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遠離網購更環保? 過度包裝、碳足印、環保政策逐一拆解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華嘉昌

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令網上購物成為近日新興的熱門購物模式,但網購產生的環保問題同時令人憂慮,因網購而產生的過度包裝造成嚴重浪費。到底有什麼環保網購的模式?面對物流運輸所產生的污染浪費,我們又有什麼解決方案?

網購邪惡不只在包裝

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有網購經驗,無論是外國的ebay、Amazon,到淘寶和HKTVmall,網購已經發展到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網購和傳統親身往店面購物最大分別是牽涉物流運輸,一般人都不了解網購物流過程,我們只會着眼於最後收到手上的商品。因此,網購最多人討論的問題,就是過度包裝所造成的浪費。相信大家收到網購貨品之後,都要花不少時間拆包裝,紙箱、膠袋、發泡膠、各式各樣用於防撞的充塞物。只是處理包裝垃圾已經要花掉不少時間。

在本地網購平台購買即沖咖啡,防撞包裝十分誇張驚人。©ABCAT / Greenpeace
在本地網購平台購買即沖咖啡,防撞包裝十分誇張驚人。©ABCAT / Greenpeace

為何網購總是多包裝?因為網購的運輸模式為速遞,一般來說速遞的特點是將大小形狀包裝不同的散裝貨物,以空運及貨車送給消費者。比起處理大量同款貨物的集裝運輸,散裝速遞需要更多保護,以減少貨物在運輸過程的破損,因此物流業者都會傾向用更多包裝。

網購經常使用大量包裝,例如紙箱和發泡膠,來保護貨物。© Shutterstock
網購經常使用大量包裝,例如紙箱和發泡膠,來保護貨物。© Shutterstock

作為消費者,我們除了可以自行重用包裝、回收包裝物料,還可以選用一些會重用包裝及主動回收包裝物料的網店或物流公司。例如有本地護膚品品牌(Factiv)就主動回收護膚品包裝和膠樽,公司不但提供詳細的清洗及回收指引,更會安排速遞員上門收集用完的膠樽,以供重用。另外,有外國大型個人護理品牌(LUSH)嘗試用全天然的包裝充塞物(Eco Flo)以取代發泡膠,這些有機的充塞物以澱粉物料所製成,可以快速降解。

雖然關注環境保護的公司依然屬於少數,主流的網上購物平台物流公司依然漠視包裝物料的浪費,但相信只要消費者持續反映意見,一定可以推動大企業作出改變。

除了包裝,速遞更鼓勵了不環保的運輸模式轉變。一般的貨運可以選用航運等較低碳排放的運輸模式,但在網購推動下的速遞運輸,卻會使用最不環保的運輸模式──空運。空運的碳排放量可以比集裝貨輪高逾145倍。消費者選用網購,會比到店購物延遲收貨,相信沒有消費者會接受下單後,等待一兩個月才收貨,高排放的空運就變成網購的唯一運輸選擇。

有研究指出,空運的碳排放量可以比集裝貨輪高逾145倍,講究速度的物流趨勢造成更嚴重污染。© Shutterstock
有研究指出,空運的碳排放量可以比集裝貨輪高逾145倍,講究速度的物流趨勢造成更嚴重污染。© Shutterstock

近年環保人士關注食物運輸的碳足印,希望選購食物,盡量選擇在地食材,以減少運輸里程。其實購買其他商品的原理都是一樣,應該選擇生產地接近市場的產品,同時關注貨物的運輸模式,可留意有關公司有否在環保政策中交代使用運輸模式的比例。

認識裸買重用回收

指南內含裸買地圖、重用與回收貼士,幫助大眾培養環保生活新習慣!

免費下載環保指南

消費者看不到的浪費

說過網購這麼多問題,遠離網購是否更環保?雖然停用網購可以避免不少浪費,到店購物的確可以少用包裝,甚至可選擇裸買,但這只是「最後一哩(Last Mile)」的環保。物流業界將送到消費者前的最後一程運輸稱之為「最後一哩(Last Mile)」,如果消費者但求眼不見包裝為乾淨,筆者姑且稱之為「最後一哩環保(Last Mile Green)」,這只是整個運輸過程中的微小一環。運輸的其他過程依然可以涉及大量包裝及污染問題。

一般來說,消費者只能監測最後一程運輸是否符合環保原則。© Shutterstock
一般來說,消費者只能監測最後一程運輸是否符合環保原則。© Shutterstock

容我解釋一下運輸過程中使用的包裝。大部份商品和零部件運輸都是以集裝模式,以紙箱、卡板、綑箱膠膜包裝及保護。紙箱作為保護產品的包裝,表面有輕微破損屬正常情況,不會影響貨物的使用和外觀。

但曾經有中國的龍頭電子產品生產商,要求零部件供應商確保運輸外箱完好無缺,微細瑕疵都不容許。此一舉動,令物流過程出現很多瘋狂的包裝,包括雙層紙箱、送貨前更換箱、甚至在紙箱外面加裝鐵籠。使用大量無謂包裝,不但增加運輸成本,同時增加碳排放。有關企業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逼使其供應商接受無理要求,同時令他們背負上污染的罪名。而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這些企業行為毫不知情、難以監測。

零部件的運輸過程亦有過度包裝的問題,包括使用不必要的雙層紙箱。© Shutterstock
零部件的運輸過程亦有過度包裝的問題,包括使用不必要的雙層紙箱。© Shutterstock

企業政策真的環保?

作為消費者,供應鏈上游的浪費情況,難以監測,只能夠透過閱讀有關公司的環保政策,從而作出判斷。值得注意,現代大型企業其實都「識玩」這個稱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遊戲,甚至會有專責的部門負責「環保項目」。到底這些企業的環保政策是真心為環境付出,還是流於形象工程?消費者真的要金睛火眼睇清睇楚。

再舉物流業為例,美國有龍頭物流公司推出「碳中和政策」的計劃,他們會幫助客戶計算碳排放量,然後要求客戶捐出一定數目的金額,資助一些環保項目,來「中和」那些運輸造成的碳排放。這個計劃聽起來「真係」有助環保,但說到底,只是物流公司的一項「服務」,而非公司自身的「付出」。如果物流公司不提供誘因,其客戶就缺乏動力參與這些「碳中和」項目,最後環保項目變得只剩名目,無助推動環保,僅為填塞企業的環保履歷表。

企業的環保政策如不能真正推動環保,就只會淪為形象工程。© Shutterstock
企業的環保政策如不能真正推動環保,就只會淪為形象工程。© Shutterstock

雖然消費者以荷包投票,的確最能夠逼使企業改變行為,但要求消費者仔細研究每間公司的環保政策或過份苛求。因此,除了消費者的關注之外,我們還需要環保團體的監察和倡議,以及政府的政策和法例上配合,才可以有效地推動業界改善污染行為。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污染生活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