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s

【和你講氣候變化】x【切爾諾貝爾35週年】古偉牧:核災不再是想像

作者: 綠色和平

此刻是2021年4月,我們將時間回撥到10年前,古偉牧是當年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的高級項目主任,負責氣候及能源項目。當年他首次踏足烏克蘭探訪切爾諾貝爾核災區。這次【和你講氣候變化】x 【切爾諾貝爾35週年】由核能達人、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的項目經理古偉牧帶我們出發到10年前的烏克蘭,重訪切爾諾貝爾核災周年活動到2011年福島核災,反思核能與香港氣候與能源項目的種種。

2011年核災之初體驗

2011年4月26日,切爾諾貝爾核災難25周年,綠色和平安排世界各地的傳媒前往當地探訪;由於有香港媒體參與,當年未去過烏克蘭的阿牧(古偉牧暱稱),決定預早經荷蘭飛烏克蘭,再入切爾諾貝爾,了解當地情況,為之後傳媒之旅預行。

2011年4月切爾諾貝爾附近的消防員紀念碑放上了紀念花籃。
2011年4月切爾諾貝爾附近的消防員紀念碑放上了紀念花籃。

作為香港人,如果不是綠色和平身份,切爾諾貝爾的確距離很遠,他也是當時資料搜集,才知道當地牛奶不運港,找到一絲連繫。「正常香港人,(當年)唔會有興趣去切爾諾貝爾。」結果本地兩大媒體隨行,電視台還在主要新聞時段做現場報導。為什麽?

背景:「喺綠色和平,核電議題在每個辦公室都有優次不同嘅處理,咁啱得咁蹺,香港政府話要增加輸入核電,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就加入反核的議題,我們就思考講到核電,冇理由唔去切爾諾貝爾,25周年情感上也比較大。」時為2010年,政府就氣候減排政策作公眾諮詢,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提升減排目標,建議增加輸入核電。綠色和平準備以翌年切爾諾貝爾核災周年為切入點,希望將當地的經驗帶回香港,使香港人知道核災是什麽回事,核電風險實際上是什麽,目的是要當時香港政府放棄增加輸入核電,發展可再生能源。

近因: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觸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核電、核災頓時變成香港人咫尺可及的議題。

2010年底,因為「香港政府要搞核電」,核能成為氣候變化項目下的課題。當時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未成立專案,先將阿牧與研究調查部經理雷宇霆送到荷蘭進修輻射防護的課程,好讓學習回來後,為反核議題準備材料,搜羅適合香港應用的內容。2011年,阿牧出發切爾諾貝爾之時,已經發生了福島事故,其時綠色和平全球對核能認識的同事都組織起來,幾乎24小時監察著當地情況,組員同時準備切爾諾貝爾周年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

2011年4月26日,古偉牧與綠色和平團隊於中環擺放「反核電話亭」,呼籲巿民以一人一電話方式致電環境局,表達對核電安全的憂慮。© Clement Tang / Greenpeace
2011年4月26日,古偉牧與綠色和平團隊於中環擺放「反核電話亭」,呼籲巿民以一人一電話方式致電環境局,表達對核電安全的憂慮。© Clement Tang / Greenpeace

切爾諾貝爾災後真相

切爾諾貝爾之行,阿牧認為意義在於「直接見證」,bear witness亦是綠色和平一直相信和堅持的價值;安排媒體訪問當地人親身訴説核災經歷,聽到、看到要在地才會知道的故事,包括烏克蘭政府比較窮,災民一方面希望要求較高的賠償金額,但亦明白政府沒有能力;並且了解到25年後,他們生活面對的困難和現實:當年因當兵而被徵召做liquidators的核污清理人,無奈地發現核災經歷幫助他們於國家財困之時仍然找到工作,譬如在切爾諾貝爾博物館做保安,就是因為他們的經歷,博物館更願意雇用他們。

「我哋都有去醫院訪問,知道當地人完全了解進食當地食品嘅輻射風險,亦從醫生口中得知,當地當時繼續派發1個月約港幣2元嘅補貼畀居民,等佢哋可以購買外面區域生產所謂『乾淨』嘅食物。我刻意去參觀醫院訪問醫生,從醫學角度睇呢件事,了解醫院面對啲咩困難。」

阿牧的醫院訪談,也有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發現,例如當地的標準體檢程序是量體溫、血壓和輻射。如病人求診時發現輻射量特別高,沒有特別藥物可提供的情況下,醫生通常建議他離開市鎮,讓身體「放假」。當地小朋友也習慣在學校假期時,往其他地方的親戚家去,美其名是去玩。

更沉重的實況:當地沒有特別多的畸胎個案,那裏的醫生告訴阿牧,因為很多烏克蘭夫婦選擇墮胎,直接不要孩子,而附近區域當中,白羅斯會比較多畸胎。醫生也分享道,基於資源缺乏,他們沒有辦法做研究,調查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

「當地因為冇資源做唔到調查,然後一啲支持核電嘅人,就話證明唔到有、冇在場證明,結論係核災冇影響當地嘅健康,咁梗係啦!整個旅程,由在地經歷(見證),升到研究,睇到研究嘅限制,再睇件事討論時候嘅限制,你就會感覺到綠色和平點解咁強調bear witness,今日你可以借網絡街景、現場直播睇到全世界,但真相你真係體驗喺裏面先知道。」

綠色和平2012年於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舉行 「非政府核災演習」,與超過三十名學生體驗核災中的應變方法,古偉牧接待當年的特首候選人何俊仁,活動中他以模擬特首身份探訪災民。© Clement Tang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2012年於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舉行 「非政府核災演習」,與超過三十名學生體驗核災中的應變方法,古偉牧接待當年的特首候選人何俊仁,活動中他以模擬特首身份探訪災民。© Clement Tang / Greenpeace

10年人事幾番新?核能迷思破解

同年5月中出發,阿牧第一次到福島,沿岸取海水樣本知到東京海岸。切爾諾貝爾之行後來,加上前後到福島5、6次,他直言家人有表示擔心,不過受過輻射防護訓練,知道自己可以在現場評估風險,且衡量過這是難得的人生體驗,「有機會去面對災區,真係做到少少嘢,sample(採樣) 、survey(調查)叫做幫到日本人少少,另外更係幫香港人去認識氣候同能源嘅不同面向,唔只係講錢、有冇電用、碳排放,係講緊核能風險、點樣評估風險,而災民20、30年後心路歷程嘅轉變係點,都係我哋機構可以畀人們認識嘅嘢。」

阿牧第一次看紅葉,是在經歷核災不久的福島。他形容2011年11月這旅程很美但感覺很怪,當地未開始解禁,也未開始清理輻射,四處了無人跡,只有蒼涼的紅葉。© Robert Knoth / Greenpeace
阿牧第一次看紅葉,是在經歷核災不久的福島。他形容2011年11月這福島紅葉旅程很美但也很怪,當地未開始解禁,也未開始清理輻射,四處了無人跡,只有蒼涼的紅葉。© Robert Knoth / Greenpeace

「我由香港做到台灣(綠色和平),十年前後,依然喺度突破、反抗一啲核電嘅假象,其實係幾失望。

首先,核電唔係零碳;就算係低碳,但低碳係咪就要用先,大家會唔會睇吓有冇更好嘅可以用。」

破解核電的迷思,輻射專家阿牧不得不「稱讚」核電業界宣傳伎倆成功,他們常會說核電在發電時沒有污染,一直集中過程中最乾淨的部分,而不去提及開採鈾元素對環境的嚴重污染,遑論大家最熟悉的核廢料問題,核廢料的放射性元素等閑可存活300年,對比氣候變化經常談及的二氧化碳,後者在大氣內存活200年。

今天擔任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的項目經理,阿牧不失香港人的動力和幽默:「好彩嘅係,綠色和平東亞分部這些年來發展得更大,有更多嘅資源、可以反抗嘅空間更大。」

阿牧(古偉牧)以綠色和平核輻射專家身份,2013年在福島的郡山市進行採樣。© Noriko Hayashi / Greenpeace
阿牧(古偉牧)以綠色和平核輻射專家身份,2013年在福島的郡山市進行採樣。© Noriko Hayashi / Greenpeace

氣候與能源項目之真義

那麽,推動氣候與能源議題,做環境倡議,讓古偉牧起勁的地方在哪?

古偉牧說,就是要不停發掘新的賣點讓人信服,做新的研究,找新的角度,令想做到的改變出現。「做campaign好玩嘅地方,係令所有人覺得嗰個係問題而去處理。譬如社會問題老人缺乏床位,我唔係去提供床位、唔係自己走去照顧老人,而係點令社會有個共識,覺得呢個問題大家要去處理。

當中有無盡嘅空間去諗,真係會做到一啲ambitious(有雄心)嘅事情, ambitious指嘅係靠你自己一個永遠做唔到嘅嘢。譬如我哋逼中電去慳電,當時一般反應係綠色和平『儍的嗎』,電力公司賣電,點會聽你講去慳電,好合理,但我哋就係儍,就係要扭轉個遊戲規則,我哋就係要提出另一個narrative(敘述視點)、另一個想像。」阿牧解說,如果綠色和平要令市民慳電,舉例幫香港人換冷氣,只是有限度改進情況,但我們推動電力公司慳電,香港每年就多出一億五千萬元,直接由電力公司口袋出來,可以幫助更多家庭去節約能源。

2011年4月香港的反核遊行。© Alex Hofford / Greenpeace
2011年4月香港的反核遊行。© Alex Hofford / Greenpeace

以核能課題為這次訪問作結,阿牧明白核電不會是香港人覺得今天需要立刻面對的議題,他更不想希望香港人需要突然間要應對這個議題,不過他指出,大亞灣核電廠是90年代初的產物,到2035年就要除役,聽起來感覺好遠,現實是核電佔香港用電3成左右,要淘汰佔電比那麽大的東西,必須要找一個平安、順利的方法去淘汰,這正正是這代香港人要處理的事情。抑或大家會考慮要延長大亞灣的壽命?他提醒大家:福島核電廠就是延長的產物,不要忘記事故其中原因就是老化的問題;香港人絕對要預備面對下一個核電議題。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氣候變化影響無遠弗屆,世界命運共同體,沒有人可或能夠置身事外。我們邀請本地不同界別朋友【和你講氣候變化】,分享他們如何面對氣候告急,以行動應對。瀏覽更多【和你講氣候變化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