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指人類保護地球不合格,《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籲新常態
剛於9月15日發表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五版(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GBO-5)[1],為地球的物種把脈,派出人類對維護生物多樣性「肥佬」的成績表。人為破壞、工業的污染,對地球的生命系統壓力遞增,加速生物多樣性崩塌。報告還警告,未能解決氣候變化,自然危機會隨氣候危機惡化。
文章目錄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人類保護自然不合格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五版(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GBO-5)[1]報告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辦公室發表,就2010年所訂立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 ABT)總括檢討,發出成績單:20個制止生物多樣性弱化的目標當中,人類對於阻止野生動植物和自然生態的破壞,包括減低物種滅絕風險、可持續發展為本的水生資源管理、減少污染等,沒有1個完全達標,導致自然棲息地繼續消失,大量物種因人類活動受到滅絕的威脅。
10年來,只有6項部分達成,譬如在建立保護區及防治入侵物種方面。現實告訴我們,全球的野生動物總量自1970年來下跌了超過三份二,而自2010年以來持續下降。

報告點示,各地政府提供5,000億美元對漁農及化石能源業等的補助,涉及對環境破壞,舉例過去10年間,過度捕撈的海洋種群所佔比例增加到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且許多非目標物種由於非可持續的捕撈活動而受到威脅;海洋已積累約260,000噸塑料顆粒,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但確實的影響尚待科學驗證。 人類的高消費,電子污染也日益令人擔憂。全球超過60%的珊瑚受到威脅,而且人們錯過了2015年將威脅減少的目標。而在氣候危機的協同效應下,海洋酸化和海岸發展的狀態均不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關顧到婦女、原住民社區和貧困人口處境的目標之一,是要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不過,報告根據地球自然狀況的評估,發現提供清潔水、藥物和支持人類生計的生態系統沒有獲得保護,對婦女和脆弱社群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

聯合國呼籲人類對自然要新常態
聯合國透過此報告呼籲「人們在一系列活動中擯棄『一切照舊』的老路」,人類再不能固步自封,在地球上施行的人類活動要建立新常態;人們必須珍視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復育對人類生存及生活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更要緊急地減少人類活動帶給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負責人Elizabeth Maruma Mrema表示,人類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將決定子孫後代有怎麽樣的自然環境。「地球的生命系統正受侵犯。 人類越以不可持續的方式去蹂躪大自然,糟蹋賜予我們的自然資源,即等於越破壞我們自己的福祉、安定與繁榮。」[2]
聯合國警告,地球生態及生境正在惡化,我們還不採取行動,巴黎協定就氣候危機及可持續發展所訂的目標就不可達成。

持續關注全球生物多樣性
報告的發表,為9月3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Summit on Biodiversity)奏出序曲。再者,報告對生物多樣性公約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有重要作用,為未來10年(2021-2030)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該框架目前正處於談判中,最終將在於中國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OP15)進行審議。大會原定2020年10月舉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推遲至2021年。
就此報告,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資深政策顧問李碩評論說:「《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五版報告,給我們簡單直接的確認:勾畫10年的願景,而沒有執行手段,只會帶來空洞的承諾。 各國在2010年在日本愛知縣作出的決定,是一系列孤立的目標,沒有任何一方主動積極帶領與執行,遑論必要的資源支持, 難怪10年後沒有成績交付。」
李碩促請各方針對改善全球生物多樣性要有新思維:「在9月30日聯合國自然峰會和明年的COP15召開之前,各國仍然有機會改變這種模式。 各方必須制定國家計劃以實現目標,並動員資源互相幫助,以擺脫GBO的固有途徑,也是讓全球相信昆明不同於愛知的唯一途徑。」

正如報告表明,「各國政府將需要擴大國家野心,以支持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確保調動所有必要資源並加強有利環境。各國需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決策的主流,並納入所有經濟部門的相關政策中。」愛護地球的你我必須更進取、更積極計劃加上行動去保護自然,尤其政府和企業必須有具體、强力而且有視野的政策,實踐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以至緩解氣候危機的承諾。
大自然是我們的最佳防禦資源:抵御飢餓、氣候崩潰和新的流行病。我們保護自然,自然才可持續守護我們的福祉與未來。
備註:
[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5》(GBO-5)
[2] The UN's biodiversity head, Elizabeth Maruma Mrema, said humanity was at a crossroads that would decide how future generations experience the natural world. “Earth’s living systems as a whole are being compromised. And the more humanity exploits nature in unsustainable ways and undermines it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the more we undermine our own wellbeing,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she said. 引自衛報《World fails to meet a single target to stop destruction of nature – UN repor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