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How dare you? 你聽見年輕人的氣候吶喊嗎?

作者: 綠色和平
當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去年手持「為氣候罷課」標語,獨自於國會大樓門外發起周五「#FridaysforFuture」行動,沒有人想到點一盞燈,照亮了對抗全球暖化的前路。過去兩個周五(9月20、27日),估計超過760萬人加入氣候罷課行動,而Greta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向全球領袖質問一句「How dare you?」更是震撼人心,卻也招來畏懼改變的仇恨。在是非黑白晦暗不明的世代,何不聽聽少年心底話,支持他們給世界一記當頭棒喝?
Greta 8月中乘坐「零排放」帆船Malizia II,從英國橫渡大西洋抵達美國,出席一系列美加氣候行動,包括9月20日聲援紐約氣候遊行。 © Stephanie Keith / Greenpeace

9月23日,全球政商界領袖雲集聯合國氣候峰會(The UN Climate Action Summit),關於減排的進取目標、實質承諾卻通通欠奉,難怪Greta的開幕演說更受注目:

「我不應該在這裡。我應該在大西洋彼岸上學,你們卻向我們年輕人索取希望,你們竟敢這樣!
你們用『空頭支票』偷走我的夢想與童年,而我卻已是個幸運兒:人們正在受苦、死去,整個生態系統正在崩解。我們正身處大規模滅絕的開端,而你們口中只有金錢與無止境經濟增長的神話。你們竟敢這樣!」

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登上《時代周刊》封面,Greta固然是站在前線的風雲人物,其實在這場「冇大台」的氣候行動,全球民眾早已表明心跡:拯救氣候,刻不容緩!

9月22日,台灣西門町氣候遊行的主題「時間不多了,我家不見了」,並非危言聳聽。綠色和平能源團隊分析,若全球不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台灣到2050年將有比香港更大面積的範圍(1,398平方公里)受到衝擊,其中以西南沿海地區最受影響。 © Greenpeace / Chong Kok Yew
SOS,來自首爾簡潔而有力的呼救。韓國連續兩個周末有群眾上街,其中9月27日數以千計學生及市民從光化門遊行至青瓦台,並向官員遞交請願信,促請政府頒佈氣候緊急狀態。© Soojung Do / Greenpeace
「你不是滄海中的水滴。你是囊括水滴內的汪洋。」9月20日,東京民眾拒絕妄自菲薄,參與氣候遊行傳遞反核訊息。 © Greenpeace
「我要薯條熱辣辣,不要地球熱騰騰。」9月27日,印尼雅加達民眾戴上口罩、眼罩,向使用化石燃料及森林大火產生的有毒霧霾說不。 © Afriadi Hikmal / Greenpeace
9月20日,數百人響應泰國曼谷「突然死亡」快閃行動,諷刺今日利益謊言,勢將誘發明日的氣候遺言。 © Tadchakorn Kitchaiphon / Greenpeace
「每個物種滅絕,代表我們走近墳墓一步。」這句標語對目前身受亞馬遜大火所害的巴西民眾感受尤深。單是9月20日,包括聖保羅(São Paulo)在內的65個巴西城市同心為氣候發聲,要求政府守護亞馬遜。© Barbara Veiga / Greenpeace
誠實、公義、勇敢……床邊故事教曉我的事,為何大人做不到?9月20日,紐約氣候遊行以抗衡化石燃料為主題,年輕人高呼「不要燒毀我的未來」。 © Stephanie Keith / Greenpeace
選舉近了,企業說客定必空群出動,因此9月20日美國三藩市氣候遊行,不少學生聚焦於呼籲政治領袖拒與利益集團為伍,放下我執,聆聽民意。 © George Nikitin / Greenpeace
「我冇嘢講。」面對即棄塑膠無止境生產,墨西哥民眾在沉默中爆發,要求企業從源頭改革生產模式。 © Ilse Huesca Vargas / Greenpeace
即使災難電影套路如出一轍,我們還要重複犯錯嗎?9月20日澳洲悉尼的氣候遊行,有參加者自嘲氣候危機深重得連「大鄉里」(Bogans,澳式俚語)也要站出來。 © Marcus Coblyn / Greenpeace
我雖勢弱言輕,決不虛作無聲。9月20日約翰內斯堡氣候遊行人群中,有不少年輕人與小孩的面孔。 © Shayne Robinson / Greenpeace
獨沽一味否認與逃避,絕非當權者施政之道。9月20日,肯雅奈羅比民眾促請政治領袖拒做「鴕鳥」,立即為氣候行動。 © Evan Habil / Greenpeace
明日復明日,最怕為時已晚。若要堅守2030年升溫1.5°C的氣候防線,摩洛哥馬拉喀什民眾告訴我們,今日就要行動! © Anas Bouraoui / Greenpeace
企業與政治領袖留下氣候「爛攤子」,代價卻由下一代承受,公平咩?9月20日,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上千人向環境部門請願,表達拯救氣候刻不容緩的立場。 © Mircea Topoleanu / Greenpeace
氣候變化不斷加劇,我們也是時候進化了!超過3,000位民眾聚集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政府總部前,要求政府採取緊急措施應對氣候危機。 © Richard Lutzbauer / Greenpeace
與其求救鐵甲奇俠和超級英雄,我們一起自救!9月27日,希臘學生聚集於雅典憲法廣場,促請政府積極減排,幫助控制全球升溫於1.5°C內。 © Constantinos Stathias / Greenpeace
海平面上升,是不少沿岸國家及地區眼前的危機,但氣候浪潮席捲全球,卻是不爭事實!9月27日,荷蘭海牙數以千計民眾響應「#FridaysforFuture」行動。 © Maaike Schauer / Greenpeace
會否有一天,我們眼白白看著如雪人般的美麗事物化為烏有?連同德累斯頓在內,德國最少有86個城市響應9月20日氣候遊行。 © Jan Zappner / Greenpeace
「金錢不是食物」的顯淺道理,由中歐小國盧森堡5,000位學生於9月20日發出「溫馨提示」。 © Anais Hector / Greenpeace
當氣候危機成為事實,拯救地球就是義務。9月20日蘇格蘭愛丁堡,數以千計學生「罷課不罷學」,走上街頭為氣候發聲。© Jeremy Sutton-Hibbert / Greenpeace
明知政客做戲,心水清的民眾一定看得出。西班牙全國於9月底舉行了100場大大小小氣候行動,包括9月27日馬德里大遊行。 © Greenpeace / Pedro Armestre
Meme兩張,不解釋。9月27日,8萬人齊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以創意文宣為地球未來發聲。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從小孩視角來看,還有甚麼比功課更令人煩惱?全球760萬民眾同行,要求各界領袖正視關乎全人類未來的氣候危機。 © Jeremy Sutton-Hibbert / Greenpeace
氣候危機當前,無分性取向與性別(認同),我們都是同路人!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 Jeremy Sutton-Hibbert / Greenpeace
小孩保護媽媽,慈母保護子女,我們一起愛惜Mother Earth! © George Nikitin / Greenpeace, © Bence Jardany / Greenpeace
哪裡的生存權利不被尊重,哪裡就有反抗!在「FridaysforFuture」發源地斯德哥爾摩,過萬人一步一腳印表達環保訴求。 © Jana Eriksson / Greenpeace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氣溫上升有這麼嚴重嗎?

聯合國氣候峰會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期盼全球領袖共同為延緩氣候變化擬定相關政策,落實減少碳排放,控制全球平均升溫於1.5°C之內,付諸實行時卻未如理想: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發表報告,若希望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C內,全球碳排放必須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成「零碳排」目標;但事實上,截至2019年,全球包括海洋與陸地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0.87°C。

也許有人會質疑,升溫1.5°C應該沒有明顯感受,為何視之為氣候危機?事實上,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包括高溫熱浪侵襲、旱季周期延長、洪水危害加劇。愈加強勁、頻繁的天災早已在各地發生,還會帶來其他難以掌控的危機:

1. 海平面上升

海冰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全球島國、低窪沿海地區及三角洲等地區面臨海水淹沒,無法居住和種植農作物,而鹽水入侵也將破壞基礎建設。

去年10月,意大利威尼斯爆發水災,高達80%面積被淹浸。© Giacomo Cosua / Greenpeace

2. 農業與糧食短缺

農業是直接受到天氣影響的產業,無論乾旱、洪水、大雨、嚴寒氣溫,都波及收成。「睇天做人」的農夫固然首當其衝,但全球民眾同時面臨物價上漲、供不應求等困境,糧食分配不均更加嚴重,釀成饑荒等人道災難。

2010年菲律賓旱災災情嚴重,導致粟米失收且品質差劣。© Alex Baluyut / Greenpeace

3. 生物多樣性受衝擊

根據IPCC報告指出,地球平均氣溫若增加1.5°C,部份倚靠獨特氣候條件生存的物種,將會失去原有棲息地:例如北極熊將面臨夏日無冰窘境,無法覓食、休息、繁殖,陷入生存危機。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上月公佈「年度北極海冰最小值」為415萬平方公里,屬史上並列第二低的一年。 © Larissa Beumer / Greenpeace

4. 水資源匱乏

氣候危機將改變降雨和乾旱的模式、頻率,使亞熱帶及中緯度乾燥地區容易面臨缺水危機;而高緯度與中緯度潮濕地區,則因大雨沖刷泥沙令水源積累大量沉積物,影響品質。

2017年,西班牙水庫瀕臨乾涸,既因旱災之過,更關乎水資源管理失當及浪費等人為因素。 © Pedro Armestre / Greenpeace

「時間無多,現在就要改變,等不及我們長大了。」成年人盲目否定氣候危機,早已睜開眼的年輕人拒絕承受苦果,只好站出來為未來發聲。您願意一起支持他們,凝聚更強大群眾力量,訴諸政府、企業負起相應責任嗎?

沒有Endgame,只有Long War,一起為應對氣候危機奮鬥!。© Pak Chai / Greenpeace, © Lucy Cartwright / Greenpeace

伸張氣候正義,向碳排企業、無為政府問責

氣候公義,即是以人權以及社會的角度去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以法律訴訟來解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的氣候災禍。化石燃料是全球暖化、環境污染一大罪魁禍首,主要碳排企業卻一直罔顧氣候危機,置其利益版圖於地球人類福祉之前。菲律賓人權委員會(CHR)經過4年調查,指出這些碳排巨頭需為氣候危機造成的人命民生傷亡負責,這是氣候正義一大突破。氣候公義,勝!對全球的氣候行動是一大鼓舞。

此案我們深深體會到菲律賓民眾從風暴中站起來,民眾的堅毅和力量。事實上,近年全球有越來越多法律訴訟案,針對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向政府、企業問責。從太平洋的菲律賓、瓦努阿圖,到歐美的紐約市、挪威青年組織、瑞士銀髮族等等,皆由有人民發起,從法律途徑伸張氣候公義。

菲律賓、瓦努阿圖及紐約市皆是針對化石燃料企業,要求其對碳排放負責。至於瑞士女銀髮族則是針對政府氣候政策的不足提出法律訴求。這次菲律賓人民的訴求成功,將正義彰顯於國際會議,是4年來群眾力量的成果,得來不易!

挪威青年組織在早前控訴政府於北極鑽探石油,預計聖誕前後會有裁決。此刻,綠色和平持續與德國3位農民一起追討政府對氣候變化帶來農業損失的責任;在菲律賓,我們繼續和當地居民合作,調查並揭露企業碳排與極端天氣之關係及帶來的損失。我們急需您的關注與支持,創造更多的成功案例,挽救氣候,一起行動!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相關標籤:

可再生能源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