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7 mins

你我他與她的山海大嶼,得獎攝影師以影像守護大嶼

作者: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2021年底舉行山海大嶼攝影比賽,感謝超過300位參賽者的參與,700多張的參賽作品,每張都告訴大家大嶼山的山水和花鳥蟲魚何等動人、珍貴。特別邀請比賽中12位得獎者現身分享他們一人一個山海大嶼故事,讓你我和更多香港人透過不同的角度,欣賞大嶼山的美好風光,繼續守護大嶼。

一人一個山海大嶼故事,感謝每位綠色和平山海大嶼攝影比賽參賽者。早前比賽專業大獎和佳作獎得主已獲贈「堅守大嶼」旗幟一面,而所有得獎者均取得其作品編製的年曆以作紀念。© Greenpeace
一人一個山海大嶼故事,感謝每位綠色和平山海大嶼攝影比賽參賽者。早前比賽專業大獎和佳作獎得主已獲贈「堅守大嶼」旗幟一面,而所有得獎者均取得其作品編製的年曆以作紀念。© Greenpeace

去年10月綠色和平舉辦山海大嶼攝影比賽2021,邀請大家從風景和生態兩方面,以影像訴説大嶼山的不凡美麗和價值。比賽結果已於去年11月公佈,16張精彩作品亦已經輯錄成《2022年山海大嶼年曆》,讓綠色和平的支持者,放眼案頭,就可眼睛遊歷山海,珍重大嶼的價值。感謝12位得獎者抽空分享他們個人的大嶼故事,以下是他們攝影作品背後更多的緣由和心情。希望他們的故事令你和更多人產生共鳴,大家一起獲得更多更強的動力,繼續守護大嶼。

一人一個山海大嶼故事

Yuna Chan唯一參賽理由,大嶼山是我家

「大嶼風景」組別專業大獎《大嶼工程日落》© Tik Yi Chan / Greenpeace
「大嶼風景」組別專業大獎《大嶼工程日落》© Tik Yi Chan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專業大獎《馬灣涌漁村的招潮蟹》© Tik Yi Chan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專業大獎《馬灣涌漁村的招潮蟹》© Tik Yi Chan / Greenpeace

Yuna是業餘攝影愛好者,平時很少參加攝影比賽,這次觸發她參賽,全因為主題是大嶼山,她與家人居住二十多年的地方。作品《大嶼工程日落》,記錄美麗的夕陽受重重工程圍困的景象。曾於紐西蘭生活10年的她,慨嘆周圍空氣差了,發展工程沒完沒了,並為區內置業的朋友不值,當日「無敵海景」,今日「無敵樓景」,影相當刻有種『影低你的罪證』的心態。除了大嶼山的變化,她也親身感受到對當地生態的影響,多年前已經開始拍攝東涌一帶的招潮蟹,見證數量隨年月減少,惟有以其作品《馬灣涌漁村的招潮蟹》抒發對自己家園的感謂。

梁志衡:從前陰澳景象已消失

「大嶼風景」組別佳作獎《陰澳》© Chi Hang Leung / Greenpeace
「大嶼風景」組別佳作獎《陰澳》© Chi Hang Leung / Greenpeace

梁先生是退休報館圖片編輯。得獎作品是1982年的留影,記得當年與幾位愛好攝影朋友周圍獵影,陰澳的木廠依然運作,如今圖中的工人、大量木材的景象俱往矣。 說起大嶼山,梁先生回憶無限,記得從前在大澳鹽田影日落,棚屋還有漁民撒網捕魚。他慨嘆昔日風土民情消失了,很珍惜現在大嶼山尚有鄉土的一面,不願見到城市化急速進佔。

Louis Lo留住茜草灣發展前的夕陽

「大嶼風景」組別佳作獎《夕陽之窗》© Louis Lo / Greenpeace
「大嶼風景」組別佳作獎《夕陽之窗》© Louis Lo / Greenpeace

Louis最愛風景攝影,因為日出日落雲海等的自然景物,令人舒懷。他影齡二、三十年,大嶼山一直是取材最好選擇,可惜這裏越來越多建築,全自然的風光少了。得獎作品取景茜草灣,Louis知道附近工程將展開,同樣位置的自然景象將會消失。他感嘆在香港生活了五十多年,見證香港基建帶來的種種變遷和規限,很懷緬小時候經常到大嶼山旅行、露營,享受大自然的恬靜和自由。

John Chan為大嶼美麗夜空留影

「大嶼風景」組別入圍獎《沿途有光》© Wai Chak Chan / Greenpeace
「大嶼風景」組別入圍獎《沿途有光》© Wai Chak Chan / Greenpeace

John愛攝影兼戶外活動,是鳳凰徑、大東山的常客。他專項天文攝影,對他而言,大嶼山是香港僅餘夜空較黑暗的地方,很適合拍攝銀河,「若將來大嶼山也像巿區發展起來,真的不能想像後果!」他在IG得知這次攝影比賽,覺得好有意思,可啟發大家保護大嶼山的珍貴風景。John認為攝影人也可為環境出一分力,以自己的靚相,啟發其他人提高環保意識。

Simon Leung為自己成長地大嶼山驕傲

「大嶼風景」組別入圍獎《石壁高原》© Ka Ngai Leung / Greenpeace
「大嶼風景」組別入圍獎《石壁高原》© Ka Ngai Leung / Greenpeace

年輕的Simon(IG)在大嶼山長大,以居於大嶼山為傲,「我可以隨時揹住背囊,拎住相機去到大嶼山每一個角落。」這裏的山林、天然海岸、清澈星空、漁村,都深深印記在他心中和作品上,好希望我們下一代依然擁有這些美麗風光。Simon的得獎作品是最佳例證,畫面中的黃牛、石壁高原和背靠的狗牙嶺是他的日常風景,卻讓人感覺彷如瑞士草原。

Alex Ho對大嶼山的簡單寧靜美感受良深

「大嶼風景」組別入圍獎《Simple》© Kai lung Ho / Greenpeace
「大嶼風景」組別入圍獎《Simple》© Kai lung Ho / Greenpeace

Alex(IG)走到大澳紅樹林那一刻,感受到寧靜,造就他以簡約的畫面,表達他珍惜的,簡單自然美。他的寄語:肆意的發展會讓這些畫面消失。
分享他為作品寫下的大嶼故事:「如果改變了它,風景就消失了,紅樹林下生機,變為了死亡地,人為了自身慾,破壞了自然美。」

守護香港自然環境需要您的支持!

您的捐助,支持綠色和平證明自然住屋不對立,促請政府利用現存可用如棕地的土地資源,守護香港自然環境!

捐款支持

Leung Yu-po大嶼山美麗生態新發現

「大嶼生態」組別佳作獎《日落·生態》© Yu Po Leung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佳作獎《日落·生態》© Yu Po Leung / Greenpeace

梁先生是攝影愛好者,喜歡遠足和風景攝影。大嶼山是他行山會選擇的目的地,但不太熟悉。反而因為這次比賽,參與了綠色和平「與大師同行」攝影工作坊,到了貝澳生態攝影,才知道那裏有招潮蟹,對大嶼山多了認識。大學時修讀地球系統科學,他一直覺得保護環境和地球很重要。知道大嶼山有很多尚未被開發的樹林和生態,他認為大家都要守護現在美麗的大嶼。

Francis Ng愛護大自然如自己後花園

「大嶼生態」組別佳作獎《Family》© HUNG PAN NG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佳作獎《Family》© HUNG PAN NG / Greenpeace

Francis(IG)熱愛大自然,喜歡動物。做社工的他,坦誠分享自己不是土生土長,2005年才開始在這裏生活,但覺得香港環境變化好快,有股力量想去保護香港環境。他形容我們的郊野其實就是大家的後花園,他問,你願意自己的後花園遭受破壞?而作為人,站在物種最頂層,卻不懂得如何守護下層的動植物,這如何不叫自私?

Gilbert Ho愛護生態,不願見不必要開發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總有一條喺左近》© Gilbert Ho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總有一條喺左近》© Gilbert Ho / Greenpeace

Gilbert自小跟隨家人行山,一直享受大自然優美不受干擾的環境,尤其喜歡發現、欣賞不同的昆蟲、雀鳥、動物,自承是個生態愛好者。他知道明日大嶼的發展計劃,很多人會關注。自己預見環境有受破壞,所以,知道有這個攝影比賽就決定參加,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可以表達大嶼山的環境是值得珍惜的,不想見到不必要的開發。

Ivan Fung生態蛙類達人大嶼尋趣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花狹口蛙》© ivan fung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花狹口蛙》© ivan fung / Greenpeace

Ivan喜歡觀鳥行山,熟悉大嶼山的生態環境,知道島上多特別物種,喜歡尋找蛙類蹤跡。小時候聽聞盧氏樹蛙很想見到,成長後心願達成。這次參賽作品也是他尋蛙的成果,不過也是意外收穫。他本來一心想遇見長趾蛙的,但尋覓等待無果,卻在日落時分,發現一隻他形容為睡眼惺忪的花狹口蛙。Ivan很珍惜大嶼山這些獨特的價值,不希望日後的發展工程,影響到這裏的寧靜生境。

Alan Liu:香港地小物種卻多,大家堅持守護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堅持》© Wai Lun Liu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堅持》© Wai Lun Liu / Greenpeace

Alan自2003年開始居於大嶼山,熱愛這裏的山林蟲鳥,閒時與家人到山後散步,而探索周圍的昆蟲雀鳥,早已成為這位攝影愛好者的生活日常。他感覺近年周圍建築多了、工程多了,海少了,人多了,希望可以守護這個陪伴自己成長的社區,更期盼過境冬候鳥每年繼續到訪這個美麗地方,繼續可以享有自然和優美的歇息環境。

Ling Yuet-fung發掘守護大嶼山珍貴生態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最後的螢光》© Yuet Fung Ling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最後的螢光》© Yuet Fung Ling / Greenpeace

讀生態的阿Fung兩三年前開始發掘螢火蟲。作品中的鄭凱甄怪眼螢(怪眼螢)是香港特有的螢火蟲,數量極其稀少。怪眼螢唯一家園是大嶼山中部一處樹林,但近年該處建了路燈,嚴重影響其繁殖,帶來絕種危機。脆弱的螢火蟲在大嶼山未來的發展計劃下,存亡更是未知之數。大嶼山有好多未知的生態,需要去了解和欣賞,她希望大家關注香港郊野可能面臨的發展壓力和破壞。

Tong Yat-long:珍惜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最後的休息》© Yat Long Tong / Greenpeace
「大嶼生態」組別入圍獎《最後的休息》© Yat Long Tong / Greenpeace

Long身為生態教育工作者和業餘生態攝影師,大嶼山是他經常做考察的地方,與保育區不一樣,他特別喜歡這裏人與大自然的距離很近。大嶼山面臨發展,他有感大自然會因而失去喘息以至生存的空間,參加這次比賽是希望有機會表達這個訊息。他分享說,生活一切煩擾,當走進大自然的時候馬上一掃而空。這份平靜,得來不易。

繼續守護大嶼

山海大嶼的攝影比賽和活動完滿結束(按此瀏覽「山海大嶼」攝影比賽2021專題相簿),但守護大嶼卻繼續需要你我及愛護這個非凡島嶼的所有朋友堅持下去。誠邀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愛護這裏的豐盛風景和生態,包括參與聯署行動,並將守護的訊息不斷傳揚開去,讓更多香港人了解可宜居的城市發展方向,才能確保我們有可持續的未來。敬請密切留意綠色和平守護大嶼項目的最新消息。

延伸閱讀:

山海大嶼攝影比賽得獎作品賞 16張照片訴說今昔故事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