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3 mins

3分鐘看懂全球環境焦點:2020年5月

作者: 綠色和平

氣候無國界,現今的環境問題,注定需要全球合力解決。綠色和平致力透過國際網絡,在各地推展本地環保工作,同時連結力量,向著同一標竿進發。公眾的支持與參與,讓改變成為可能,於此與你分享過去一個月全球支持者攜手走過的環保足印。

全球:投資於可持續的未來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地政府均計劃和推出紓困與振興方案,綠色和平全球辦公室持續監察各地措施是否真正為民惠民,並倡議措施必須考慮長遠果效,投資於鼓勵工業及社會結構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支持可再生能源,或鼓勵企業減碳轉型。

美國華盛頓:綠色和平聯同當地組織,透過聯署集合全國超過210萬人的聲音,要求國會通過獲暱稱為「英雄法案(HEROES Act)」的紓困計劃,以照顧早前紓困方案未能惠及的社群,包括眾多在疫情期間提供必要服務的人員。© Tim Aubry / Greenpeace
美國華盛頓:綠色和平聯同當地組織,透過聯署集合全國超過210萬人的聲音,要求國會通過獲暱稱為「英雄法案(HEROES Act)」的紓困計劃,以照顧早前紓困方案未能惠及的社群,包括眾多在疫情期間提供必要服務的人員。© Tim Aubry / Greenpeace
美國加州三藩市灣:行動者進行非暴力直接行動,在運油船前展示「石油時代已過去!未來掌握在你手」的橫額,要求美國國會在討論下一輪的紓困措施時,不再將納稅人的錢,投資在長期污染地球、不利綠色未來發展的化石燃料界。© Josh Edelson / Greenpeace
美國加州三藩市灣:行動者進行非暴力直接行動,在運油船前展示「石油時代已過去!未來掌握在你手」的橫額,要求美國國會在討論下一輪的紓困措施時,不再將納稅人的錢,投資在長期污染地球、不利綠色未來發展的化石燃料界。© Josh Edelson / Greenpeace
英國倫敦:行動者於地標西敏寺進行投影行動,投射出「創造綠色就業,而非投資傳統巨擘」,要求政府謹慎推行紓困措施,以免長遠導致全球又陷入另一世紀危機:氣候危機。© Chris J Ratcliffe / Greenpeace
英國倫敦:行動者於地標西敏寺進行投影行動,投射出「創造綠色就業,而非投資傳統巨擘」,要求政府謹慎推行紓困措施,以免長遠導致全球又陷入另一世紀危機:氣候危機。© Chris J Ratcliffe / Greenpeace
德國薩克森:行動者於地標Göltzsch Viaduct高架橋上,投影出彩虹與標語「擁抱改變」,寓意新冠肺炎之後(#LifeAfterCorona),社會更應團結一心,關注社會公義與平等,尤其在氣候告急的現實之下,政府能在能源發展、交通規劃及農業發展等範疇,展現改變的決心。© Greenpeace
德國薩克森:行動者於地標Göltzsch Viaduct高架橋上,投影出彩虹與標語「擁抱改變」,寓意新冠肺炎之後(#LifeAfterCorona),社會更應團結一心,關注社會公義與平等,尤其在氣候告急的現實之下,政府能在能源發展、交通規劃及農業發展等範疇,展現改變的決心。© Greenpeace
荷蘭阿姆斯特丹:要求政府把紓困資金,分配於有助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中,而非資助過去一直置環境於不顧的污染者。綠色和平行動者在荷蘭皇家航空的飛機前,展示「地球垂危=就業歸零」的橫額,指出政府支援航空業之餘,更應考慮如何推動高碳排產業朝可持續發展的路邁進。© Myrthe Verweij / Greenpeace
荷蘭阿姆斯特丹:要求政府把紓困資金,分配於有助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中,而非資助過去一直置環境於不顧的污染者。綠色和平行動者在荷蘭皇家航空的飛機前,展示「地球垂危=就業歸零」的橫額,指出政府支援航空業之餘,更應考慮如何推動高碳排產業朝可持續發展的路邁進。© Myrthe Verweij / Greenpeace
比利時布魯塞爾:行動者透過塗鴉表達「氣候與人民行先 #布魯塞爾航空」,要求政府援助像布魯塞爾航空般的公司時,也需注重氣候現實之下,如何分配資源有助建設更綠色與可持續的未來。© Johanna de Tessières / Greenpeace
比利時布魯塞爾:行動者透過塗鴉表達「氣候與人民行先 #布魯塞爾航空」,要求政府援助像布魯塞爾航空般的公司時,也需注重氣候現實之下,如何分配資源有助建設更綠色與可持續的未來。© Johanna de Tessières / Greenpeace

澳洲:山火過後,我們有上了一課嗎?

澳洲辦公室今年5月發佈調查報導續集、片長15分鐘的《Dirty Power: Burnt Country》。© Greenpeace
澳洲辦公室今年5月發佈調查報導續集、片長15分鐘的《Dirty Power: Burnt Country》。© Greenpeace

延續2019年5月發佈《Dirty Power》調查報導,揭露震撼全球的澳洲山火背後,是澳洲政商界千絲萬縷的關係,澳洲辦公室把森林大火的表徵問題,鑽研更深,並在今年5月發佈調查報導續集《Dirty Power: Burnt Country》,揭發煤炭企業、政府與新聞集團,如何有系統地向公眾發放誤報謠傳(misinformation),故意淡化叢林大火的嚴重程度,以及大火與煤炭企業、氣候危機的關係。即使在山火引來各界注目之時,也無損煤炭企業擴展計劃一一獲政府批准。報導發表至今,廣獲各大媒體轉載,引起巨大輿論壓力要求政府重新審視能源政策,並提升大眾意識。

巴西:緊急出動!疫情下彰顯互助精神

為原住民社區的醫療團隊提供所需物資。© Marcos Amend / Greenpeace
為原住民社區的醫療團隊提供所需物資。© Marcos Amend / Greenpeace

巴西疫情持續,至今確診個案超過50萬,亞馬遜森林的原住民社區亦受波及。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在守護森林的工作中,一直與原住民保持緊密合作,在非常時期,緊急應變小組為原住民社區送上醫療物資,包括手術口罩與手套,在風雨中支援有需要的人。

馬來西亞:塑膠回收,收到哪兒?

馬來西亞辦公室最新出版報告:《塑膠回收之謎2.0:馬來西亞進口塑膠垃圾所帶來的環境影響》(The Recycling Myth 2.0: The Toxic After-Effects of Imported Plastic Waste in Malaysia)。© Greenpeace
馬來西亞辦公室最新出版報告:《塑膠回收之謎2.0:馬來西亞進口塑膠垃圾所帶來的環境影響》(The Recycling Myth 2.0: The Toxic After-Effects of Imported Plastic Waste in Malaysia)。© Greenpeace

因應2018年初中國停收塑膠垃圾,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塑膠垃圾,被轉運至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辦公室於2018年11月出版報告《塑膠回收之謎》,及後喜見馬來西亞政府於2019年初宣佈,將把任何進口的塑膠垃圾貨櫃送返來源地。

2020年5月,我們出版《塑膠回收之謎2.0:馬來西亞進口塑膠垃圾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團隊進行實地調查,跟進馬來西亞「洋塑膠禁令」之後,仍在多個堆填區發現海外塑膠垃圾囤積,所殘留的化學物質,在處理和回收時污染當地環境。透過調查、研究和記錄,我們揭露出禁令後的現實,進一步施壓政府採取積極行動,實施更嚴謹的監管制度。

危機管理之前,是防患於未然

假若我們學會抗疫必先從病毒源頭控制做起;在應對氣候危機時,更會了解到從源頭減廢、減碳的重要。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聽過很多,差在各界落實改變的決心,願您我持續堅持理念,把綠色生活態度貫徹始終,並透過自身參與,凝聚社會力量,向掌權者施壓實現可持續未來。

瀏覽更多:【3分鐘看世界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