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鉛汽油百載毒害終結時 年防120萬人早死
50年前,有毒含鉛汽油應用於全球大部份車輛;20年前,117個國家及地區仍使用含鉛汽油。不過,隨着阿爾及利亞停產並於今年7月耗盡庫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周一(8月30日)宣佈[1]全球正式淘汰百年歷史的含鉛汽油,預料每年可避免超過120萬人早死、省卻2.45萬億美元經濟損失。這項環境運動里程碑,除了消除一大公共衛生危害,也印證各方攜手行動,可以實現重大改變。
文章目錄
含鉛汽油簡史:偉大發明到健康大敵
1921年,美國通用汽車實驗室的科學家研發出在汽油添加「四乙基鉛」(tetraethyl lead),可減低「爆震」(knock)現象,提升引擎效能。這項發明逐漸風靡全球,健康危機卻同時迅速浮現,短短幾年就有煉油廠工人中毒身亡的案例,50年代也陸續有研究指出含鉛汽油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及癌症等風險,以及引致生態系統退化,卻無阻含鉛汽油應用在70年代達到高峰。
直至1979年,一項研究指出含鉛汽油導致兒童發展遲緩,包括引發行為問題、IQ下降5-10分等,連同其他科學證據,促使不少富裕地區80年代起陸續禁用含鉛汽油,卻仍在中低收入地區廣泛使用(香港於1999年4月1日起禁售)──時至2002年,全球仍有117個國家及地區使用含鉛汽油。
同年UNEP發起全球計劃,推動空氣污染指標更新、轉換至無鉛汽油等策略,而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則持續抗衡跨國企業的「漂綠」(Greenwashing)遊說,並與行動者及受影響民眾同行,終達成環保里程碑──2020年9月,阿爾及利亞政府宣佈國營油企Sonatrach停產含鉛汽油,全國油站亦於今年7月耗盡供應。
淘汰含鉛汽油的意義
綠色和平南非辦公室氣候及能源項目主任Thandile Chinyavanhu表示:「淘汰含鉛汽油的意義,不止於一個有毒時代的終結,更是全球可以攜手實現共同目標的實證。如果人類能夠淘汰20世紀最危險的污染燃料之一,我們同樣能夠淘汰化石燃料。各地政府不能再為化石燃料企業堆砌藉口,而推動過渡至可再生能源的公平轉型(Just Transition),既保障民眾健康、避免氣候災難,亦確保年輕一代的可持續就業機會。」
下一步要做的事
儘管電動車及清潔能源嶄露頭角,卻趕不上全球汽車生產擴張步伐:未來幾十年估計有12億輛「新車落地」,亦有不少高污染二手車將出口至發展中國家繼續行駛,持續加劇空氣污染、全球暖化,以至引發車禍。目前交通運輸業佔全球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近四分之一,到2050年,比重料會上升至三分之一。
除了改善鉛污染,應對氣候危機、守護海洋與森林等自然環境,同樣需要全球攜手行動。綠色和平近年推動的「30x30」守護海洋倡議,至今得到超過70個國家及地區以不同程度參與、支持;而即將於10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COP 26),亦是綠色和平團隊的工作重點,為置身氣候危機前線的民眾發聲,促請政治領袖把握拯救氣候關鍵十年,守住升溫1.5ºC臨界值。
變革發生之前,總看似遙不可及──願這淘汰含鉛汽油的記載,能夠成為給氣餒者的鼓勵:行動,終能帶來改變。
[1] Era of leaded petrol over, eliminating a major threat to human and planetary health ; UN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