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崗是個隱世綠色樂園
說起新蒲崗,你的聯想是什麽?舊區,工廠大廈,一個地鐵不到的地方,毗鄰啓德發展區。以上皆是,不過,就如香港這個城市,每人每事每時每地都有很多意料之外和可能性,近來本地生態游又重登討論話題,可有想過新蒲崗也可以成為目的地?
說起新蒲崗,你的聯想是什麽?
舊區,工廠大廈,一個地鐵不到的地方,毗鄰啓德發展區。過去兩三年,或許多了一些人覺得新蒲崗是新興的文藝區(自2017年起每年有「新蒲崗地文藝遊祭」舉行)。
以上皆是,不過,就如香港這個城市,每人每事每時每地都有很多意料之外和可能性,新蒲崗絕對有「估你唔到」的精彩。
下文所寫的新蒲崗,如你不熟悉,請看下面地圖,大致就是彩虹道與太子道東括成一個半圓形的範圍。而當游玩其中,所到的地點,自然不限此粗疏的地界,新蒲崗毗鄰衙前圍、彩虹邨、九龍城、黃大仙、鑽石山,都是精彩的社區和地方,我們當然會拉闊去看去欣賞。

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城市人,卻又經常心癢要親親大自然,無時無刻都願意在日常活動範圍,找尋、發掘當中的綠色珍寳,無需太過舟車勞動,又可貪心地方便地多一些時間和精力去享受自然。
2018年的夏天開始在此區工作,於是新蒲崗就出現在自己的綠色地圖上。
希望讀過此文,會觸發你找個機會到來新蒲崗,發掘所謂「隱世」,但隨時隨地都可欣賞到這社區中精彩的城市自然。
文章目錄
新蒲崗的「名山大川」
在新蒲崗擡頭看天,幸福感昂首即拾,獅子山或飛鵝山不時出現在視綫遠方的天際綫上,我就在香港(準確一點說是九龍)的存在感油然而生。
飛鵝山
飛鵝山坐鎮黃大仙、觀塘,高度約603米高度,不在香港最高山峰的前列,不過九龍市區内飛鵝山就是一哥或一姐了。其英文名字除了中文直譯的 Fei Ngo Shan 外,也稱為 Kowloon Peak,名正言順的九龍之山。
每天上班從香港島乘坐隧道巴士,在太子道東下車,巴士站的前方,就是這挺拔的山景。對比起動物花草,山的感覺較像石頭沒有生命力。我卻對上班下車眼前的風景,百看不厭,因為感受飛鵝山是變化萬千的活體。
以下幾張照片,記錄的除了是飛鵝山,也有新蒲崗毗鄰地區的發展。





獅子山
獅子山不高,但在每個香港人的心目中,重量無比。獅子山的精神,大家各有閲讀;而觀賞獅子山,不同地方有不同視綫,而在新蒲崗,有趣的是,我們可找到獅子山出現在不同的襯托環境,風景無限。





我們擁抱獅子山精神,你可知道獅子山的肉身/綠身價值?
引述自漁護署的資料,獅子山高495 米,山嶺的西,崖石嶙峋,像獅子俯伏。山的東西各有古老石徑,追溯歷史,兩條路徑在清朝是沙田與九龍之間的主要通道。西面由九龍橫頭磡蜿蜒直上獅子山坳,然後通往沙田,石徑已由漁護署修復,方便登山人士使用。另一條貫通沙田坳, 接通慈雲山與沙田作壆坑。 時間撥到現代,獅子山郊野公園成立於1977年,獅子山的山嶺狹長,東西走向,南坡植被較少,山勢較陡峭,而北坡則水源豐富,植物品種繁多 。
啟德河
有山自然有水,新蒲崗的「大川」,本文指的是啟德河。在欣賞這條生態河前,必須與大家分享這河千迴百轉的前世今生,了解此河的生命之源。
這條在新蒲崗以西的水道,追溯歷史,曾幾何時是條自然河道,20世紀初,政府發展啟德濱,並建有啟德渠。到二戰時期,日軍為擴建啟德機場,趕走原居此地的蒲崗村村民,削去大部分蒲崗山,村與地名從此消失,且挖掘新的明渠與舊的明渠連接,啟德明渠誕生。
經歷過二戰時期的重大交集,這個地區與河流的命運,在香港的工業發展史又再交匯。1950年代末,啟德機場位於九龍灣填海地的新跑道投入服務,取代原來戰前建成位於現在新蒲崗區內的舊跑道,原有的地方遇上香港的工業時代的開展,開始發展成工業區,區名就以蒲崗加上新字而成。工廠發達加上人口增加,工業排污加上附近寮屋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啟德明渠變為臭渠,區内的居民臭不堪言。
20世紀末,民間發出將啟德臭渠覆蓋的聲音,經過10多年的討論,區議會通過決議及撥款,卻遇到2003年沙士襲港,全港的大工程都停擺。
2005年,渠務署一項吐露港改善水質工程,竟然扭轉啟德明渠的生命。為解決吐露港水流停滯影響水質的問題,原先沙田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當區的二級水,透過跨區工程,以水道經獅子山,輸送到露天的啟德明渠,再排出有天然水流冲刷的維多利亞港,於是明渠給注入活動水流,回復河的活力。再者,二級水經一定處理,水中卻尚存多種的菌和微生物,正好成為魚類的食糧,河有魚,就吸引吃魚的鳥類到來。
然後,大家開始聽説過外國的成功例子,開始想像韓國首爾的清溪川可否也出現在香港。結果,「啟德河改善工程」2011年10月起開始,2018年峻工。


今天的生態河
香港愛生態愛觀鳥的朋友,每年最大的觀鳥季節就在秋冬季。最熱閙的觀鳥地點,當然是米埔、元朗等地方。感謝啟德河,家住或工作於新蒲崗的朋友,卻長年可觀賞到愛吃魚居於本地的水鳥,而秋冬季當然更多了些來自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到來過冬或過境的候鳥。




新蒲崗的樹街坊
說過大山大水,回到草根土地,新蒲崗擁有的資產,我會說是這裏的綠色空間。並非根據科學數據,看看這區議會的地圖,請將目光放在綠色的範圍為數不少。新蒲崗的樹木園地估計密度頗高。

愛樹木的我,更需申明,當初開始在這個區工作,探索此區的美好,首先驚訝的發現,就是這裏竟然有不只一棵不只兩棵的古樹名木。而後跳出名冊的思想規範,更覺奇妙,走在區内,不下幾分鐘,就會有個英文所謂的綠口袋,一個小小的綠色透氣的空間,奇妙的地方,因為這是個老區,這裏很多樹木都與本區同生同榮,每個「公園仔」都有參天大樹,讓人感覺抽離出現實的繁忙鬧市。





結語
珍惜這個家,不是每十數分鐘宣傳滾動就可推廣得效的。愛由心生,生活於某地,找到當中的美好,就會油然懂得把握愛護。
這年多工作於新蒲崗,呼吸、游走於這個看似細小且老舊的地區,區内有趣有價值的特質自然走入心中腦内。近年大家也越來越明白要珍惜所有,期望分享新蒲崗隱藏的美好,你也許找到共鳴,願意發掘身邊珍貴的,繼而珍惜並盡力保護,無論是這個城市,以至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家的一切。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葉慶明文章系列】
參考:
- 《維基百科》蒲崗 、新蒲崗
- 渠務署啟德河改善工程歷史
- 《共構共建共享 從啟德發展看公民社區的營造》ISBN 978962996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