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抗肺炎】廢棄膠管小手工 為口罩「加密」
在疫情全球大流行(Pandemic)之際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戴口罩是例行公事,不過要將得來不易的口罩發揮最大功能,關鍵是要緊貼面型!今天就教大家做一個廢物循環再用小手作,以膠管為口罩「加密」,讓大家戴口罩戴得舒服又放心!
戴口罩有助防止病毒進入呼吸系統,但假如口罩過鬆未有緊貼面部,即使隔菌效能再超卓也只會事倍功半!因此,有些頭部或面部較細小的人,會在口罩的掛耳繩上綁個小結,令過鬆的口罩更貼面,不過繩結不時鬆脫,戴得太久也會令耳仔背疲勞痠痛——只要在口罩繩及耳朵之間加一個緩衝,就可以解決這兩大問題了!

「廢物再生達人」阿恆在社交媒體設立專頁「垃圾手作 - Garbage Handmade – HK」,最近就教讀者以膠管作素材製作「口罩加密緩衝棒」!帖子示範中所用的膠管,是支裝沐浴露及洗髮水常見的泵頭膠管,不但可以讓大家輕易調教口罩繩的長度,粗身的膠管棒還有助分散壓力,減輕耳朵不適。而且躲在耳朵後的「加密緩衝棒」不像口罩般要經常更換,可以重覆使用!
文章目錄
「口罩加密緩衝棒」
材料:
粗泵頭膠管1條
工具:
錐——用來在膠管打洞
鎅刀——用作切割膠管

做法:
1) 將膠管切成約4厘米長的棒狀。每邊耳朵需要一條,所以一共切兩條;
2) 用錐在每支棒的兩端約1厘米的位置前後打洞;
3) 用鎅刀在棒的兩端,各鎅開一半,讓口罩繩可以沿開口套進開洞的位置,並且被小洞卡住:
4) 將兩邊口罩繩套進緩衝棒後,可掛上耳朵測試鬆緊度;
5) 若要調節口罩繩的鬆緊度,用手按著棒的兩端拉繩即可。
6) 可以放心出門了!
注意:口罩繩必須能套進打洞的位置,不然繩子會走位!

只要發揮創意,廢物也可成為抗疫工具。不過在抗疫之餘,大家也要對抗愈趨嚴峻的塑膠污染。「口罩加密緩衝棒」有機會讓塑膠再一次貢獻世界,但卻有無數即棄塑膠被使用一次後就淪為垃圾,要花上數百年才能被分解。要減輕塑膠污染,源頭減廢才是不二法門!
現在登記可免費獲得綠色抗肺炎防疫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