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新聞稿 塑膠
2mins

回收非出路 重用救地球 東亞的走塑實例啟示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華嘉昌

綠色和平於10月16日舉辦「Power of Reuse 永續循環」研討會,與會者包括專家、學者、官員及業界人士,他們從不同角度展示資源重用的重要性,印證「走塑」的迫切性。業界人士更在會議上,展示多個東亞地區的商業例子,以及不同重用系統,如何克服不便與困難,以重用取代即棄,真正減垃圾量、慳資源。

香港踏出走塑第一步

是次研討會有幸邀請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博士作為講者之一,署長於會議上分享香港最新的「走塑」政策。第一階段的管制即棄塑膠法例已於今年4月實施,半年以來實施大致順利,是香港走向無塑未來的重要一步。署長亦強調有不少即棄塑膠產品可被重用產品取代,例如以手機燈取代充氣塑膠打氣棒。

回收再造並非真循環

在會議上,一直關注氣候變化的香港氣象學家林超英,強調塑膠與全球暖化的關係。「我們正在通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上,而我們的腳正在油門上。」林超英引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氣候變化的威脅迫在燃眉。自1970年代起,全球暖化問題開始加劇。於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期間,更錄得史上氣溫最高的12個月,連續一年的氣溫,高於工業革命年代前平均氣溫攝氏1.64度,已超過1.5度的警戒線。同樣地,我們正走向「塑膠地獄」,塑膠污染以及無處不在的微塑膠,威脅着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

另外,塑膠泛濫成災和氣候災難是同一問題的兩面。雖然近年社會愈來愈重視塑膠回收再造,但林超英強調回收塑膠並非出路。他指出,回收再造需要投入額外能源,也避免不了無法循環的殘渣,不能達到真正生生不息的循環。他認為只有減用、重用現有資源,不再生產新塑膠,長遠而言,打造無塑的未來,這樣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

聯署終結塑膠時代!

把握《全球塑膠公約》關鍵會議,規管企業減少塑膠產量。

聯署支持

企業推重用借還系統

重用資源可以說是知易行難,但是近年卻有不少企業先行嘗試,以獲取優勢。在會議上,全家便利商店品牌溝通課課長王櫻蒨,以及華生水資源的集團總裁胡端圓,也分享了推動重用容器的經驗。以全家便利商店為例,他們推出比法例要求更多的分店,提供重用杯服務。他們希望為全台消費者提供跨產業的重用杯服務,拓展更闊的網絡,令消費者有更方便的免費借還服務。華生水資源即有環保玻璃瓶裝水,以鼓勵消費者重用容器,減少使用即棄塑膠。


塑膠公約促國際合作

眼見塑膠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威脅,綠色和平全球減塑項目專員大館弘昌強調制定《全球塑膠公約》是重要一環。國際間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公約,來限制塑膠生產以及制定減塑的計劃。大館弘昌認為,過往的國際會議已取得一定成果,越來越多國家支持限制塑膠生產及使用,而2024年底將會是關鍵時刻,有望在締結公約上取得突破。

相關標籤:

企業走塑社區走塑塑膠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