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10 mins

《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

作者: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聯同本土研究社花一年時間搜集世界各地官方文件、媒體報道及學術文獻,撰寫篇幅約5萬字的《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研究報告,為首份檢視過去三十年全球大型人工島或近岸填海項目現況的報告。

研究報告主要揭示,全球面積達一千公頃或以上的填海工程,爛尾率達77%,並審視全球各大型填海工程的現況,預警明日大嶼恐難逃規劃、財政、生態三大危機。

主要發現

1. 77%全球千頃填海項目爛尾

研究透過搜尋關鍵字,從全球200多個有海岸線的國家中,鎖定52個規模、用途等與明日大嶼有可比性的項目,包括人工島在內的大型填海項目[1],再翻查各地官方文件、媒體報道及學術文獻找出52個符合研究範圍的大型人工島或近岸填海項目作進一步分析,發現至少24個項目(46%)均未能完成,出現空置、停滯,甚至被腰斬等問題。

值得留意的是,填海規模越大,爛尾率越高:當中有13個項目的填海面積達一千公頃或以上,當中至少有10個項目[2]均出現上述涉及完成度的問題,爛尾率達77%,只有1個項目(8%)完成工程。

按此前往人工島地圖庫

2. 問題「島島」都多

研究亦發現,無論填海工程能夠完成與否,大型填海工程普遍出現規劃、財務或環境多個問題。

國際案例一 : 韓國松島國際都市
公私合營的糾紛引致規劃「連鎖」走樣

韓國松島國際都市由政府提供稅務、地價等優惠,批予合資公司吸引投資者,發展成國際商業區。然而,因韓國政府同期規劃過多性質相近的經濟自由區,以及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衰退,私人發展商並沒有為松島吸引足夠外資,反而運用規劃上的自由度發展更大利潤的地產項目。韓國政府與私人發展商就吸引外資失敗責任誰屬展開多年糾紛,最終發展項目沒有達到原來目標,反要仁川市政府動用公帑回購項目,其後更錄得赤字。

國際案例二:印尼雅加達NCICD
大型人工島如何喪權讓島

印尼雅加達NCICD項目中17個人工島由私人發展商填海,填海完成後由公營部門發展部分土地。然而,項目開展後因資金缺口越來越大,需要出售以回本的填海面積越來越大,令計劃的規模一再擴建,一發不可收拾。同時,留予公營部門的土地比例在工程期間縮減,由15%減至僅5%填海土地獲分配作公共用途。當地居民憂慮填海影響環境及漁業,13個未動工的人工島在省政府換屆後被叫停。

國際案例三:馬來西亞森林城市
生態破壞禍延填海以外範圍

馬來西亞當局急於開展森林城市的填海工程,未仔細掌握對環境的影響,便批准展開工程,最終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引致水質混濁、漁獲減少、在海床及沿岸地區造成淤積,對生物多樣性極具貢獻的海草床遭一分為二,威脅當地瀕危物種,甚至禍延鄰近國家,須拆除整條堤道,但造成的生態問題仍未見緩解,可見即使項目符合法定環評程序,但過程粗疏,仍有機會對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真的要押注於這場了無勝算的賭局?

綜觀所見,過去數十年間世界各地風行以大型填海或人工島興建新區,這種拓展城市的方法引致一連串獨特的工程、規劃、環境、財務及管治問題,似乎是人工島工程難以避免的。各國已陸續浮現工程延期、超支、融資失敗、環境破壞等惡果,直至現時為止,香港政府拋出的方案,背景、目的及發展模式等,不少與這些國際案例相似,有極大可能在工程展開前後陸續遇到類似問題。近年環球經濟不明朗,香港的地緣政治環境亦劇變,長遠經濟前景變得非常不明確,值得公眾深思和討論,是否值得花上可能達萬億的資金在這項前景及回報高度不明的項目之上?

明日大嶼的公眾諮詢已展開,本研究報告旨在為公眾提供一個較為宏觀視野了解全球人工島的工程經驗,促進公眾在諮詢期間提出建設性的討論,讓香港社會決定是否繼續應進行一場了無勝算的賭博。與此同時,本研究報告發現人工島帶來的種種環境及社會問題,亦給予明日大嶼計劃潛在投資者一個重要的參考。

《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研究報告(中文):

《Uncertain Fates: A Study of Problems Faced by Reclamation Megaprojects Worldwide》(English):


[1] 本研究按以下三方面條件研究篩選填海工程:a. 用途:計劃作居住、商業或旅遊和娛樂等城市發展用途,而非特別作工業、運輸及生態用途之項目; b. 規模:屬於面積最少100公頃(1平方公里)之人工島項目,或具一定規模(面積最少400公頃或4平方公里)之近岸填海項目;c. 時期:過往30年間 (1992–2022) 開始動工或由官方宣佈擱置之項目。

[2] 當中有3個項目被腰斬或部分被腰斬、有5個自2018或之前停滯至今、有2個已延誤8年,截至2022年12月仍在填海。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