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新聞稿 塑膠
3min

《綠色和平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提六大建議

勿削減環保項目開支 撥款1000萬設立「重用杯系統 」

作者: 綠色和平

2025年2月6日,香港  千億財赤,政府已明言會緊縮開支減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本月26日公布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綠色和平今日向財政司司長提交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並就「氣候變化」、「城市保育」及「源頭減廢」三大環保範疇上提出六項建議,冀望政府能有效調配現有資源應對不同挑戰。

綠色和平明白特區政府在巨大財赤下必須審慎理財,但我們認為保護環境項目是長遠社會投資,對民生和經濟發展都有所裨益,故促請政府不要削減環保項目的開支,讓香港的環境資源能保持在永續共享之路上,同時避免政府和社會於過去二十多年在保護環境上的努力付諸東流。

耗資約300億元公帑興建的啟德體育園(下稱體育園)將於3月1日正式開幕,而港府趁機大搞盛事經濟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體育園將舉行多個演唱會和體育賽事等,而今年底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全運會)部份賽事將於體育園上演。近年政府的減廢政策側重回收,投放數億元推動社區回收,但成效似乎存疑;綠色和平促請政府趁體育園開幕大搞盛事活動這個契機,撥款1000萬元在體育園設立「重用杯系統」,推動社會實踐源頭減廢。

在氣候變化方面,去年全球溫度平均升幅首度突破《巴黎氣候協議》設定的1.5°C門檻,綠色和平希望當局可投放資源關顧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弱勢群體,例如低收入群體,保障「氣候弱勢」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至於城市保育問題上,我們要求政府同時叫停明日大嶼(現稱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報告,將省下的資源應用於生態旅遊的永續發展上。

綠色和平提出的意見均是以人為本、以環境為本,就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我們提出以下六大建議:

源頭減廢

1. 社區回收未必能有效做到源頭減廢,促請當局趁啟德體育園開幕大搞盛事及本年底舉辦全運會部份賽事的契機,建議政府撥款1000萬元於體育園建立「重用杯系統」,半數用作購入10萬隻重用杯、清洗系統及開發電子借還系統等,餘下半數則預留將「重用杯系統」擴展至啟德其餘場館,以及其他政府場地,例如香港大球場、旺角大球場、亞洲博覽館及灣仔會展等,為民間樹立源頭減廢的榜樣;

2. 焚燒垃圾並非「一爐永逸」的減廢方案,本港第一座新型垃圾焚化爐仍未啟用,但政府已計劃興建第二座垃圾焚化爐,造價更可能高達近200億元;要求當擱置興建第二個垃圾焚化爐,並將有關資源調配至源頭減廢的項目上,例如設立專款專項基金,協助民間設立無包裝和重用包裝設備、清潔系統及社區共享重用餐具系統等。

氣候變化

3. 港府力爭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局於2021年承諾在未來15至20年撥款2400億元應對氣候變化,但至今尚未交代款項使用詳情及相關舉措;促請政府盡快公布應對措施的具體方案和相關款項使用詳情;

4. 政府應調撥資源協助低收人群體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例如在較多劏房戶的社區設立更多社區客廳和避暑中心,保障「氣候弱勢」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設立恆常資助計劃,資助戶外工友及僱主購買防中暑用品;委聘學者及專家研究氣候變化對港人日常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城市保育

5. 政府叫停造價至少達5800億元的天價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促請當局停止進行所有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並同時撤回興建造價達6至7億元的「大型建設計劃展館」,將相關資源調撥用於研究生態旅遊的保育工作上。

6. 政府力推「無處不旅遊」推動經濟發展,而生態旅遊更是《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的重點之一,白泥和尖鼻咀、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等數項「生態旅遊」發展計劃,均涉及大型交通、酒店及住宿等基建設施,更會帶來額外遊人及廢物棄置等環境壓力;當局應調撥資源用於委聘學者和專家,在發展旅遊的生態敏感地點,進行全面生態基線普查、承載力研究及大範圍的區域性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等,以便未來制訂全面生態旅遊及相關之保育政策。

綠色和平一直堅守保護環境的初心,與不少市民的所思所想同氣連枝,而上述建議並非要求政府作出巨額投資,亦非要求政府增加開支,相信政府只需要透過調配現有資源便可達至我們提出的建議,故希望財政司司長能認真考慮這份建議書的內容。

傳媒聯絡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譚穎琳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陳妍妍

電郵:[email protected]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