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綠色和平香港環保成果回顧:呼應公眾脈搏 感謝有你共鳴
2023 年,哪首廣東歌最觸動你心?緊貼時代與城市脈搏,引起大眾共鳴或反思,也是綠色和平做好香港環保工作的期盼──面對全球升溫觸發頻繁極端天氣,「熱燙引發變異 逐次揭示」,促請當局提升戶外工作者保障;《山海大嶼》紀錄片廣傳大嶼生態風光,「看看這個壯闊美麗的海 其實大自然為人類悉心的灌溉」,凝聚民間專家就明日大嶼填海工程提出質疑;堅持推廣重用代替即棄,「難完成 再試過 現在做 都很早」,迎接首階段即棄塑膠餐具管制。
回顧過去一年項目成果,讓我們憑歌寄意,「每日挖點沙 按部砌好它」,2024 年一起實現理想中的樂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文章目錄
極端天氣下風雨同路 以人為本拯救氣候
2023 年,香港先後經歷多次極端天氣事件,你我除了度過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夏季,9 月初超強颱風「蘇拉」及緊接的世紀暴雨(當時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的 158.1 毫米一小時降雨量),更造成各區水浸,地鐵站、商場無一倖免……極端天氣往往來得不像你預期,亦凸顯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亟須提升。

綠色和平與你一起面對不安的天氣,期間實時發佈防風資訊,並記錄市面情況,一系列社交媒體帖文的觸及人數超過 30 萬,喚起公眾關注氣候危機。我們亦邀請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解答相關疑問,敦促當局正視氣候變化為考慮未來規劃的關鍵因素。

與戶外工友同行 倡修訂《防中暑指引》
面對極端天氣常態化,戶外工作者可謂首當其衝。儘管勞工處 2023 年 5 月公佈《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惟停工及休息門檻極高且法律效力不足,未能為工友提供足夠保障。綠色和平自 2022 年起跟進議題,去年進一步為工友發聲,促請當局盡快修訂《防中暑指引》:
- 14 位調查員在全港七個建築工地外同步測量濕球黑球溫度(WBGT)數據,證實各區熱壓力存在極大差異,呈現《指引》僅參考京士柏氣象站單一數據等四大漏洞
- 連續兩年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分別有約五成和六成戶外工友在《指引》生效前和後,曾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
- 今年召開兩場記者會,第一場為聯同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主席余德新醫生舉行,第二場則是與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並邀請紮鐵工友威哥現身說法,引起媒體廣泛報導及關注
風雨不會沒了期,2024 年我們會持續促請政府制定以人為本的氣候政策,並由「緩解」、「適應」雙管齊下,長遠實現 2050 年碳中和,一起應對氣候危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民間發聲守護大嶼 促政府兼聽則明
無論稱之為「明日大嶼」或「交椅洲人工島」,這項造價至少 5,800 億、堪稱香港史上最昂貴的填海工程引起各界爭議,仍是不爭事實。特別是 2022 年尾,政府「鬼崇」展開首輪公眾諮詢,令明日大嶼再次回到社會目光。鑑於當局偏向閉門諮詢專業團體,綠色和平聯同跨界別民間專家一起「在場上留足印」,以理據揭穿明日大嶼幻象:
- 聯同 17 個民間團體與專家召開五次記者會,發表四份明日大嶼相關研究報告
- 《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報告──全球面積逾千公頃的填海工程,「爛尾率」達 77%
- 《明日大嶼廿質問》意見書──就生態、氣候、公共財政、工程、規劃角度提出 20 條根本問題,促當局回應質疑,釋除公眾疑慮
- 《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報告──即使發債融資應付明日大嶼支出,仍恐五年內耗盡財政儲備,甚至加劇結構性財赤
- 《明日大嶼民意調查 2023》──72% 市民不支持優先推行明日大嶼,反映主流民意持續甚至更明顯地反對人工島填海計劃
- 獲逾 400 篇媒體報道,維持明日大嶼相關議題的曝光率
- 持續收集市民與各界心聲,3,300 人響應於公眾諮詢期間表達意見;「堅守大嶼」聯署人數趨近 20 萬,要求撤回填海工程

《山海大嶼》紀錄片網上熱播 放映會觸動人心
保持迎難再上的激憤之餘,也別忘了珍惜自然生態,讓美景觸動心靈──由本地得獎攝製團隊拍攝、資深傳媒人陳志雲聲音導航的綠色和平原創生態紀錄片《山海大嶼》開放免費網上觀看,至今吸引逾 4,000 人登記收看,12 月更於中環大館「相『嶼』一刻:山・海・大嶼影像展」初登大銀幕放映,並由編導馮漢城(阿城)、攝影黃遂心(Daphne)、郭子祈(James)主講兩場映後談,鼓勵公眾攜手保護香港自然環境。

展望 2024 年,政府聲稱將會展開明日大嶼環評程序,以及就融資方案諮詢公眾。我們將繼續提出堅實理據,促請當局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快熟棕地,守護自然環境免受不可逆轉的破壞,亦會持續關注新田科技城恐夷平漁塘濕地等城市發展及規劃議題,與你一起探索宜居城市的可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重」塑未來!迎接垃圾收費、即棄膠餐具管制
2024 年,本港兩項減廢政策將相繼落實──首階段即棄膠餐具管制與垃圾徵費分別於 4 月 22 日及 8 月 1 日實施。不過,如果我們僅把污染轉移至紙、竹、木等其他即棄物料,這個情況下根本無法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其實,你我都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重用代替即棄!

從大型活動到社區小店 示範重用代替即棄
綠色和平由 2022 年起推行「重用杯借還計劃」,一直反覆改良系統,並擴展參與店鋪網絡至港九新界超過 35 間咖啡店,以及舉辦「借 CUP 重用 即給獎賞」、「今日我萬歲」等推廣活動,致力提升用戶體驗,至今累計借出超過 8,500 次。我們亦結合政策倡議、科學研究等途徑,為政府、企業與市民示範「原來剛好 來得好」的重用借還替代方案:
- 5 月:率領本地採訪團前往台北,考察當地重用杯發展;藝人蔣雅文以「台北快閃環保遊」體驗台灣走塑日常,供香港借鏡
- 9 月:與 ReThink HK 2023 主辦單位合作,以重用杯預設盛載會場免費派發的飲品,兩日減用近 900 隻即棄杯,在大型活動實踐重用的可能性
- 11 月:聯同科大及城大研究團隊發佈《「重」塑未來》報告,以生命週期分析(LCA)分析,證實重用杯比即棄杯更具環境效益;邀請香港動畫師張小踏製作《生活淨係可以咁?》動畫,於東亞四地辦公室的社交平台觀看次數超過 35 萬,跨越地域界限推廣重用理念

隨着本地兩大減廢政策即將實施,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亦進入談判直路,2024 年勢將掀起新一輪減塑浪潮。綠色和平將持續監察政策成效,解答市民疑慮,並繼續推動走即棄揀重用,一同告別即棄文化,相信重用是對你我、對地球更好的選擇!
「隨著浪急風亦大 幾多個另闢境界」,綠色和平在推廣環保訊息層面也力求突破──《綠一綠·好快熟》原創資訊節目於 YouTube 開播,以「淥個麵、食個麵」的時間,快速拆解人工島爛尾、回收漂綠騙局、極端天氣殺人於無形等環保熱話,五集觀看次數共達 50 萬。2024 年,期盼繼續有你作環境知音,以行動帶來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