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3 mins

在沙田屋苑回收膠樽 - 成功?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Bonnie

身處香港,就連一件簡單的事,往往都要花上大量力氣才能衝破困難。今日難題是,我家有個膠樽,如何確保它能正確被回收?

© Greenpeace
© Greenpeace

在現行政策下,源頭減廢的政策欠奉,回收配套亦長期不到位。醞釀了15年的垃圾徵費草案於立法會被正式中止審議,在無有效政策的配合下,要繼續環保回收,似乎注定了事倍功半的命運。

筆者身處的中產社區,居民大多具有環保意識,會分類回收、乾淨回收。然而,最近一篇偵查報導就揭露了放於社區回收桶的膠樽最終直落堆填區,筆者所在的沙田第一城社區,其追蹤器最終顯示位置是沙田廢物轉運站,而廢物轉運站往往是堆填區的前一站。

筆者視察過幾個膠樽回收桶,大部份都屬乾淨回收物,不過就未有再將塑膠分類細分,而這些未分類的塑膠,在今時今日,很可能直送堆填區。 © Greenpeace
筆者視察過幾個膠樽回收桶,大部份都屬乾淨回收物,不過就未有再將塑膠分類細分,而這些未分類的塑膠,在今時今日,很可能直送堆填區。 © Greenpeace

保證真‧回收的3個方法

扔垃圾無須污者自付,就連回收物較為乾淨的屋苑三色回收桶都無回收之效,作為小市民,想確保自己的回收物能正確回收,還有其他辦法嗎?

辦法仍然有,不過就要迂迴十倍,而且大部份都依靠居民自發、街坊組織、以及環保團體。以我身處的社區為例,想確保膠樽能成功回收,首先便要拋開方便,放棄樓下的三色桶,改為直接交給回收中心,包括:

1. 綠在沙田

位於石門的綠在沙田由政府資助、非牟利團體營運,一直都有收回收物。不過,此政策出台多年,至今仍然未普及18區,而且一區面積龐大,難以服務全區居民。即使是第一城居民,要把回收物拿去鄰近的石門也需步程20分鐘左右,平日住在沙田、大圍及馬鞍山的居民就更顯得不方便了。

2. 回收車

每月一些回收團體都會將回收時間表上載至Facebook,亦歡迎居民將回收物親自送上回收中心。 (圖片來源:沙田回收中心Facebook)
每月一些回收團體都會將回收時間表上載至Facebook,亦歡迎居民將回收物親自送上回收中心。 (圖片來源:沙田回收中心Facebook)

有些非牟利團體亦會特地派回收車到大型屋苑或一些熱門地點進行回收活動。以沙田第一城為例,沙田回收中心每星期會到屋苑回收1到2次。不過這方法在時間上有限制,而且對上班人士,大部份時間都不太適用,要睇啱時間再出動。

3. 沙田不是垃圾站

正因為政策及配套遲遲未到位,有班熱心戰友街坊就組成「不是垃圾站」,區區回收,以沙田不是垃圾站為例,每月逢第2、第4個星期六都會回收,而且分類細緻,例如第1、2、4、5、6號膠全都分開回收,發泡膠及生果網亦再分開處理。好些習慣三色回收桶的居民未必懂得如何正確仔細分類,筆者建議除了多熟讀幾次資料,更可報名成為街站義工,正所謂「一路做一路學」,落手落腳分類一次,下次就覺得分類不難了。

區議員回收初起步 殊不簡單?

除此之外,現時愈來愈多區議員亦舉辦環保回收活動,以第一城為例,亦將與Mill Mill合作定期回收紙包盒;最近如東區、沙田等亦開始舉行塑膠先導回收計劃,就是希望建立一條透明的回收鏈,居民可以追蹤回收物最終送到香港哪一間工廠進行「拉粒」加工,不過實際操作時仍面臨不少問題,例如最近和回收商傾談,就發現要入屋苑亦非易事,要與管理公司、業委會、居民商討,空間擺放亦需不同技巧,如何平衡物流成本亦不容易。

最初我以為擺個膠桶就能進行回收,然而如果一個240L的回收膠桶瞬間就爆滿,而回收車1星期才能收1至2次膠的話,又要如何才能確保整個流程能方便到居民、回收商及協助回收的區議員及義工呢?以上這些實際操作困難,留待下篇文再說。


專欄作者Bonnie
在艱難時代更要好好過活的碩士學生,曾就讀中文大學、任職環保機構,現在一邊等開學,一邊從事各項義務工作,包括推動社區發展。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