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低碳防疫必做三措施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機會在社區傳播,外出買餸、返工除了必備口罩外,回家由門口脫鞋、到入屋脫口罩、更換衣物等,原來有不少細節要注意,再配合低碳均衡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由外到內全身detox,一起增強抵抗力之餘,亦可以減碳,為環境出一分力。

一、入屋防疫六部曲
清潔、防疫難免會使用較多清水,或製造不少即棄用品,在每個步驟都略為注意,即可減少浪費。
- 脫鞋消毒:先在門外脫鞋,然後往鞋底噴上消毒酒精,隔一會才放進屋內。
- 脫下口罩:雙手拿著橡筋或綁帶部分脫下口罩(勿接觸表面),將口罩內裡往外摺,然後丟棄至有蓋垃圾桶。
- 清潔雙手:先洗濕雙手,然後關掉水喉,用梘液,徹底清潔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處20-30秒即可,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抹乾雙手。整個過程無須長開水喉,避免浪費。
- 沐浴更衣時,亦可嘗試節省用水。有調查曾發現港人平均沐浴十分鐘,以每分鐘用水10公升計算,即使用100公升水。將沐浴時間縮短至5分鐘,已能節省約50公升水。
- 每日為手機的表面及底面噴上消毒酒精清潔,避免即棄不紡織布消毒紙巾。
-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有機會經糞便傳播,2003年沙士在大廈爆發,原因之一是因為U型渠乾涸,無法隔氣,病毒倒流至浴室內。因此,可每日注水至浴室的地下去水渠,防止乾涸;根據專家建議,此舉無須使用漂白水,避免環境污染,平日沖廁前亦應蓋好廁板。
二、低碳飲食三原則
- 多菜少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農業和畜牧業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而動物產品佔食物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8%。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研究發現,港人每日平均吃664克肉,相等於兩塊牛扒,其人均牛肉消耗量較英國高出4倍。港大引用營養指引,每日只要食用180克的肉、魚、蛋及代替品類食物,即可減少近逾半碳排放。而且多菜少肉,亦可以減低肉類對心血管的負面影響。每日預備的餐單,多準備蔬菜、水果、五穀、豆類、堅果等,減少肉、奶、蛋的比例,以及培養Green Monday「無肉」的飲食習慣。12道簡單素食食譜
- 食得唔好嘥:香港除了肉食量驚人,廚餘量亦不少,港人每日平均棄置近3600公噸廚餘,人均棄置量較鄰近城市如東京、首爾及台北多。食幾多煮幾多,避免造成浪費。
- 選購本地食材:入口食材需要經長途運輸,或是經過冷藏而產生不少碳排放,加上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始後,不少人四出購買糧食,有入口菜的價格亦上漲至20元一斤。如果有需要外出買菜,可考慮搜尋鄰近賣本地菜的市場,例如馬寶寶社區農場,田嘢等。
三、積極運動增強免疫力
- 簡單伸展操:在家工作或休息,坐得多,睡得多,容易造成肩頸膊痛,有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者曾出現肩頸不適或痛楚;超過七成受訪者出現腰背及膝關節不適或痛楚。不妨每日抽5至10分鐘,利用阻力帶拉筋伸展。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指需感到肌肉有拉鬆感覺即可,無須有痛楚。

肩膊肌肉:雙手捉住阻力帶,伸直手臂並向上提起,然後慢慢向後伸展,停在比肩膊稍後位置,維持約15至30秒。
腰側及背闊肌:雙手捉住阻力帶,伸直手臂並向上提起至與肩膊平排,隨後側向其中一方,一隻手下移至腰間,另一隻手貼向頭部,完成後換邊。
周末郊遊樂:如果真的想在周末外出,盡量避免到人煙稠密的地方,可選擇到郊野公園行山,吸呼新鮮空氣。科學期刊《自然》指出,每星期花2小時親親大自然,對身心健康都有幫助。不過,早前有發現口罩通山丟棄的情況,請緊記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注意個人衛生,保衛屬於大家的郊野公園。
【了解更多如何綠色抗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