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郊野哺乳類動物糞便首發現含微塑膠
綠色和平籲企業、政府源頭減塑 支持《全球塑膠公約》制定減塑目標
2024年9月9日 香港 綠色和平聯同香港與台北兩地的大學科研團隊1(下稱研究團隊),發佈香港首個《郊野哺乳類動物糞便微塑膠研究》(下稱研究),發現水牛、黃牛、東亞豪豬、野豬及彌猴五種郊野常見動物的糞便含有微塑膠。100個樣本中,85%樣本含有微塑膠,共發現2503粒微塑膠,反映郊野動物攝取微塑膠的問題普遍。綠色和平呼籲源頭減塑,並促請企業、政府支持年底於韓國舉行的最後一次《全球塑膠公約》會議制定全球塑膠減產目標,落實減塑政策,履行國際城市保護環境、人類及動物福祉的責任。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綠色和平曾於本港多條郊野溪流發現微塑膠,是次研究進一步於棲息在郊野的哺乳類動物糞便驗出微塑膠,當中包括常見於即棄塑膠包裝和外賣餐具的聚丙烯(PP) 等,反映即棄塑膠造成的污染,已從城市擴展至郊野,令郊野淪為『膠野』。微塑膠落入環境後難以清理,並會不斷累積,增加進入食物鏈的風險。政府不應放任企業無限制地生產塑膠,否則整個生態系統將難逃劫『塑』。」
研究團隊於2022年6月至8月,在7個分佈於港九新界及離島的郊區採樣點,收集100個包括水牛、黃牛及東亞豪豬等五種哺乳類動物的糞便樣本,化驗並分析當中的微塑膠類別及濃度。結果顯示全部地方採集的糞便樣本均發現微塑膠,而黃牛樣本的微塑膠濃度最高,中位數達每克65.5粒。此外,檢測到的微塑膠類別主要為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常見於即棄塑膠包裝、外賣盒及即棄餐具,可見塑膠污染與企業生產的即棄塑膠用品有密切關係。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高級講師Christelle Not博士解釋:「是次研究結果顯著,證明野生動物即使遠離市區及人類活動的地點,仍可從環境攝取微塑膠。隨著愈來愈多研究在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動物甚至人體內發現微塑膠,塑膠污染已成為全球急切需要解決的議題,我們需要一份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制定減塑目標,讓各地政府能按目標制定減塑政策。」
香港雖然於今年4月,落實首階段即棄膠餐具及產品管制,惟涵蓋棄置量更多的外賣即棄膠餐具的第二階段管制,至今落實無期。香港作為東亞其中一個人均塑膠使用量最高的城市,同時是眾多國際連鎖企業進駐的金融中心,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及企業牽頭制定減塑政策 ,例如儘快發展重用餐具借還系統;同時積極支持年底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爭取定立全球減塑及重用系統的目標,源頭堵截塑膠污染。
附表一:動物糞便採樣地點分佈
註1: Author: MSc. Mariella Siña, Prof. Ya-Hsuan Liou, Dr. Alexander Kunz, Dr. Christelle Not.
Supported by Mr. Johnny So, Mr. Horace Lo and Ms. Carol Kwok and Mr. Jeffrey Kwok.
傳媒聯絡
譚穎琳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854 8337 |
陳妍妍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854 8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