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造價恐逾七千億元 政府工程先行忽視生態
綠色和平促請政府撤回明日大嶼
2022年12月20日 香港 發展局今日向立法會提交「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文件,披露「交椅洲人工島」造價及初步生態調查結果等。綠色和平質疑,當局今次僅披露「交椅洲人工島」的造價為5,800億元,做法有別於2019年時一併公佈「明日大嶼」的總造價及明細,未列明包括欣澳、龍鼓灘等原有發展計劃,有淡化高昂成本之嫌;而填海所用的填料、有關生態影響的緩解措施,以至工程造成的碳排放,隻字未提;而如何達致碳中和等,亦未見具體細節。綠色和平促請當局撤回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快熟棕地。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出:「政府花費2.2億元公帑的研究已展開一年半,但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仍然欠缺『明日大嶼』重要的造價明細、生態緩解和應對海平面上升的措施等重要資料,嚴重低估造價及對生態的累積影響。在環球經濟疲弱、本港今年錄得歷來第二高財政赤字、甲廈空置率持續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難以說服公眾續推造價高昂的『明日大嶼』。」
「明日大嶼」的造價牽涉公帑及公眾利益,惟當局文件披露「交椅洲人工島」粗略造價上升至5,800億元,卻涉漏計多項因素,或低估實際造價。由於該項造價只基於2018年至22年的「土木工程相關指數」增幅簡單推算現時造價,惟工程最早在3年後才展開,而且預期工程開支攤分20年,基於現況估價勢必大幅低估累計的通漲。以2018至22年間,年均3.59%成本升幅推算,至2025年時,單計「交椅洲人工島」造價已達6,426億;若以整個「明日大嶼」(包括交椅洲人工島及欣澳等填海工程)計算,造價恐怕至少達7,987億元,至實際付款日或更高。
此外,「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對生態的威脅一直備受關注,政府的生態調查亦在去年開展,當局文件雖然提及初步生態調查結果,卻未有進一步公開相關的緩解措施為何。土拓署在去年11月聲稱會在本年度第三或第四季,先向環諮會交代生態研究初步結果,但現時只見當局疑「先斬後奏」,在未有公開諮詢環諮會,即決定工程的規模及改動設計。綠色和平憂慮,在未完全掌握環境生態基線資料及其影響下,即貿然決定將人工島「二開三」,當局或嚴重低估工程對環境的破壞。
文件提出人工島將按「綠色宜居」的目標發展,例如「應對氣候變化」、「促使全港在2050年達致碳中和」,「提升生物多樣性」等,卻完全沒有實際的措施解釋如何達成,流於空泛。文件亦列舉發債為可能融資方案,並以三跑的綠色債劵為例,綠色和平認為,當局做法或藉「綠色」為名,漂綠為實,掩蓋填海工程為海洋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綠色和平促請當局撤回明日大嶼填海工程,並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內433公頃的「快熟棕地」,根據民間團體的研究,取其一半發展,足可建約逾十萬伙公營房屋。
傳訊聯絡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陳可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