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5 mins

【北極物語】大地的殘酷與溫柔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前言:來自香港,目前正身處北極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Wilson Cheung,於本月開始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我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接下來的6個月Wilson先會帶來【北極物語】系列,期望透過他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北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北極的識見和能量。

只有90居民被群山和冰川包圍的Tiniteqilaaq村莊。 © Wilson Cheung
只有90居民被群山和冰川包圍的Tiniteqilaaq村莊。 © Wilson Cheung

Wilson Cheung 簡介
目前在斯瓦爾巴特群島和加拿大北極研究冰川變化,是位冰川學博士學生和極地文化研究員。他生於繁華忙碌的香港,是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人文社會科學專家組成員, 首位亞洲PTGA資深極地探險嚮導,也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和美國探索者協會成員,並創立亞洲青年探險導師計劃(AYAMP),致力提高公眾對極地和冰川動態的認識和關注,在極地和荒野科研探險行業工作累計超過10年。(IG:polarwilson)

「某一年夏天,你終於受夠了潮濕悶熱、汗流浹背、令人透不過氣的亞熱帶夏天,然後打開線上地圖,沿著北緯66度北極圈綫,在格陵蘭東南海岸邊Sermilik Fjord附近(格陵蘭語意思是『有冰川的地方』),找到一處叫 Tiniteqilaaq的村莊。在因紐特人(Inuit)的幫助下,你坐上狗拉雪橇,長途跋涉,總算來到被冰山重重包圍的目的地。對著廣袤的北極大地張開雙臂,你深深地吸一口氣,沒有什麽比溫和的24小時日照和清爽乾燥的空氣更舒服的了。

扎好營帳,鋪好厚厚的羽絨睡袋,臨睡前,為了不錯過每一個精彩的時刻,不忘把相機放在帳篷外,記錄北極獨有的交響曲:座頭鯨一家聚在一起睡覺打呼嚕,北極狐輕輕跑過雪地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成群海鳥拍著翅膀,展示著各自獨特歌喉,海豹寶寶向媽媽發出嬌弱的呼叫,北極馴鹿歡欣地扒開積雪尋找地衣和苔蘚並用力地咀嚼。如果十分幸運(又或許是很不幸)的話,還可能遇到北極熊媽媽,帶著即將分離的兩歲幼子,邁著悠然自如又不失霸氣的步伐在冰原上尋找獵物。」

初春斜陽下的海冰──是海豹和北極熊重要的棲息地。 © Wilson Cheung
初春斜陽下的海冰──是海豹和北極熊重要的棲息地。 © Wilson Cheung

以上美妙的情景,只是我在格陵蘭居住期間的小章節。這個在北極高緯度,很多人眼中嚴酷、危險、荒蕪的地方,於我來説,卻是神話般的烏托邦。由於高緯度的關係,太陽光的入射角特別低,在大氣層折射的作用下,每晚呈現出迷人的金黃色和紅色的光芒,照影在靜謐壯麗的冰山和生機盎然的苔原上,美景叫人如何不為之沉醉。

獨特的北極落日──也是格陵蘭的國旗由來。 © Wilson Cheung
獨特的北極落日──也是格陵蘭的國旗由來。 © Wilson Cheung

學習因紐特人 從不予取予求

除了震懾人心的美景外,北極還擁有獨特的文化。起初我對北極沒有太特別的喜好,因為相較於南極隨處可見企鵝、海豹等野生動物,北極的野生動物難以近距離觀察,而且當你肉眼就能看清北極熊時,通常都不是什麽好事。可是,當長時間住下來後,我卻不禁迷上了北極的文化、因紐特人的文化。

因紐特人對大自然有一套獨特的詮釋,他們完全順應北極大地的嚴酷和殘暴,從不妄想改變自然環境,從大自然中僅索取滿足生存的所需,絕不予取予求。他們對所有生物都用平等、尊重的態度相待。代代相傳的求生技能中,蘊含著祖先們從動物鄰居身上學習到的極地生存技巧,沒有現代電子網絡工具的協助下,他們依然能敏銳地解讀大自然的元素,對方向、天氣、動物走向等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樣的智慧實在令人折服!在現代社會中,人與大自然之間還能保留如此親密關係,似乎只有北極地區才能找得到了,現代科技發展塑造了便利的城市生活,不過也讓城市人與大自然徹底脫節。

大熊的國度 寄託神話想像

華人乃至亞洲地區其實對北極都很陌生,很多人會把「北極」 和「北極點」 混為一談。追溯人類與北極的關係,從遠古時代已經開始,希臘神話就記載著人們對遙遠的北方原始的想像。「北極」(Arctic)這個名字來自於希臘語「Arktikos」 ,意思是「大熊的國度」 ,那時候的希臘人沒有去過北極,也並不知道北極熊的存在,不過西方早期文明中,人們已經發現北極星位於北極點的正上方,圍著它的7顆很亮的星星以及附近一些星星組成了大熊星座,而這些星星的下方,就是地球最北端的地區,湊巧的是,這裏的王者正正是北極熊。

科學上北極地區有多種定義,通常指北極圈(66°34'N)以北的地帶,包括整個北冰洋以及格陵蘭(丹麥)、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美國阿拉斯加和冰島8個國家的部分地區。而「北極點」一般意義上指「地理北極點」,是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地圖上標示90°'N的地方,理論上從這一點出發走向任何地方都是往南走。但事實上這不是一個固定點,由於地軸會隨著地質構造活動、月球引力作用等因素而晃動,北極點的位置亦隨之變化,地理北極點就是其平均的中心點,歷史上有很多的探險家,就是為了能站在這個特殊的「點」而命喪北冰洋。

高緯度北冰洋上的海冰──髯海豹Bearded seal (Erignathus barbatus)在所剩無幾的海冰上棲息。 © Wilson Cheung
高緯度北冰洋上的海冰──髯海豹Bearded seal(Erignathus barbatus)在所剩無幾的海冰上棲息。 © Wilson Cheung

南北極更似我的家

人類很早以前開始探索北極地區,但至今仍然有很多地方未曾踏足,許多未知仍待探索。隨著全球暖化凍土、冰層的融化,我們甚至還有機會發現新物種,因此每年夏季都有很多科研人員前仆後繼前往北極開展物理、地質、生物、科技及人文方面的研究,小弟就是其中一個。

對很多人來説,北極遙不可及,我卻因為工作關係,有幸與極地建立了深厚的聯繫。小弟在南北極工作已經10年了, 每年有至少半年時間在極地進行科學探索和探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留在了世界上最北的城市──斯瓦爾巴朗伊爾城(Longyearbyen, Svalbard)居住了半年之久,跟香港比起來,南北極更似是我的家。

筆者在北極野外考察的日子──背景是朗伊爾城(Longyearbyen)。 © Wilson Cheung
筆者在北極野外考察的日子──背景是朗伊爾城(Longyearbyen)。 © Wilson Cheung

謝謝Greenpeace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同大家分享有關北極的見聞與科研探險的經歷。想知道北極熊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白鯨真的可以訓練為軍事間諜嗎?北極狐狸的季節限定的外套是什麽樣?疫情下人類碳足跡大量減少北極就有救了嗎?接下來的6篇文章,我會帶領大家逐一揭開北極的神秘面紗,為大家介紹北極獨有的野生物種,北極環境急劇變化的應對方法,以及北極對於遠在亞熱帶城市生活的我們有什麽關係。

閱讀更多:【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文章系列】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