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綠色和平報告揭露漁工陷於海上奴役

促遠洋漁業及各地政府撿回良心,守護海洋與公義

作者: 綠色和平

香港人食用的海鮮量,名列世界前茅[1]。我們餐桌上的海鮮從何而來?近年大家意識到向魚翅說不,買的吃的考究是否可持續海產、「環保海鮮」,懂得幫襯本地魚塘的出產。本文希望與你進一步關心環境公義,透過認識世界遠洋漁業其中的黑暗面,讓我們有更多理由守護海洋,保護珍貴海洋資源,同時支持漁工免受剝削壓榨,讓藍色地球各方面都更美好。

非法漁業與海上強迫勞動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海洋資源枯竭,漁船就必須航向更遠的海域捕撈。© Jurnasyanto Sukarno / Greenpeace

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第2個十年,你會否驚異「奴役」(slavery)依然是處於現在進行式?事實上,奴役存在於國際漁業,而我們鄰近東南亞國家的民工,為了生活離鄉別井,成為遠洋強權漁船上的「外籍漁工」,卻在缺乏國際社會監管的大海中,長期受到剝削壓榨,而遠洋漁業中系統性的惡性循環,甚至危及他們的健康及性命。

香港人的海鮮消耗,是國際級的大戶,但我們對漁業操作少去過問,遑論了解遠洋漁業。近幾年來,國際媒體一直關注東南亞漁工的不人道工作條件。我們關注海洋,現在是時候,認清「血汗海鮮」的存在,捍衛當中的環境公義,全方位守護海洋,推進遠洋漁業全面良心發展。

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早前發佈了《海上奴役》調查報告(Seabound: The Journey to Modern Slavery on the High Seas)[2]。報告指出有34名印尼籍漁工投訴13艘遠洋漁船包括5艘台灣漁船、7艘中國大陸漁船和1艘斐濟漁船,涉嫌欺騙、肢體暴力、剋扣薪資、扣留護照及超時工作等不當對待。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peace.org.tw/videos/2452745035053533

出海求生活,竟然淪爲難以上岸

全球遠洋漁業勞動剝削層出不窮,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地政府缺乏保障其輸出漁工的相關法規,以及船籍國對於外籍漁工的勞動保障相當不足。在這些疑似發生海上奴役的案件中,透過訪問船上的外籍漁工,綠色和平找到5個系統性的關鍵原因:

一、受困於貧窮的絕望青年

在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處於社會中下層的青年人,沒有太多好的工作機會,儘管聽聞遠洋漁業工作及生活環境苛刻,暴力甚至喪命事件時有所聞,仍願賭那一把微薄的機會,讓家庭脫離貧窮。

二、充斥謊言的不良中介

不良中介以優裕高薪為餌,誘使這些急於脫貧的年輕人簽署2年或以上的工作合約,但漁工往往上了船,才發現工作環境以及薪資待遇遠不如合約,可是他們已身處茫茫大海,沒有退路。

毫無良心的中介,很多時候巧立名目,向求職者收取手續費、保證金等各種行政費用,《海上奴役》調查報告揭示,通常這些費用會是漁工6個月到8個月的薪水總和,而通常漁工的合約為2年,這等於他們將近三分之一在船上的時間都是貢獻給這些中介。

印尼中爪哇省直葛港(Tegal port)漁工正從漁船卸下漁獲,捕魚為爪哇島北部沿海地區人民的謀生主要方式之一。© Jurnasyanto Sukarno / Greenpeace

三、急速減少的魚類資源

人類工業捕撈的強度及規模提升,造成魚類資源快速減少,使漁船必須航向更遙遠的海域捕魚,為了彌補增加的燃油成本,有些不良漁船轉向剝削外籍漁工,降低成本以維持利潤。

四、發達的海上轉運

因遠洋漁船可長年不回港,即使有妥善法規,也難以執行,這歸因於所謂「駁船」的海上轉運(transshipment),遠洋漁船透過其他船隻,將捕撈的漁獲先運送回港,同時補給燃油及生活必需品,讓漁船可以在海上停留長達數年,因此船上遭受強迫勞動的外籍漁工,也會長期孤立無援。茫茫大海中,在有限的執法資源下,政府也難以監管。另外,「駁船」轉運可以不只是漁獲,而是外籍漁工,這也衍生人口販運問題。

五、國家監管法規的缺失

遠洋漁業是個跨國經濟行為,需要各國政府協作規範。漁工輸出地應該訂立更嚴謹的法律,避免自身人民淪為海上奴隸,而漁工輸入地,應該要加強檢視自身法規,確實監管是否存有可能發生海上奴役的漏洞,並嚴加執法,設法杜絕強迫勞動甚或人口販運。

不要海上奴役,全方位守護海洋

針對此次《海上奴役》調查報告,綠色和平台灣辦公室透過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的漁船註冊資料,於發佈報告前,聯繫了5艘遭指控疑似進行強迫勞動的台灣漁船,其中有4艘漁船負責人回應否認相關指控。

綠色和平也同時將相關指控資料提供台灣漁業署,請漁業署協助調查並公開調查結果,漁業署回應在得到更多資訊後,會嚴加查辦。綠色和平並已積極聯繫相關工會,在確保漁工人身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持續與漁業署溝通,推動政府積極展開調查。

印尼漁工向綠色和平道出受到剝削的狀況。© Jurnasyanto Sukarno / Greenpeace

《海上奴役》調查報告的發佈日期是12月9日,即國際人權日前夕,綠色和平希望藉著調查報告讓更多人意識到,現代社會及我們的海洋隱藏的侵害人權問題。守護海洋,我們必須全方位關注當中的資源,無論是生態、環境的福祉,以至普世價值。

2020年是維護全球海洋的關鍵年,聯合國會就邁向2030年保護最少30%海洋的目標舉行會議,制訂強而有力的海洋公約。全球已有超過200萬人聯署守護海洋。如果你已經加入行動,感謝你!請你將更多關於我們的海洋故事分享出去,讓我們一起以群眾力量向不負責任的企業施壓,以科研實證說服政治領袖站在守護海洋的一方。

2019年8月正值聯合國舉行海洋公約相關的政府間會議,綠色和平在其紐約總部外豎立起藝術裝置,代表海洋面臨的許多威脅,從塑料污染、工業捕魚到石油鑽探。© Alex Yallop / Greenpeace

備註:
[1] 港人人均消耗海鮮冠絕全球 紅衫魚恐面臨絕種 (topick.hket.com 2018.11.4)
[2]《海上奴役》調查報告(Seabound: The Journey to Modern Slavery on the High Seas)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過度捕魚政策倡議循環經濟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