營養價值並不高,只有蛋白質及脂肪),因此亞洲地區往往被視為鯊魚瀕臨絕種的罪魁禍首。不過,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瀕危鯊魚的肉亦被奉上英國餐桌,而鯊魚亦被廣泛製成營養補充劑、寵物食品、保濕用化妝品等產品

亞洲許多地區因為對鯊魚鰭製成的「魚翅」存在迷思,大量消費魚翅,成為鯊魚瀕臨絕種的禍首之一。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亞洲許多地區因為對鯊魚鰭製成的「魚翅」存在迷思,大量消費魚翅,成為鯊魚瀕臨絕種的禍首之一。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為了海洋健康 你我需要鯊魚

鯊魚在地球上把血脈延續了4.5億年,比你我存在的時間長得多(甚至比恐龍早上兩億年,當時還會以樹木為食)。身為位處食物鏈頂端的頂級掠食者,牠們幫助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清除弱小和患病的生物,並與其他掠食者競爭,有助創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沒有了鯊魚,生態系統將失去平衡,並開始崩潰瓦解。

鯊魚位於食物鏈頂端,對維持生物多樣性與海洋生態系統平衡有重要影響;海洋若失去鯊魚,生態系將失去平衡。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鯊魚位於食物鏈頂端,對維持生物多樣性與海洋生態系統平衡有重要影響;海洋若失去鯊魚,生態系將失去平衡。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我從潛水學到的其中一課是,鯊魚可謂珊瑚礁健康與否的活指標。潛水時若看到很多鯊魚,表示當地通常擁有充滿生命力的健康珊瑚礁;可惜時至今日,在世界很多地方潛水,看到一條鯊魚已是幸運萬分。

如何守護鯊魚?把握全球海洋公約契機

健康海洋是抵禦氣候危機的最佳防線之一,而沒有鯊魚就沒有健康海洋。那麼我們可以從何做起?只要給予足夠喘息空間,海洋可以展現頑強無比的復原能力,但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公海受到保護,免遭破壞性漁法、石油鑽探等商業活動傷害。

過去兩年,綠色和平一直致力推動為全球至少30%海洋建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s),阻隔任何破壞海洋的人類活動。而這個守護海洋的重要里程碑,有望透過《全球海洋公約》實現。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正在印度洋考察,為推動全球海洋公約蒐集科學依據。 © Maarten Van Rouveroy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正在印度洋考察,為推動全球海洋公約蒐集科學依據。 © Maarten Van Rouveroy / Greenpeace

繼2019年展開從北極到南極的跨年船艦之旅、揭露奇妙生物的神秘面紗與其面臨的眾多威脅,凝聚數以百萬計海洋守護者的力量,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及極地曙光號今年分別到太平洋直擊深海採礦破壞行徑,以及在印度洋考察「死亡之牆」破壞性漁法危機,如何使每年10萬隻鯨魚、海豚與鯊魚「無辜」受害,進而危及沿岸居民生計與糧食安全。

受新冠疫情影響,聯合國原訂於2020年舉行的全球海洋公約第4輪關鍵談判被迫延期,慶幸這場重要會議有望於今年8月重啟;因此未來3個月,對我們的美麗海洋可謂「不成功便成仁」的關鍵時刻。綠色和平正持續遊說各國政府加入守護海洋行列,讓奄奄一息的海洋得以恢復、海洋物種保有生存空間。

全球數百萬人已經挺身而出,響應綠色和平號召,共同為保護全球至少30%海洋而奮鬥。期盼在不久將來,你我再度於海中潛泳時,必將與更多鯊魚自在同游。

以行動落實守護海洋

資助綠色和平獨立科研工作,推動2030年前保護全球30%海洋!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工業漁船vs一億鯊魚 誰大誰惡誰正確?
微塑膠無孔不入 三分二鯊魚也中招!
為鯊平反 與豚同游 潛水教練愛之深

相關標籤:

過度捕魚生物多樣性海洋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