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從零開始的素食生活體驗(中)找尋餐廳的路途

作者: 綠色和平實習生 Sabrina Leung

身為原生肉食者,除了間中的一餐半餐齋菜外,筆者全無素食經驗。一個從未嘗試過素食的肉食者,到底在毅然踏入嘗素之旅的路途上會否困難重重呢?

其實,素食對很多人而言也是一件非常陌生、遙遠的事。筆者相信由自己親身經歷一場兩星期的蛋奶素食實驗,能讓更多人具體感受初嘗素食的心路歷程,並了解到當中經歷的障礙與得著,以作出一場對飲食與環境關係的反思。

先睇系列文章(上)篇:迷思拆解與事前準備

苦惱吃甚麼的素食新手

你以為製訂 meal plan 後,為食煩惱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嗎?可能是我的 meal plan 製作得不夠詳盡(而且,對於一個真.長期素食的人,也不可能每個禮拜也弄一張周到的 meal plan 吧?),我們比起普通肉食者每天面臨更大的「今日食乜好」難題。

在計劃 meal plan 的時候,打開餐廳 app ,我開始搜尋「素食友善」的餐廳。乍看選擇似乎多籮籮,實際每一間的素食選擇少得可憐。幸運的話,尚且還有 3 - 4 款任君選擇。然而大部分餐廳都只有一至兩款,更不要說很多餐廳完全沒有素食提供。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們,歡迎你們加入在港素食大家庭,因為絕大部分時間裡,你根本「冇得揀」。

與友人找尋到一間西餐廳,素食選項只有兩三款,幸運的是頗為美味。 © Sabrina Leung
與友人找尋到一間西餐廳,素食選項只有兩三款,幸運的是頗為美味。 © Sabrina Leung

有時候,就算你「揀定了」,意料之外的事也總會發生。某天,我滿心期待想一嘗某個評價不錯的雜菌意粉時,發現餐廳剛剛轉了餐牌……而且,新推出的素食餐牌是我所不喜歡的南瓜飯。我只能失望而回,還幸因為人在尖沙咀,我也可以及時轉餐廳吃上一頓豐富的美食。

另外很無力的是,當找到了多人推薦的素食餐廳,看著食評滿心期待地翻查營業時間時,又發現當中許多已在這幾年相繼做不住了。這些餐廳用心製作食物、大獲食客支持,到底是整個香港素食市場過小,還是用心、理念經營的餐廳根本抵擋不過資本主義的打擊?這些碰壁的經驗都令我深刻地體會到,素友在香港確實是小眾。

當然,這兩星期內我亦有幫襯不少尚且做得住的素食/素食友善餐廳,不論是以天然蔬果為主的「無肉放題」、素漢堡、素壽司、素米線、素燴飯等等,只能說味道比我想像中更加豐富,絕不是「乜都唔食得嘅無啖好食」。不過,以素米線為例,身為不太喜愛薑的味道的我,還是有一點無法接受平常充滿雞粉的湯底變得如此「夠薑」…… 初嘗素食的你必需要有心理準備:你喜愛的食物一旦變成了「素食版本」,還是會和原本的版本有些微的不一樣,一時三刻是難以適應的。

某連鎖品牌推出的素米線選項,由於 18 區總有一間在左近,算是素友救星。 © Sabrina Leung
某連鎖品牌推出的素米線選項,由於 18 區總有一間在左近,算是素友救星。 © Sabrina Leung

不過,素食是否和某些反素食人士所言一般,是 dog food (狗糧)嗎? 當然不是!與肉食市場一樣,素食有好食有難食,有時難免「試伏」,吃到美食某程度上是一種 by luck by chance 而已。

有時候素肉比肉食更為出色,圖中的素牛肉漢堡比我大多數進食過的真牛肉漢堡更有肉汁、惹味! © Sabrina Leung
有時候素肉比肉食更為出色,圖中的素牛肉漢堡比我大多數進食過的真牛肉漢堡更有肉汁、惹味! © Sabrina Leung

認識裸買重用回收

指南內含裸買地圖、重用與回收貼士,幫助大眾培養環保生活新習慣!

免費下載環保指南

與肉食者友伴進餐 始見素食小眾尷尬之處

香港地,素食不友善之處並不只是餐廳選擇少、定價昂貴而己。有沒有想像過聚會時的素食者是身處一個何等尷尬的位置?大多數香港人在喜慶之時,所選擇的食物不外乎是燒肉、火鍋、壽司等,然而,當我們揚聲說﹕「可唔可以揀一間有素食嘅?」之時,往往一股「自己給其他人添麻煩」的尷尬感在內心浮現起來。

例如某次聚會揀餐廳,罕有地友人快速決定了某牛肉火鍋店,我只能厚面皮地問能不能轉餐廳。雖然大家初頭反應略為錯愕,但幸運的是大家也願意將就,只是提供餐廳選擇的重任又落在我手上了——畢竟誰都不熟悉素食餐廳。(所以,素食友善餐廳的清單真的很重要)

素食友善的聚會美食,一般只在素食專門店有售(例如圖中的素壽司,在普通壽司店幾乎絕跡),西餐以外適合素食者與肉食者聚會的餐廳甚少。 © Sabrina Leung
素食友善的聚會美食,一般只在素食專門店有售(例如圖中的素壽司,在普通壽司店幾乎絕跡),西餐以外適合素食者與肉食者聚會的餐廳甚少。 © Sabrina Leung

不過,鑑於作為一個有時限的素食者,在整個旅程之中不少友人也告訴我「等你食完素我哋去食乜乜乜(各類肉食料理)」,我也只能苦笑,並不禁心想﹕如果我真的成為了長期素食者,會不會有很多朋友盡量避免與我聚餐?很多人真的是打從心底不明白為甚麼我們會決定素食、「攞苦嚟辛」。在短短兩週內,我屢次遇到親友得悉我開始茹素後,一臉難以理解的模樣。比起理解你的故事,有的甚至乎會嘗試說服你所做的事情太極端、毫無意義。沒有甚麼嚴格的宗教背景、沒有食物敏感的我,從來都不曾嘗試過以小眾的身份看待飲食與社會的關係。

「其實,你知道有錢人揮霍咁坐幾十分鐘嘅私人飛機所消秏嘅 carbon footprint (碳足跡),或者係你一生做呢啲環保嘢都 cover 唔到?」

「即係我都唔係話食少啲肉唔好,只係我唔明有冇必要去到食素咁誇張、咁極端先?」

——可是,我只是在素食而已。我按照自身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當中沒有強迫任何人與我一同食素。為甚麼突然間這個決定會面臨一大堆說教式的「建議」,希望我不要再做「無謂」的事呢?為甚麼我們每次看到別人在做一些與主流相異的事情之時,我們總會下意識地勸服對方「重回正軌」?

事實上,再早十年的香港素食文化更加冷門,是有一群堅持在本地素食的先鋒緩慢地推廣飲食文化的轉變,才使「素食」二字漸漸變得不陌生。也許,在香港,食物與環境的關係一直沒有被大眾反思——面對咖啡豆成本上漲所代表的氣候隱憂、牛油果熱的耗水之果,無動於衷似乎是常態。只是,為甚麼我們在乎、我們行動,反倒成為了一位不聽勸告的「愚者」?到底改變是不可行,還是我們恐懼改變?

牛油果口感絲滑又健康,深得不少香港人喜歡。然而,大家幾乎看不見種植所需求的農地面積及耗水量,伴隨的是對土地嚴重破壞及水資源危機。 © Axel Kirchhof / Greenpeace
牛油果口感絲滑又健康,深得不少香港人喜歡。然而,大家幾乎看不見種植所需求的農地面積及耗水量,伴隨的是對土地嚴重破壞及水資源危機。 © Axel Kirchhof / Greenpeace

素食潮流 向誰推廣?

其實素食餐廳在香港 18 區分佈的位置相當不平均,以我身處的沙田區為例,素食餐廳寥寥可數。若不是某些連鎖餐廳近年開始對素食、生酮飲食漸趨重視,我只能重複地將同一間餐廳的素食之選吃個一遍再一遍。再深入觀察,你會發現特別是純素餐廳,絕大部分只在港島地區開店,其他地區一般只有數間齋鋪;素食餐廳亦只能在鋪租較相宜的地段生存。對於在某些甚少素食餐廳選擇的地區上班或生活的素友而言,確實是非常不便。

圖中既美味飽肚又價錢相宜的素食自助餐,基於營運成本的考慮,未能做到區區設立分店。 © Sabrina Leung
圖中既美味飽肚又價錢相宜的素食自助餐,基於營運成本的考慮,未能做到區區設立分店。 © Sabrina Leung

加上素食比肉食昂貴是鐵一般的事實,不計齋鋪,大部分的素食餐單價格平均維持在 100 元左右,純素的話,定價更加「顛覆」。有時看著這樣標榜「健康」、「新派」的餐廳,所提供的食物原材料其實價格根本不高,這令我深感反思:它們的存在,到底是在推廣素食文化,還是只是另一個深化社會分層(social stratification)不平等的源頭?難道基層就沒有資格食得健康嗎?甚至乎,當我想像一個基層執行素食的艱辛程度,也自覺這是強人所難之事時,我們真的要想想到底所謂的素食、健康飲食趨勢,會不會只淪為一個為中產而設的打卡潮流呢?

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曾在他的著作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1979)提及過,一個人對食物的品味及選擇與其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大意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及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意指一個人的經濟水平)相關。香港地的素食及新派飲食等風氣似乎與布迪厄所提出的理論不謀而合,局限於具知識水平的中產圈子內盛行。一個人對飲食的選擇太受其社經地位所影響,全民素食似乎仍只是願景。

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及過,一個人對食物的品味及選擇與其文化資本及經濟資本相關。香港地的素食及新派飲食等風氣似乎與布迪厄所提出的理論不謀而合。 © Sabrina Leung
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及過,一個人對食物的品味及選擇與其文化資本及經濟資本相關。香港地的素食及新派飲食等風氣似乎與布迪厄所提出的理論不謀而合。 © Sabrina Leung

「偽肉類」有錯嗎?到底怎樣素食才叫「好」?

很多時候,餐廳所謂提供的素食友善餐單只是將肉類剔除而已。沒有計算過營養價值的走肉餐單,大部分實在過於清淡。普通肉食者平常大魚大肉,偶爾吃一頓無肉之選「清下腸胃」固然沒甚麼大礙,但一個人長期茹素,失去了動物肉所提供的完整胺基酸、維他命、礦物質等時,每餐吃著「走肉」的薯條、黑松露意粉、乜乜沙律、炸春卷、雜菜雲耳……我們真的會夠營養嗎?如果沒有細心留意自己每日的攝取量,很大可能不足夠。而正正是素食文化的不普及,不少飲食業界商家其實沒有特別考慮素食者的營養需求——我們要自行擔當起營養師一職,才不會食素食得面青口唇白。

所以面對一些針對植物肉的言論,指素食者進食「以假亂真」的素肉是自欺欺人、無以清心寡欲時,我認為這是對素食者頗不公平的指控。雖然,不否定佛教徒或信奉 New Age (新紀元運動)人士或因為要充實靈性而拒絕「偽肉」,但以環保為出發點嘗素的我,進食植物肉完全沒有違背個人素食目的。何況,餐廳提供的純「走肉」菜式極度缺乏營養時,我們真的要完全妖魔化添加食物嗎?

我的立場是﹕不必吧,這只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己。幸運的是,儘管仍屬不多,但更多餐廳在餐牌引入新素肉元素,讓我們的飲食變得多元。至少,現在我們可以一嘗素炸醬、素蟹餅……新素肉不但含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他命C,更比一般動物肉含更高鐵質。在香港食素要 practical (可行的),我認為幫襯植物肉是免不了的。

當然,植物肉鈉含量高的致命缺點是不容忽視的;讓加工食品成為素食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可能令我們的飲食進一步被大財團掌控,做不到「You see what you eat」之餘,同時與追求「無添加」、「天然」的潮流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身為環保人士亦要考慮到食物添加物的製造過程會消耗大量加工能源,對環境不友善。所以,植物肉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少食為妙是上策。

新素肉有好有壞,全盤否定或 all go for it 都不是合宜的態度。 © Shutterstock / barmalini
新素肉有好有壞,全盤否定或 all go for it 都不是合宜的態度。 © Shutterstock / barmalini

但是為何天然素食餐廳在香港會難以生存,令素食者不得不光顧提供植物肉的素食菜單呢?這是你我都需要探討的一點。

是時候回家 買餸煮飯?

當我在外出用餐的體驗既有驚喜,又困難重重之時,不知道購買食材、在家用餐時的我又遇上甚麼難題呢?完成兩週蛋奶素食體驗的我到底徹底恐懼了素食,抑或別有一番體會呢?最後一篇文章,我們將會深入探討,敬請期待。

睇埋系列文章(下)篇:素食烹飪與實驗後感

相關標籤:

生活素食日常環保貼士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