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幅動畫告訴你:為何海洋健康是平衡氣候關鍵?
對很多人來說,氣候變化容易令人聯想到,交通擠迫的城市、發電站煙囪冒出黑煙,或是身陷險境的北極熊和漏油事件;但我們經常忘記大自然的奧妙,海洋這股蔚藍力量,有助保持氣候穩定,是最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方法之一。四幅動畫告訴你:為什麼健康的海洋,是守護氣候和人類健康必不可缺的因素!
從氣候角度看,守護海洋的成效,有如興建太陽能板,或把路上的駛走汽車通通變走,不論我們選擇守護海洋或是掠奪海洋資源,也會左右氣候變化。
文章目錄
蔚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強力海綿

健康的海洋,非常擅長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鎖於海洋深處。大海中的浮游植物,一點也不起眼,卻一直幫忙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小型的海洋生物如磷蝦以浮游植物為主要食物,而按照生態食物鏈,牠們又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而浮游植物吸收的碳,則會透過食物鏈,儲存在食物鏈頂層生物的體內,隨生物死亡而沉入海底。
雖然肉眼看不見浮游植物,其更不可能成為迪士尼電影中的主角,但其數量很多。以全球計算,浮游植物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達數十億噸,令海洋得以為我們抵銷一大部分的碳排放。健康的海洋更有助提高生物多樣性,因此建立海洋保護區,可確保海中的生物維持可觀數量,有助吸收更多空氣中的碳排放量,以平衡全球氣候,減緩全球暖化問題。
海洋顯疲態,所有海洋物種也遭殃

在某種狀況下,二氧化碳會自然溶於海水中,並被海流拉至海底深處,長久隔絕大氣。不過由於這個過程的進展非常緩慢,亦牽涉廣闊區域,因此其成效與浮游植物比較,更難量化。
現在我們看到的另一問題,是因為大氣中蘊含有太多二氧化碳,海洋這塊海綿已經不勝負荷,吸收過多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水化學特性產生變化,海水變得更酸,影響海洋生物的存亡。
海底生態系統一旦受損,則直接減弱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科學告訴我們的現實是:氣候和海洋的命運是相連的,一定要並存,缺一不可:及早應對氣候變化對海洋有益,守護海洋亦有利延緩氣候變化。
海洋的存在不是理所當然的,假如我們繼續放任對海洋予取予求,等於將其推到死亡邊緣,海洋將停止吸引碳排,更會開始釋放二氧化碳,屆時人類即大禍臨頭。
海洋有助減緩全球暖化,令炎夏不至酷熱難忍

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產生出來的額外熱力,超過90%已被海洋吸收。謝謝這一片蔚藍,人類才能在較為涼快的陸地上生活。
不過,現時若氣候變化及全球暖化持續惡化,恐怕海洋也則心力交瘁;又換句說話,若然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其就不能再擔當平衡氣候的角色,極端天氣變成常態。
放棄海洋 = 放棄這一代下一代的生存空間

生生不息的海洋,可避免乾旱和熱浪,人類亦因而避過巨大的苦難;不過,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正正因為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海洋一直在幫助吸收人類活動排放的熱量,勉強維持氣候不發生劇變,衍生海洋熱量「超標」問題,海水溫度上升,令海水膨漲 ,意味著水平面上升,位處於低窪地區的島嶼和沿海地區,將身陷險境。
美國更有研究機構推算出,至2050年全球將有3億人的家園或因海平面上升面臨水浸風險,香港多區遇到高水位時亦可能大範圍水浸,例如赤鱲角機場、西九和啟德一帶或面臨被淹沒風險。[1]
關心海洋未來,守護你與身邊每一個人
當知道海洋在保持氣候穩定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時,令我們感到,開展守護海洋的工作更形重要。
海洋和氣候變化的故事,正如所有與環境相關的事情,彼此環環緊扣:越花時間了解,越發現各個因素密不可分。為了守護海洋,我們需要應對氣候變化;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更需要保護海洋。
- 海洋生態課1001:守護海洋藍圖:行動代號「30x30」!
- 國際海洋討論補底資料:全球海洋公約會議,所為何事?
- 一文看清氣候與海洋關係:IPCC最新海洋報告:氣候危機也是海洋危機
[1]明報(2019年10月31日):美研究:海水上升影響遠超預期 港廣泛受威脅 最新推算:2050西九機場啟德或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