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磷蝦捕撈業南極「網」下留情
企鵝、影帝、科學家聚首英國劍橋,所為何事?由24個國家及歐盟組成的南極海洋委員會,3個多月後就會定奪是否於南極成立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因此全球各地的科學家本周率先於劍橋會面,商討最新研究結果並就多個保護區議案的技術細節提出進一步建議,從而推動各國決策者支持議案。
若科學研究是堅壁清野的中流砥柱,包括3月發表《蝦殺令:南極磷蝦捕撈的秘聞》報告,揭示工業漁船大肆捕撈南極食物鏈不可或缺的南極磷蝦,用作生產供人類食用的保健產品;6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南極淨土已被塑膠污染及有毒有害化學物入侵,直接行動及群眾動員則猶如凌厲突擊,例如四位行動者截擊一艘正在南極捕撈磷蝦的烏克蘭漁船,短短九個月間更已收集超過170萬守護南極聯署,加上項目團隊連月來與磷蝦捕撈業緊密談判、磋商,結果由年初參與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守護南冰洋之旅」的奧斯卡得獎影星查維亞巴頓在劍橋現場宣布這場關鍵勝仗:85%南極磷蝦捕撈企業作出具體承諾,大幅減少磷蝦捕撈作業對南極生態的衝擊!
磷蝦捕撈業的具體承諾如下:
· 2020年前,自願中止在南極半島一帶廣泛海域捕撈磷蝦
· 參照全球科學家建議,在南極生態系統敏感範圍(包括企鵝繁殖及棲息地的30至40公里範圍)設立「緩衝區」,停止捕撈磷蝦
· 支持多個南極保護區議案,包括在南極威德爾海成立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 在科學研究及政治談判過程,推動南冰洋建立海洋保護區網絡
短短數日後,又有另一好消息讓更多南極物種歡呼喝采!綠色和平「守護南冰洋之旅」期間曾派出小型潛水艇深潛南冰洋,探索海底珍奇生態,其中4處分布南極半島一帶的脆弱海洋生態系統(Vulnerable Marine Ecosystems, VMEs),日前獲得南極海洋委員會科學團隊認可,10月將呈交大會,落實方圓一海哩範圍納入正式保護。
負責今次研究的美國加州科學學院南極生物學家Susanne Lockhart,坦言當時就如「Alice in Wonderland」愛麗絲夢遊仙境般大開眼界,更喜見稀有生態得到保護: 「南極海床確實是一片生態樂園,卻深受過度捕撈、氣候變化影響。我們需要保護這片淨土──在不知道擁有甚麼便已失去之前。」
雖然成立海洋保護區尚未成功,工業捕魚亦不會瞬間絕跡南極,亦須持續監察承諾能否兌現,綠色和平同時呼籲其餘捕撈企業趕上行業步伐,承諾停止濫捕南極磷蝦。然而,您我仍須努力之餘,正如綠色和平守護南極項目團隊成員Frida Bengtsson所言,保護南極海洋生態的動能就像雪球持續壯大:「當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議案10月呈交南極海洋委員會時,一眾政治領袖必須了解到,他們背負着全球民眾的注視、創造歷史的重責。」
您的支持,將與170萬人匯聚成最純淨、最雄壯、最堅實的群眾力量,推動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成真,並向2030年前全球30%海洋納入保護的願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