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講氣候變化】太陽能達人Billy:人人皆可發電發亮
面對氣候變化,你會做什麽嗎?閱讀此文的你,相信一定程度地關心環境,了解到我們身處氣候危機,也許你會答「環保啲……」,譬如生活中盡量做循環回收、減少浪費等。請來這次主角Billy Lam,一位太陽能達人,無論生活、工作、外遊都不忘保護環境。【和你講氣候變化】這次話題是氣候與能源,由他分享自家應用太陽能的經驗。
文章目錄
奔向太陽,源於善用天然資源的初心
「第一次接觸太陽能,是我第二份工作的時候,當時辦公地方陽光充沛,就忽發奇想,不如看看有沒有什麽太陽能裝置可以充充電。」
「好彩找到一個充電器,當時候覺得得意,可以充到『尿袋』(外置充電器),充到尿袋其實就夠用,就是這樣開始。」說著,他拿出自己的太陽能歷史見證。一個很小巧的手提裝置,是他首個太陽能充電器,屬初代技術,追溯到2013、14年,功率很低,2.5瓦(watt)只夠充AA電,但成功在嘗試,即使是初階工具,管用就是了,然後在家裏也添上充電器。從此,他成了太陽能的追隨者,上網認識、搜尋合用的工具,同時留意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新發展,增長知識。
辦公室陽光好,你我最多只會想到種盆栽,為什麽Billy會想到利用太陽能?
「講真,電話充電,佔你用電幾多?慳到幾多錢呀?而是當中的意義,因為用太陽能不用花錢,且不會產生污染。」他侃侃而談:一般人的概念,化石燃料划算,譬如香港用煤及天然氣發電[1],只是一元多一度電,但大家忘記了背後的環境成本,燃燒化石燃料是碳排放的大黑手;而觀感上太陽能是昂貴的,事實上,很多國家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很低,譬如中東國家阿聯酋,新建的太陽能電廠的電價,便宜過用石油。Billy指出,說明這是世界的趨勢,而有些事情在乎選擇,他問道,可減少碳排放,有天然資源(太陽能、風能)何不好好去利用?(按:下文Billy會進一步說到環境成本)
善用天然資源的初心,付諸行動,小莫小於水滴,嘗試、成功、進階。Billy繼續認真做資料搜集,逐漸升級,現在他家裏長期使用的,是一套比較大型的活動太陽能板,功率是24瓦。
太陽能充電裝置的應用,達人貼地分享
- 入門難嗎?
不困難,工具可網購回來。但Billy馬上強調環保最大戒條:「不要盲目追求高功率,更不要浪費。大家要很清晰,買回來一定要使用,才可抵消當中(產品生產、物流運輸)的碳排放。很概括地說,產品用上2年時間算抵消製作的碳排放,繼續用下去,方進入對環境友善的應用狀態。」他且建議大家可以不妨參加一些機構、地區團體舉辦的太陽能板工作坊,自己工具自己做之餘,還可認識同道中人,互相扶持和交流。
- 太陽能的好與局限
因為Billy的家在高層,太陽照射到,兩日就充好一個尿袋,家裏的電話、平板電腦,鬚刨、牙刷,都盡用太陽能。不過因為家居的座向,通常每年9月至4月太陽伯伯才光臨大駕,其餘月份,陽光的照射,不足以讓充電器發揮效率。
- 太陽能板的保養
很簡單,拭擦板上的灰塵,讓太陽能板無障礙地發揮功能就是了。打風落雨,基本上也不用擔心,不過Billy為人細心,遇上類似天氣,他會將家中的裝置拆收回室內,主要是安全顧慮。
破解太陽能的迷思
邀請Billy為大家拆解一些可再生能源的迷思,知道大家都緊張錢,他從成本、價格說起:大家會覺得可再生能源好貴,感覺一下子會加幾蚊電費。第一,究竟市場的價格是否這樣高?事實不然,若說可再生能源剛起步,二三十年前,昂貴這說法是成立的。但正如上文提到,如今很多國家實證,太陽能便宜過石化燃料發電。
第二,有沒有將環境成本計算在內?大家只看賬單上的數目,卻忽略背後的代價。燒煤平,卻帶來大量碳排放,將地球陷入氣候危機當中;另一邊廂,太陽能板用上20、30年才需退役,應用過程不會產生碳排放;再者,越來越多國家投入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單為了減碳,也因為他們考慮增加能源應用結構的多元化需要。
事實上,Billy一直緊隨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每次閱覽業界的最新資訊,「往往每年同一個價錢就多10%的功率改進,又或者同一個功率價格低了10%。技術一直在進步,一是更高的功率,一是更低的價錢。對於著眼價錢的人來說,太陽能是吸引的,因為趨勢只會是越來越平。」
愛護地球,原來世界這樣大
回溯他的環保理念根源,Billy說大概始於中學時期,當時會思考,明明資源可以循環再用,但大家「飲完野,就揼咗佢」為何會當垃圾抛棄,在堆填區相見。大學時代,開始到外地旅行,他就去看看其他地方,接觸不同世界的環保政策。
約10年前,畢業旅行他選去芬蘭,親身體驗到人家的回收風氣,那是2011年,一般的芬蘭國民已經拿著玻璃樽、膠樽往超級市場去,有機器掃描回收物品,然後可打印折扣券。他們習慣做完回收才去購物。「令我印象很深刻,不單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還有社會整體配套。體會到香港是個先進的城市,但原來有些東西我們可向外學習。」
繼後,Billy代表自己義工機構往尼日利亞參加關於氣候倡議的計劃。機構本身是關注和平的,不過活動卻與氣候扣連,他從中領悟到,世界不少的衝突源於氣候,舉例糧食危機,直覺就是缺少糧食帶來衝突;但糧食短缺背後原因是氣候變化,例如雨季縮短甚至消失,農作物收成受損,地方情況就變得緊張。水源爭奪又成衝突的另一起因。「當時才發現,氣候變化,不只關乎天氣和感受,原來會演化出很多問題,包括糧食問題、地方衝突,影響到人類的和平共處。」
Billy分享他的尼日利亞經驗,或可啟發我們以更多角度思考能源政策的種種:尼日利亞是世界前列的石油生產國,產油支撐整個國家經濟。但石油業貪污情況嚴重,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可謂無法無天。此外,為了保護石油業,政府極力鼓勵石油使用,即使當地有充裕的太陽能資源,但因政府對太陽能打重稅,而少人問津。尼日利亞產油,大家卻不覺她富裕、先進,會否與其扭曲的政策相關?
在尼日利亞,Billy還有自己獨特的觀察,他看到不少香港的舊款「van仔」在當地市面行走,大家對於非洲國家循環使用我們的手提電話和巴士,素有所聞,或者不以為然,但Billy有另一番分析,這些舊車種很「食油」,是低廉的油價支撐其使用。另一個畸形現象,尼日利亞主要出口原油,國內用的油,其實都是購買在外面煉過的油回來使用的。
香港與太陽能的距離
Billy2015年加入綠色和平,工作結合守護環境,是心願達成。數年前機構舉行一系列「DIY太陽能充電器」工作坊,他是小隊一員。
雖然太陽能發電未成氣候,但他希望活動做到多推廣,因為他相信只要人「親手落手落腳去做,試用,用到,他們就自自然然會告訴其他人,原來可行。家裏一塊太陽能板,你可能覺得作用很少,但代表多了認知,到社會上有更多機會推動太陽能的時候,便有更多人準備就緒。」
問問Billy他個人對於本地能源政策有什麽看法。他說政策偏向慳電、講能源效益,他會希望政府可以更進取!他認為這個城市有很多高樓,屋頂擁有很大潛能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是我們的發電高產地。早前有理工大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拿某個百分比的屋頂來發展,可以提供香港十分一的電力。其實政府也認同這個方向,否則不會有2017年引進上網電價制度[2],雖然相比一些地方,步伐可能慢了30年,也沒有完全釋放所有潛力[3]。
「化石燃料有用完的一天,而且燃料都是入口的,如果我們可以開始自己發電,對我們的供電也提供穩定作用,而且應用可再生能源,絕對為應對氣候危機作出更大的貢獻。」
氣候變化影響無遠弗屆,世界命運共同體,沒有人可或能夠置身事外。我們邀請本地不同界別朋友【和你講氣候變化】,分享他們如何面對氣候告急,以行動應對。瀏覽更多【和你講氣候變化文章系列】
備註:
[1] 2018年底,整體發電容量百分比,煤佔50%,天然氣27%。資料來自環境局。
[2] 《新協議節能有賞無罰 減排減電費存疑》
[3] 《綠色和平回應政府公布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