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6 mins

自然散步練習‧路線6│中環歷史散步 尋找和平 追憶海岸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自然散步練習】六,遇 2024 年 6 月 6 日二戰諾曼第登陸(D-Day)80 周年[1],戰爭的可怖卻不止存在於過往,此世代多方戰事,生靈塗炭,牽動我們的惻隱,引發這次自然散步以毋忘歷史為念,探訪和平紀念碑等中環歷史地標,重記大戰苦難。路線從皇后像廣場北,到愛丁堡廣場南,同時追溯海岸遷移。

在中環自然散步,首先讓大家留意,平日與假期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假日的中環街頭,是本地外籍傭工的聚腳地,大家散步之餘,可額外感受香港其他族裔的生活文化。

匯豐銀行總行是這次的起點,前來要便捷可乘港鐵到中環,推薦悠閒的方法:如你家居港島,搭叮叮(電車)過來「銀行街」站;若從九龍、新界出發,方便前往尖沙咀的話,可以考慮乘坐天星小輪到中環,循行人天橋漫步到來。(文末路線及註腳有更詳細交通資料[2]。)

第一站:匯豐銀行總行 撫銅獅傷痕 閱海岸二戰歷史

匯豐銀行總行大廈,座落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之間,前(北)面是皇后像廣場(建於 1897 年)、高等法院(1912 年建成,今終審法院)、和平紀念碑(1923 年揭幕)、大會堂(1962 年落成)等,這一帶曾是香港歷史發展的核心內圍。

1954 年的維多利亞港北岸,中區海旁可見第三代匯豐總行(中),最高法院在右前方,法院前方有和平紀念碑,大會堂尚未出現。 (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線上展覽)
1954 年的維多利亞港北岸,中區海旁可見第三代匯豐總行(中),最高法院在右前方,法院前方有和平紀念碑,大會堂尚未出現。 (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線上展覽[3]
1865 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皇后大道中一號開業[4],正門向「大馬路」,而非今天大家習以為常的「電車路」,因為皇后大道對出已經是港島的北岸。

現在摩天大樓是銀行總行的第四代,1986 年啟用。老香港依然印象深刻的第三代大廈(1981 年拆卸),1935 年啟用時,是香港最高建築,氣派傲視遠東,一對銅獅史提芬(Stephen) 和施迪(Stitt)[5] 同期開始鎮守德輔道中大門。

匯豐總行地面廣場設置歷史展覽,包括展示不同年代中區的海岸線。1863 年的中區海岸線離皇后大道中(俗稱大馬路)不遠。 © helen yip
匯豐總行地面廣場設置歷史展覽,包括展示不同年代中區的海岸線。1863 年的中區海岸線離皇后大道中(俗稱大馬路)不遠。 © helen yip

銅獅親歷二戰香港保衛戰(1941 年 12 月 8-25 日)的炮火,香港淪陷期間,牠們連同皇后像等銅像遭日方運走,幸而未被熔煉,經歷幾年異地「戰俘」的歲月,1946 年 10 月史提芬和施迪終於歸位,成為太平盛世時我們可直接接觸的歷史活證。

兩隻銅獅子身上皆留下戰火的傷痕。坐鎮德輔道中東面的是史提芬,其背部、後腿及底座均見彈痕。 © helen yip
兩隻銅獅子身上皆留下戰火的傷痕。坐鎮德輔道中東面的是史提芬,其背部、後腿及底座均見彈痕。 © helen yip
匯豐總行大廈地面廣場的歷史展覽,展示香港二戰時期的珍貴圖片,值得停步細閱。 © helen yip
匯豐總行大廈地面廣場的歷史展覽,展示香港二戰時期的珍貴圖片,值得停步細閱。 © helen yip

第二站:112 歲最高法院 填土堅石建殿堂

移步到皇后像廣場東南面的舊最高法院(今終審法院大樓),我們先繼續追溯戰火的血肉痕跡。最高法院在 1912 年啟用,一戰時期已經存在,二戰親歷戰火蹂躪,香港淪陷期間成為日軍憲兵總部。

舊最高法院今天依然留着炮彈傷痕(箭嘴示)。 © helen yip
舊最高法院今天依然留着炮彈傷痕(箭嘴示)。 © helen yip

散步到此,還未觸及自然元素?不然,我們跟隨往昔城市發展的步蘊,足踏消失的海岸線。歷史建築中,且看見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資源的關係。當年選址新的填海地,從動土到啟用耗時 12 年,當中克服不同挑戰,包括由於填海之地不宜打樁,工程需要採用數以百計的杉木樁,打入填土中,配合地下水回灌系統,確保水位固定,讓大樓「浮固」在「杉木筏」上[6]

再者,大樓用本地花崗岩建造。香港古時位於火山帶(隨便一例,西貢六角柱岩岸就是奇妙的火山地貌),造就本地成為花崗岩的產地,而且石材優質。殖民時代早期遺留下來的宏偉古蹟建築,包括美利樓、中央書院(今 PMQ)等,正正善用本地優質的原材。這次散步,我們會繼續遇到這些值得本地人自豪的自然資源,也請同時為當年的採石工匠致敬[7]

舊最高法院採用本地的花崗岩作為原材,古希臘風格柱,正門立面頂部精緻三角楣飾上及公義女神像,均予人巍峨莊嚴之感。© helen yip
舊最高法院採用本地的花崗岩作為原材,古希臘風格柱,正門立面頂部精緻三角楣飾上及公義女神像,均予人巍峨莊嚴之感。© helen yip

第三站:皇后像廣場無皇后 和平紀念碑祈和平

20 世紀初的皇后像廣場與和平紀念碑。圖右下角可見維多利亞女皇像,圖右上方的古典建築是香港會。(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數位照片集/香港風景)
20 世紀初的皇后像廣場與和平紀念碑。圖右下角可見維多利亞女皇像,圖右上方的古典建築是香港會。(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數位照片集/香港風景[8]
皇后像廣場於 1896 年在新的中區填海地建成,其英文名字 Statue Square (人像廣場)比較準確指出廣場的內容:維多利亞公園的女皇像,原居在此,此外還有港督梅含理、匯豐大班昃臣爵士等銅像。二戰時日方運走銅像,戰後,尋回的昃臣爵士像重返卻成廣場唯一;女皇像受損需時重修,1957 年重置於新建成的維多利亞公園。

經歷大戰後,皇后像廣場僅存匯豐銀行大班昃臣爵士的銅像。© helen yip
經歷大戰後,皇后像廣場僅存匯豐銀行大班昃臣爵士的銅像。© helen yip

1923 年,參照英國倫敦白廳的戰爭紀念碑(Cenotaph),中環皇后像廣場旁建立和平紀念碑。紀念碑用本地花崗岩建造,紀念一戰犧牲軍民。碑頂有石刻花圈,東西兩側的花圈上方刻有羅馬數字,代表《凡爾賽和約》簽訂的年份 1919。二戰後,碑文添上第二組年份,自此,紀念碑記住兩次太平洋戰爭的英魂[9]。香港回歸後,和平紀念日的儀式,主要由香港的退伍軍人組織舉辦,期望記住歷史教訓與和平意義的傳統不斷。

2023 年和平紀念碑落成 100週年,當年 11 月 12 日和平紀念日,本港不同宗教和民族領袖連同退伍軍人參與紀念儀式,為世界和平祈願。 © helen yip
2023 年和平紀念碑落成 100週年,當年 11 月 12 日和平紀念日,本港不同宗教和民族領袖連同退伍軍人參與紀念儀式,為世界和平祈願。 © helen yip

今天廣場的水景、園圃、亭座,是 1965 年的翻新設計[10],廣場無閘門圍欄,24 小時開放,着重與周遭公共設施(包括皇后碼頭、天星碼頭、大會堂) 的空間和視覺聯繫,並為繁茂的中區提供開放和綠色空間。

廣場上有數個噴水池,各有設計,為鬧市中心的環境,帶來有聲效、有動感,水與空間的交流。 © helen yip
廣場上有數個噴水池,各有設計,為鬧市中心的環境,帶來有聲效、有動感,水與空間的交流。 © helen yip
皇后像廣場花園 1966 年開幕,當年園內的樹木有由新界移植過來,近年的超強颱風卻奪走不少年長大樹。這邊老大的桉樹和白千層,說不定就是僅餘的原樹木。 © helen yip
皇后像廣場花園 1966 年開幕,當年園內的樹木有由新界移植過來[11],近年的超強颱風卻奪走不少年長大樹。這邊老大的桉樹和白千層,說不定就是僅餘的原樹木。 © helen yip
干諾道中皇后像廣場與文華酒店之間,這棵樟樹左面有隧道的出入口,可通往大會堂。© helen yip
干諾道中皇后像廣場與文華酒店之間,這棵樟樹左面有隧道的出入口,可通往大會堂。© helen yip

第四站:大會堂紀念花園 歲月靜好悼戰魂

從皇后像廣場往大會堂,我們用行人隧道過干諾道中,到愛丁堡廣場,經過刻有義勇軍[12]的軍徽的銅門,進入大會堂紀念花園。

大會堂紀念花園的銅門為紀念二戰犧牲的義勇軍而建,上有軍團的軍徽(圖左)。 © helen yip
大會堂紀念花園的銅門為紀念二戰犧牲的義勇軍而建,上有軍團的軍徽(圖左)。 © helen yip

大會堂的興建,立意為市民大眾提供公共文藝設施,而開闢二戰紀念場地的意念,亦打從設計階段已經確定。花園的氣氛寧謔恬靜,中央建紀念龕,十二邊形的混凝土和鋼筋建築,外牆用花崗岩作飾面,給人莊嚴寧和的感覺。

紀念龕每月開放一個早上,有心人可記着,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的早上前來,入內參觀。猶記得去年香港重光紀念日,雖知道紀念龕不開放,自己也來紀念花園紓表心意。當時看到一位叔叔站在紀念龕正門前,低頭致意。

葱鬱的大會堂紀念花園,紀念龕穆念二戰英靈。 © helen yip
葱鬱的大會堂紀念花園,紀念龕穆念二戰英靈。 © helen yip
葱鬱的大會堂紀念花園,紀念龕穆念二戰英靈。 © helen yip
葱鬱的大會堂紀念花園,紀念龕穆念二戰英靈。 © helen yip

終站:不斷推前的海岸線 消失的碼頭 歷史不要忘記

這次中區散步來到尾聲,以歷史與自然感觀細味環境。大會堂由高座西面到低座主要入口,建有蓋行人走道,柱廊形成涼蔭空間,廊外有數株鳳凰木,樹姿曼妙。循着走道行至低座主入口,旁有優美的旋轉樓梯,通往走道的上層(紀念公園也另有兩道樓梯通往)。

大會堂有蓋行人走道,東端有旋轉樓梯通往走道上層。 © helen yip
大會堂有蓋行人走道,東端有旋轉樓梯通往走道上層。 © helen yip

我們走上這條走廊上層,今天視野還是遼闊的,但可以想像未來高樓遮擋,禁不住回想這個位置從前就是維港,右面皇后碼頭,左面天星小輪,腦海不期然哼出這樣的歌詞:是誰令碧海也變,變作濁流滔天 ……

(延伸散步路線建議:看過消失了的海岸,想圓滿這次自然散步,可走往中環碼頭,然後選擇西行或東行,沿着中西區海濱或灣仔海濱繼續散步,欣賞今天維多利亞海港的海景。)

今天的中區填海區,眼前地段就是上一代的天星碼頭位置。 © helen yip
今天的中區填海區,眼前地段就是上一代的天星碼頭位置。 © helen yip

【自然散步練習】路線 6:

匯豐銀行總行大廈 ➡️舊最高法院 ➡️皇后像廣場 ➡️和平紀念碑 ➡️愛丁堡廣場行人隧道 ➡️大會堂紀念花園 ➡️ 中環消失的海岸線

起步:前往匯豐銀行總行,港鐵到中環站 J 出口,電車到銀行街站,巴士有德輔道中和皇后大道中的匯豐總行大廈站、德輔道中的置地廣場、德輔道中和遮打道的皇后像廣場站,或乘坐天星碼頭至中環,循行人天橋走至置地廣場,出德輔道中地面向東(左)行。(更詳細資訊,可參考維基百科:匯豐總行大廈頁面,展開「交通路線清單」。)

離開:從大會堂步行往中環碼頭,可乘船往尖沙咀或離島,乘坐港鐵或其他陸路交通,可返回皇后像廣場或經政府總部步行往金鐘。

【自然散步練習】系列
賞花、抱樹、聽風、觀鳥,與伴郊野遠行投入大自然,或一人隨心遊蕩社區細賞城市自然。香港真係好靚,所以著緊去擁抱珍惜。散步學之興,誘發此專欄以自然散步為題,2024 年去發掘社區遺址中的自然價值,探索高樓都市當中的城市自然,期望與你和更多朋友成為同路人。

路線1:堅尼地城 留得住與留不住的樹下遺跡
路線2:彩虹邨重建倒數 跟住樹木地圖 遊走宜居城中城
路線3:深水埗賞木棉花 春日英雄樹下歷史漫步
路線4:沙田歷史散步,遊歷禾輋、瀝源古今山水
路線5:摘去鮮花前花墟散步 旺角的天空五月雪飄
路線7:荔枝角美孚散步 炎夏尋城中城綠洲
路線8:枕山襟海 「燈醉人醉」的淺水灣

[1] 紐約時報中文網:諾曼第登陸80年:新的戰爭陰雲下,我們在紀念什麼(2024.6.7)
[2] 維基百科:匯豐總行大廈頁面,展開「交通路線清單」
[3] 政府檔案處:線上展覽/維港海上交通發展歷史檔案展/圖片廊
[4] hsbc.com.hk :滙豐簡史
[5] 滙豐歷史網站:獅吼四方
[6] ArchJourney.org: Hong Kong Court of Final Appeal
[7] 香港大學網站/傳媒: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研究團隊 重塑香港「移山填海」石礦業百多年發展歷史(2018年07月31日)
[8] 政府檔案處:數位照片集/香港風景 https://www.grs.gov.hk/ws/erp/Scenes-of-HK/en/home/index.html
[9] Watershed:香港和平紀念碑-立於中環核心 以昭忠義英烈 (2021 年 11 月 1 日)
[10] docomomo.hk:皇后像廣場
[11] 太平山-中區自然文物徑 https://www.had.gov.hk/tc/18_districts/my_map_01_vpheritagetrail.htm
[12] 維基百科:皇家香港軍團,別稱義勇軍,是英屬香港政府成立的香港本地軍團,參與香港保衛戰。軍團於 1995 年 9 月解散。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