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7 mins

十年,在福島,我們改變了什麽?

作者: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研究調查部經理 Ray Lei

311大地震10周年,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至今也10年了。綠色和平是福島核災後最快趕赴現場的機構之一,駐香港的東亞分部研究調查部經理Ray Lei,2011年8月以「核輻射防護顧問」身份首訪災區,這些年來參與綠色和平當地持續的檢測和調查。福島核災10周年,Ray執筆寫下感言。請細閱。勿忘福島。

前言: 十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長到可以做很多事。十年,可以讓一株小苗長到蒼天大樹;十年,可以讀完碩士和博士學位;十年,也足以讓一座城市建起不少高樓大廈,而一些重要的核心價值卻被摧毀瓦解。

然而,在日本福島過去十年的工作,我卻感覺不夠時間,甚至有點徒勞無功:我們綠色和平的工作的確帶來了改變,但福島核災的後果影響,從一個更長的歷史來看,工作還將繼續下去。我們不斷將福島的輻射測量數據提供給大眾,卻很難將這些數字一夕抹去。這是令人沮喪的現實,也讓我們必須更努力。

福島核災發生後,綠色和平一直在福島縣進行輻射調查,2020年11月在飯館村和浪江町進行了第32次的調查。© Greenpeace
福島核災發生後,綠色和平一直在福島縣進行輻射調查,2020年11月在飯館村和浪江町進行了第32次的調查。© Greenpeace

直擊見證,當地居民的現實與堅強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進而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料泄漏。這宗事故被定為七級,代表最嚴重的特大事故。在之後的10年間,我與綠色和平的同事們數次回到福島,在福島市市區和距離核電站20、30公里的一些禁區開展輻射防護及檢測工作。

第一次見到福島核災後的景象,就已經令我震驚與無語。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70公里的福島市街道上,空無一人,除了佩戴的個人報警器在提醒,周圍充滿了高出正常環境的輻射劑量,我無法判斷危險在哪裏

當我見到當地居民菅野瑞枝(Mizue Kanno)時,她用更精確的語言回憶起這種無邊無際的警告:「⋯⋯穿著全身防護衣戴著防毒面具的人朝我們喊,『危險!你們在幹嘛?拜託,請趕快離開,至少離開這裏30公里。』⋯⋯現在,我能理解那些工作人員的擔憂。然而,不住在附近的人們,完全不知道核災的危險。我想要告訴世人,核輻射的危險聞不到、看不見也沒有味道,直到身體出現異常狀況前,你完全無法得知它的存在!」菅野夫人說,她想要警告更多人核災的危險,有些話想說但不知道該如何說出來,這種感覺令她很沮喪。

她比我更堅強,我只是短暫來到福島進行調查,現場就已感到魔幻現實般的末世場景,但是在過去的十年裏,菅野夫人要一直面對的,卻是一個回不去的家園。

福島核災發生之後1個月,日本政府以福島第一福島核電站為圓心,畫出了20公里範圍的「強制撤離區」。之後根據受污染地區的核輻射水平把大約20-50公里半徑範圍的更多的區域劃為「強制撤離區」、「發生緊急狀況時的撤離準備區」、 「歸還困難區」、「撤離令解除準備區」與「限制居住區」等。

我不知道普通人如何做到,對我來說,如果不是身臨現場,再加上對於核輻射術語和一些基本知識的掌握,要完全根據書面材料去理解這些區域代表的意思,就像是拿到一本枯燥的技術説明書,一開始會不知所云。但這些,正是在福島範圍內生活與工作的人的行動指引。

在福島浪江町限制區「歸還困難區」大閘前。© Ray Lei / Greenpeace
在福島浪江町限制區「歸還困難區」大閘前。© Ray Lei / Greenpeace

非常人可理解的輻射檢測工作

在福島進行輻射檢測工作,我們必須按照所劃定的區域限制情況,得到當地居民的邀請,向東京電力公司申請進入許可証。還得向現場檢查站工作人員出示書面許可、核對進入的人員名冊、車輛牌照等資料,隨後每人都會收到個人防護物品以及個人輻射劑量儀,這才得以進入指定區域。最後,我們必須在指定的時間範圍內回到檢查站,接受輻射檢查、脫去防護服、歸還個人輻射劑量儀之後,才能夠離開。

每天如此,周而復始的繁瑣工作,我對工作人員的耐心與敬業心存感謝,同時也意識到,這已經超出了作為正常人能理解的生活,卻是福島地區被撤離居民的日常:曾經可以自由出入的家園,被分割成一塊塊核輻射劑量數值的區域。如果不藉助儀器設備,就沒法知道腳下的面積是否存有過量核輻射危險。

而在福島核災後,尤其是近幾年來,日本政府開始有意解除一些限制區,宣傳並鼓勵被撤離的居民回去。但是,綠色和平在這些地方的實地檢測結果顯示,那些解除限制地區輻射值仍高出正常環境裡核輻射值數倍甚至數百倍,人體長期居住、曝露會有很高的健康風險

2012年7月(左圖)與2013年5月(右圖)強制撤離區的分區情形。資料來源:福島縣縣廳福島復興工作站
2012年7月(左圖)與2013年5月(右圖)強制撤離區的分區情形。資料來源:福島縣縣廳福島復興工作站

居民的世代家園由野生動物承接

安齋徹先生(Toru Anzai)曾經住在福島的飯館村,福島核災發生後,他不得不撤離到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50公里的臨時安置所,至今無法返回原來的家。雖然日本政府宣佈安齋先生所在的區域已經「回復正常」可以讓居民返回,但我們仍能在周邊範圍發現高出正常輻射水平的核輻射污染「熱點」。如今已經70多歲的安齋先生出於對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的考慮,不得不放棄在飯館村的祖屋,在其它地方重新置業建屋。類似安齋先生的遭遇,在福島地區並不在少數,令人感覺很無奈。

在福島縣岩手市,綠色和平的專家團隊進入安齋先生(Toru Anzai)撤離了的居所進行測量,看到這個停留在2011年3月的年曆。©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在福島縣岩手市,綠色和平的專家團隊進入安齋先生(Toru Anzai)撤離了的居所進行測量,看到這個停留在2011年3月的年曆。©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我們深入福島不同地區,我最常見到的景象是,在森林、學校、馬路、街道以及小路上進行污染清除工作的人員,有時穿戴的個人防護裝備堪稱單薄;一些空地甚至以前的公共場地上堆滿了巨大的黑色垃圾袋,裝有清理出來的有輻射的土壤及其它廢棄物;我也常看到貨車揚起塵土在路上魚貫行駛,運送著一袋又一袋沉重的廢棄物。

至今令我難忘的是,2018年,當我和其他同事正在浪江町的街道上進行檢測,除了我們之外四周空無一人。突然,在我們前方大約100米的地方出現一隻大野豬帶著3、4隻小豬,小野豬看到我們就閃進旁邊的房屋後面,而那隻大野豬應該是野豬媽媽,卻朝我們慢慢走過來隨時準備發起攻擊。我們只好在不刺激她的情況下,一起慢慢後退,直到退出她的「領地」。我們也在福島其它地方遇到過野豬。

那次之後我發現,這些曾經作為人類的社區已經慢慢成為野生動物的家園,人類成了外來「入侵者」。對於動物來説也許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曾經的福島居民來説,何時才能重回他們的家園呢?而核輻射對於這些動物來説,又會有怎樣的長遠的影響呢

綠色和平核輻射專家Ray Lei和資深核能專家Shaun Burnie 2019年在福島浪江町大堀村進行輻射測量工作。©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核輻射專家Ray Lei和資深核能專家Shaun Burnie 2019年在福島浪江町大堀村進行輻射測量工作。©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認真調查、記錄,公開資訊

從2011年開始,綠色和平每年都會在福島地區持續進行核輻射檢測工作,至今超過30次。我們不斷繼續向世界傳遞福島的現實情況,我也觀察到,即使我們清楚知道福島很多地區的輻射值仍然超過福島核災發生前的環境輻射值,我們近年的調查也發現溪澗與河流出現再次污染的跡象,福島地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似乎已經對這樣的常態習以為常;但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是否充分理解所在區域的核輻射值,以及對人體健康短期與長期的影響

就在剛剛過去的新年假期,2月13日日本時間夜晚11時8分(香港時間10時8分),福島外海發生規模7.3強震,福島縣與宮城縣觀測到震度6強的強烈搖晃。日本氣象廳判定這次強震是2011年311大地震的餘震,雖沒有引發海嘯,卻令人再次回憶起即將踏入10年的311大地震。雖沒有引發海嘯,這卻也是大自然在用它的方式繼續提醒世人:危險仍存在,福島核災的後續影響也未曾消失。

菅野夫人陪同綠色和平團隊回到她已經撤離的居所地區。來到她家附近這處,她停下來祈願。© Greenpeace
菅野夫人陪同綠色和平團隊回到她已經撤離的居所地區。來到她家附近這處,她停下來祈願。© Greenpeace

福島,在中文字裏,是有福氣或被祝福之島的意思,而我的潛意識卻在懷疑這字面意思。「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每次離開福島之前,這句話都會跳出來,令人唏噓傷感。而我真心希望福島核災會有盡頭,讓菅野瑞枝以及無數福島的居民可以有盼望,在有生之年安全回到自己家園生活。我也希望,在確保核污水裏的有害輻射物質真正徹底無害化處理之前,日本政府不要以任何方式將存儲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超過百萬噸核廢水排向太平洋,殃及周邊鄰近國家地區的海洋及民衆的生態和健康。

2021年3月10日,寫於福島核災十周年紀念日前。

編者後記: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10年,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發佈報告,指出日本政府聲稱已完成大部分除污工作的「特別除污地區」(Special Decontamination Area, SDA)中,85%「特別除污地區」仍未進行輻射清除工作。綠色和平呼籲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為當地居民及環境著想,重新擬定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退役計劃,以保障當地居民的安全。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福島核災十年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