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海洋酸化?酸鹼值下降為何影響海洋生態?
海洋酸化被稱為氣候變化或全球暖化的「邪惡雙胞胎」,全因它對海洋生態影響深遠,其中倚賴碳酸鈣建造骨骼或外殼的珊瑚、海膽等物種,數目勢將減少。本文為你淺析海洋酸化的原因、影響與解決方法。

文章目錄
海洋酸化的成因:為何號稱氣候變化「邪惡雙胞胎」?
如果住在陸地上的我們,近年因極端天氣肆虐而對氣候變化有更深刻體會,那麼對海洋生態而言,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則是影響至深的現象之一。
由於人類活動自 18 世紀以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產生相應溫室氣體排放,其中約 20-30% 二氧化碳由海洋吸收,溶解後一方面形成碳酸(H2CO3),一方面釋放氫離子(H+)及碳酸氫根(HCO3-),而氫離子正正使表層海水酸鹼值降低,形成「海洋酸化」。

常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洋卻始終無法承受濃度遠超自然循環的二氧化碳,科學界亦於 2000 年代逐漸關注海洋酸化。
單從衡量酸鹼度的 pH 值來看,工業革命至今,表層海水的平均 pH 值由 8.2 降至 8.1(雖然 2100 年估計 pH值或低至 7.8 ,但仍高於 7 ,嚴格來說海洋酸化並非指海水變為酸性,而是弱鹼性更弱) ,差之毫釐但謬以千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同期海洋表層的酸度已增加 26% ,而酸化速度更是 40 萬年來最高。
海洋酸化的影響:珊瑚、海膽、小丑魚首當其衝
珊瑚
珊瑚礁向來對海水溫度、酸鹼度等變化非常敏感,其中牠們的骨骼主要結構為碳酸鈣,但隨着二氧化碳於海水溶解時產生氫離子,引發化學反應令碳酸鹽離子減少,珊瑚礁因而變得脆弱,更難抵抗侵蝕或迅速復原,連帶孕育其中的豐富生物多樣性亦難以倖免。

海膽
類似現象亦見於同樣仰賴碳酸鹽來建造或強化外殼的海洋生物,包括海膽等部份常見海鮮,影響沿海居民及漁民生計;被視為海洋食物鏈基石的浮游動物(zooplankton)亦恐遭殃,繼而禍及整個海洋生態。

小丑魚
電影《海底奇兵》中 Mo 仔的冒險故事,或因海洋酸化而在現實中一語成讖。有研究指出,海水酸鹼值下降會影響幼魚腦部發育,繼而引發視覺、聽覺及嗅覺失調,甚至令牠們遇到掠食者時不會逃離,反而「自投羅網」;一旦情況持續惡化,族群將可能「自取滅亡」。
除了以上物種,由於較冷海水能吸收較多二氧化碳,加上近年夏季海冰消退變相增加吸碳面積,北極海洋亦成為酸化「重災區」。

海洋酸化的解決方法:成立 30% 海洋保護區 減碳刻不容緩!
海洋酸化儼如氣候與海洋危機交纏的惡果,因此綠色和平一方面提倡訂立《全球海洋公約》,邁向「2030 年成立 30% 海洋保護區」目標,保障公海免受捕魚、採礦、鑽油等人為破壞的影響,讓海洋物種得到安身之所;另一方面,我們亦持續遊說各地政府及企業加快減碳步伐,按照《巴黎協議》作出實際行動,加強全球減排力度,紓緩氣候危機。
你願意進一步守護珍貴海洋嗎?有你的捐助支持,綠色和平便能有更多資源與力量,聯同全球頂尖科學家進行海上科研任務、揭露企業破壞海洋的行為,並延續國際倡議工作,幫助海洋逐步回復美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