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土磚絮語:與自然共生的藝術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Josgigi

混凝土,早已成為大城市的血液、呼吸和心跳。它滿足住屋、甲級寫字樓的需求,還同時附送熱島效應、驚人的碳排放等等環境問題。混凝土這種物料,更會破壞生態系統中防洪、製氧等功能,令城市不能有效應對自然災難。除了住屋,人還須工作、娛樂、消費,分分秒秒耗用資源,為地球製造碳排放和塑膠污染。人與自然,彷彿只能處於對立面,相互糾纏、搏鬥。

然而,幾位本地藝術家卻運用他們的公共藝術作品告訴大家,人與自然絕不是宿命的對立。他們花了以年計的時間,在沙頭角荔枝窩一條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古村,以客家人的建築物料「土磚」和故事「絮語」,找回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珍貴回憶及生活智慧。

荔枝窩村的大海 © 土磚絮語創作團隊

《土磚絮語》重新呈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活

《土磚絮語》藝術計劃由本地非牟利團體「全人藝動」策劃。2018年開始,他們的創作團隊在荔枝窩耕種水稻,研究客家人如何以全天然方式製作土磚;又尋訪他們從前以手織花帶、唱山歌等的農家生活點滴 ,體驗「與大自然為友」的傳統智慧。

五位本地藝術家,分別是兼任策展人的梁以瑚、研究器物修復的梁永基、跨媒體藝術家黃詠楓、環境藝術家黎慧儀和從事紮染創作的趙雅然。他們各有專長,以獨特的視覺呈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活。

土磚製作工作坊 © 土磚絮語創作團隊

如果說混凝土是跟大自然對立的物料,客家土磚絕對是和諧的建材。從前的客家人會利用泥土,加入收割後曬乾的稻草,製成土磚。建屋的時候,客家人以糖和糯米粉製作漿糊,把一磚一瓦砌好。這種建築物料完全可以自然分解,更由於稻草中空,能保存少量空氣,令土磚產生隔熱效用,有助節約能源。梁永基運用荔枝窩的廢瓦破磚,與沙頭角中心小學的小朋友土法製磚,傳承這種生活智慧。最後,創作團隊更以土磚砌成聲音裝置,播放客家歌謠。其實土磚絕非古時專用,近年歐美的環保建築已重新運用這種技術。

《落田》

黎慧儀的作品:《落田》© 阿布@HKU

環境藝術家黎慧儀,五年前來到荔枝窩,學習種米,實踐荒田復耕。在這段期間,她常與大自然互動,如跟小鳥「講數」,希望不要吃光稻米。她在田間放置各式各樣的農夫草帽,象徵一份份自然與人甘苦與共的情意。

《回憶中的甜、酸、苦、辣、鹹》

黃詠楓:《回憶中的甜、酸、苦、辣、鹹》© 阿布@HKU

黃詠楓大半年前訪問荔枝窩村民,收集他們難忘的童年記憶,再結合聲音、繪畫、刺繡、裝置等媒介,創作《回憶中的甜、酸、苦、辣、鹹》。你有沒有想過,把頭探入巨大的湯碗時,會聽到一個「阿婆叫孫食飯」的甜蜜故事?執起橙色毛毛球,擲向手造桔仔樹,背後原是一段辛酸史:某年天氣變壞,雜草叢生,阿媽擔心影響桔仔收成,著孩子趕忙除草,卻違背了一起看電影的承諾;孩子委屈之下,竟砍掉桔樹...這些微末而瑣碎的記憶,道出了人與自然間的百味紛陳。

桔仔樹的回憶,你可以透過擲毛毛球,親身感受一下 © 土磚絮語創作團隊

其他的作品,還有梁以瑚的裝置作品《他們說我漂自北方……》,趙雅然的《愛的四重奏》,以客家傳統花帶,講述自己的故事。

《土磚絮語》藝術展覽

一個以古屋和稻田為主要場地的聲音裝置藝術展覽,由2019年11月17日至12月30日於荔枝窩舉行。特別推介12月一連兩個周六、日的「荔枝Wo!村樂節」(詳情在此) ,除了看展覽,還有許多有趣工作坊,記得預先報名(聯絡人:Jerry,聯絡電話:93085929)!

延伸閱讀:

1. 混凝土不環保,會否有替代品?
2. 稻草與泥土,古老建築材料在美國復興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Josgigi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