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保育、減廢政策「乏改革欠發展」
綠色和平促政府撤回明日大嶼 盡快推行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制
2024年10月16日,香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佈新一份《施政報告》(下稱《報告》),保育和減廢政策皆欠缺新猷,包括在財赤下強推明日大嶼和新田科技城,卻沒有為濕地保育公園訂立落成時間;多項減廢政策延遲,依賴回收和焚化爐減廢減碳;而可再生能源政策更「無影」。綠色和平促請當局撤回明日大嶼、擱置新田科技城;兌現多項減廢政策承諾,包括在年內訂立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制法律框架;並加大力度發展可再生能源,否則難以源頭減廢和達減碳目標。
文章目錄
發展凌駕保育 恐負債毀生態
政府在截止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錄得1839億元赤字,財政儲備下降至5500億元下,仍然繼續強推明日大嶼,並在年內展開填海的環評程序。過去6年,政府漠視反對聲音,至今日繼續展開人工島環評程序,綠色和平指此舉是浪費時間,甚至有可能在數年內掏空庫房和陷入債務,促請政府撤回填海工程。
此外,《報告》指出新田科技城今年展開工程,2026/27年提供創科土地,但疑避談是否包括司法覆核牽涉的填塘工程,現時急就章發展,無視司法程序,最終恐因快得慢,並為后海灣濕地開發帶來極壞先例和不可逆轉的破壞。另一邊廂,《報告》並無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落實年份,而另外兩個濕地公園更隻字不提,疑先破壞後保育。綠色和平促請政府擱置科技城,並交代三個濕地保育公園的具體落成時間表。
依賴回收焚化 無助源頭減廢
本港的都市固體廢物連年居高不下,儘管政府由2020年起以億元計資助綠在區區及綠在便利點的回收設施,回收量僅上升1.8%。然而,《報告》仍然側重增加和改善目前的回收設施、花費過百億元公帑興建兩座焚化爐等,只是將堆填區的廢物轉移至焚化爐燒毀,「眼不見為淨」,實際上每日會因此產生千公噸計具毒性的爐底灰垃圾。
至於政府近年承諾實行多項減廢政策,例如原定在今年訂立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共同法律框架,並在2025年推行,但今年《報告》無再提及時間表;原擬在今年就立法大型屋苑回收提交條例草案,現只推行約章,並拖延至下年才諮詢持份者;而實施垃圾徵費、和原計劃在下年推行的第二階段即棄膠餐具管制等,亦全無提及,令人憂慮多項減廢政策一拖再拖或「走數」。
綠色和平促請政府交代各項減廢政策進度,支持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同時在本地加速訂立減量及重用目標的飲品包裝生產者責任制、並採用國際推行的按樽制,和訂立第二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包括盒和杯)的時間表。
歡迎綠色運輸措施 惜再生能源無影 適應政策不足
《報告》提出多項綠色運輸措施,綠色和平表示歡迎,並提醒政府須確保所發展的氫能屬由可再生能源轉化而成的「綠氫」,否則減排成效有限,並期望2025年如期公佈進取和全面的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的路線圖。政府雖然計劃在2026年檢討《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但《報告》對發展可再生能源隻字未提,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制定更進取的太陽能和風能目標,並披露《氣候行動藍圖》提及的2400億元氣候預算和具體行動方案,確保措施與全球控溫1.5°C的目標一致。
另外,極端天氣與日俱增,本港亦曾錄得市民傷亡,然而《報告》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未有提出新措施。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制定全面的的氣候適應政策,軟硬兼施,包括短期內立法要求僱主制訂應對極端天氣的工作安排,中期則重新評估及提升各種防災基建水平和標準等。
傳媒聯絡
伍漢林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854 8363 |
梁栩焮 綠色和平傳訊主任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854 8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